利民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2012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利民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201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做事中、生活中、在处世中、人生中仍至以后社会中也能自主,这是对“自主” 更加完美的诠释,最终的落脚点是通过自主教育培养自主的人。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有自主人格的人,独立意识非常强的人。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广泛认可。他们总结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四个特点:具有启智性,即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由厌学到乐学、抢学、攀学。开启教师智慧,让教师横贯学科知识,纵达知识顶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包容性,即学生包容了教师知识的不全面,教师包容了学困生的知识缺陷;具有迸发性,即迸发出教师作为群体内领跑者的激情,也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促进了所有教师专业的全面成长,也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校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催生出一流的教育思想,激励出优秀的师资队伍,历练出空前的进取精神,打造出优质的教育质量。

课改打造了一支博学善为、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2010年呼兰区教师知识水平测试,学校教师平均成绩名列榜首;有三位教师代表呼兰区去延寿送教;有9人申报市级骨干教师,8人考试通过;全市“烛光杯”教学大赛,学校姜晓慧老师荣获特等奖;语文组被评为市岗位练兵优秀团队。我校史占秋老师在哈113中学参加金种子培训时,汇报了一节数学课,当时的113中学修立新校长听完课后,说了一句话,他说:“听完这节课后,不知道谁是种子,谁是影子了。”2011年4月19 日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张丽华院长来我校听课,听后评价是:利民二中的老师好,学生好,收放自如,指导到位。2012年5月的现场会,我校教师的课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课改让我校教师也有了成为名师的机会。

课改培育了一批灵慧创新、品学端正的上进学生。我校现在班级的孩子们全部能阳光自信的走向讲台,展示他们学习中的成功,他们由原来的“讨厌上课,盼望下课”到现在的“渴望上课,害怕下课。”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我校虽是农村学校,但2009界毕业生刘洋同学曾在哈师大附中文科班考取了学年第一名, 2010界毕业生徐红同学在哈三中考取班级第一名,2011届李莹同学,2012届的王天昊等30多名同学,在哈三中等省重点学校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成长充分说明我校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真正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达到了培养出去的学生一

9

定要“高分高能,低分也要高能”的目标。

课改创设了一个生命怒放、激情四射的魅力课堂。现在的课堂上我们给了孩子更多展示机会,现在孩子都争先恐后的表演,他们不但表演的很流畅,带有表情和动作很丰富很到位,而且还能改编创新,在展示和讲解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重视,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自身价值得到肯定,从而迸发出创造力。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一题能探究多种解题方法。在物理课堂上,能设计出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更科学、更合理的实验方案。在每节课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脸上的自信和微笑,作为学生,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职业幸福感。

课改融洽了一种和谐民主、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课改前,我们的课堂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由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非常沉闷,教师在一边完成教学任务、一边组织课堂纪律的双重压力下完成每一节课,每节课下来我们都身心疲惫,但现在课改使我们教师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逐步开放课堂,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在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鼓舞,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科知识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有助于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是真情与灵动的课堂。

同时,课改也营造了一种笃学求实,求真超越的校园文化,打造了一个与时俱进,争先创优的农村学校。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教育教学的改革不允许有牺牲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纵使我校的课改工作有了一些欣喜,但我们仍感到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今后的课改之路我们百折不挠、永不退缩的一个信念就是:一切为学生着想,为每一个学生谋出路、谋未来、谋幸福。我们会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努力拼搏,超越自我,负重前行,朝着心中的理想目标迈进!

附:利民二中“352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提纲及操作范例

10

呼兰区利民二中“352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提纲

我的学习课题《 杨修之死 》 班级:九年 班 学习人 小组 学习时间 1、积累“讫、麾、谮害、恃才放旷”等重点字词。 学习目标 2、理清课文顺序,能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会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来分析事物。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2、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3、分析杨修被杀的原因有哪些? 4、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我的问题空间:) 三、拓展延伸 1、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的? (从关键词入手分析) (可从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进行分析) (悟性显示聪明,看你的了!) 1、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 2、分析杨修之死的原因。 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过失是非。 学习流程 知识链接: 学习导航 学法提示 (自己再查一查,这样能有助于你对文本的理解。) (借助工具书自主完成“作品及作者简介”) (出声纵情地把课文读2遍。 读的时候,拿着笔,在不认识的字、词上做记号。) 学习感悟 知识梳理 反馈提高 交流展示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以等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作品、作者。 自主学习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庖官 恃才放旷 禀请 惑乱 谮害 讫 麾 ........3、解释词语。 沉吟: 禀请: 惑乱: 对答如流: 恃才放旷: (字词补充): 4.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深入研读,品析课文。 2、从杨、曹二人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老师分配展示任务,各小组派代表展示。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2、品读《三国演义》,积累成语及歇后语。 组内先分工再展示。 (备注:学生自己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类,最好是构成体系框架,最终形成知识的沉淀与共享) (备注:学生自己写学习的收获和感悟或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简单复述故事。 (对学、群学)

11

利民二中“352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范例

——《杨修之死》教学及反思 呼兰区利民二中 李国辉

一、设计理念:

我校自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以来,经过实践,探索出符合学校实情的“352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以导学提纲为依托,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通过自主课、展示课、反馈课三种课型,让学生借助三块黑板、多媒体等进行写、演、说、讲等活动,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本课例就是此模式下一节展示课案例。

二、案例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课文记叙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主旨是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行为,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

在自主课上,我首先下发了《导学提纲》。学生经过独学、对学和群学(主要采取“兵”教“兵”的教学方式),掌握了字词、疏通了文意、理清了结构,能复述故事要点,能够准确找出杨修犯曹操之忌的事件以及杨修的表现和曹操的态度,基本理解文章蕴涵的寓意。

在展示课上,提示学生从“杨修的死因”谈起,通过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使学生从杨、曹二人的为人处世方面获得感想和启示。

三、案例描述(展示课)

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视频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有诸葛亮这样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至残杀的不幸者,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并从杨修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板书课题)

(一)分配任务: (屏幕出示各组任务如下) 第一组重点展示作者作品。

第二组重点理清结构,复述故事要点。

第三组重点研读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