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导游考试要点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陕西导游考试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有“生物资源库”美誉,大熊猫在本区的分布最多。

5.、宁强县青木川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为主的珍稀物种,“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 第二节 自然景观: (一)山水景观:

1、汉江与瀛湖: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发源于宁强县,流经陕南12县,在白水县进入湖北,在武汉注入长江。“汉江渔火”,第一节 概况:“商洛”之名来源于商山、洛水。“八山一水一分田”,核桃和板栗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是全国四大水晶产地之一,陕西新兴的黄金基地。“戏剧之乡”——商洛花鼓戏《夫妻观灯》、《屠夫状元》、《六斤县长》10、大云寺: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武则天时期改建而成。内有全国“南头女身”弥勒菩萨造像,为全国仅存的武则天敕修的一座大云寺。

11、中国最长的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 第三节 人文景观: (一)名人祠庙:

1、张良庙:位于留坝县,已有1800多年历史,又称“留侯祠”,“”“进履桥”。有许多石刻,有“小碑林”之称,如米芾题写的“第一山”石刻,于右任“送秦一椎,辞汉万户”八字碑,冯玉祥将军题联碑等。

2、武侯祠:位于勉县,有“小碑林”之称。始建蜀汉263年,是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祠庙,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天下第一武侯祠”之誉。“琴楼”,嘉庆皇帝所赐的“忠贯云霄”牌匾为镇祠之宝。所立重修武侯祠的唐碑为所有武侯祠中最早的石碑,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在此有全国树龄最久的旱莲树。 (二)名人墓:

1、蔡伦墓:位于洋县,东汉蔡伦因为造出植物纤维纸而被封为“龙亭侯”。

2、武侯墓:勉县定军山西北山脚,“护墓双汉桂”树龄有1700多年。

(三)古代建筑遗址:

1、古汉台:七星台,建于公元前206年,是刘邦在汉中的王府,成为汉中的标志。 2、拜将台:立有明代“兵仙神帅”和“夜影神碑”。 3、褒斜栈道:“火烧水激法”,位居“蜀道之冠”。 (四)博物馆:

1、汉中博物馆:坐落于古汉台之中。石门是世界上人工开凿的第一座隧道,石门十三品又称汉魏十三品,包括:《石门颂》(“汉隶之极品”,国之瑰宝)、《鄐君开通褒斜道释文》(又称《大开通》,“陕南第一古石”“神品”、现存东汉最早的摩崖石刻,小篆向隶书转变)、《李君表》、《玉盆》、《石虎》、《衮gun雪》(据说为曹操所书)、《李苞通阁道碑》、《石门铭》(隶书向楷书过渡珍品)、《山河堰落成记》(体积最大)等。 2、汉张骞纪念馆:城固县,被封为“博望侯”。 3、蔡伦纸文化博物馆:

4、定军山古战场:勉县,“黄忠斩夏侯渊与马下”。

5、宁强县青木川古镇:“一脚踏三省”,始建明清,盛于民国,传奇人物大地主魏辅唐。

西汉高速公路是全国投资最高、里程最长、难度最大的工程。 第十二章

安康市

第一节 概况:安康得名来自于西晋太康年间,素有“鸡鸣三省,秦头楚尾”之称。“漆麻耳倍之乡”、“ 药材摇篮”、“生物基因宝库”,是陕西第二大富硒茶和西北最大的蚕茧丝绸生产基地。“灵蓄南国一派秀,势承秦巴二脉雄”,旅游资源主要在水域风光、山林生态、民俗文化、养生保健等。

瀛湖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有“陕西千岛湖”之称,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天柱山、白云寺、牛郎织女石也在其旁。 2、天柱山:白云寺相传建于唐代,景色迷人。

3、擂鼓台森林公园:紫阳县,有“陕南小武当”之称,地垒式断块山。

4、南宫山森林公园:位于岚皋县,又名笔架山,南宋在此建行宫——南宫,清代张弘一在此修道,坐化“莲花盆”成肉身不腐的“弘一大仙”。主峰金顶海拔2267米。

5、西岱顶:又名大顶山,连尖山,位于平利县和旬阳县交界,安康地区名山之冠。西岱顶为道教圣地。

6、镇平县千家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渝、鄂三省交界。 7、宁陕县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岩溶洞穴、高山草甸、冰川遗迹等景观。

8、石泉县鬼谷岭国家级森林公园:原始生态自然风光。 9、石泉县燕子洞景区:拥有西北地区保存最完好、体积最大的溶洞群。

10、岚皋县神河源景区:“神田、花田、腰子田”三大天然水池。

(二)自然保护区: 1、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2、化龙山自然生态保护区:位于镇平县与平利县交界处,陕西第二高峰,有“巴山屋脊”之誉,有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天然石群等。

3、紫阳县弓笔山地质剖面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下至中志留级连续剖面,英国专家称其为世界上最完整的特里奇阶笔石带序列,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弓笔山的地区。 第三节 人文景观:

1、香溪洞:“香团刺”。道教圣地,始建唐代,兴盛于明清,以吕洞宾修道、张三丰在此隐居成名。

2、北五省会馆:位于紫阳县,清时陕、淮、黄、川、湘商人结成5帮,安康地区明清建筑艺术结晶。

3、黄家大院:位于白河县卡子镇,最大院落修建明末清初。 4、子午栈道:关中至陕南的主要古道路,王莽时期开建,南北走的山谷称子午谷,唐代的“荔枝道”。

5、紫阳民歌:陕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歌曲种,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6、旬阳县蜀河镇——汉江中游的“小汉口”:蜀河与汉江交界处。汉水中游的货仓和大码头,古金州第二大重镇,是“汉水文化的活化石”。 7、安康龙舟赛: 第十三章

商洛市

等优秀剧目。柞水溶洞被称为“北国奇观,西北一绝”。在旅游方面,初步形成丹江文化旅游长廊和山镇柞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环线两条精品线路,打造“西安后花园”。 第二节 自然景观: (一)山水景观:

1、商山:楚山,地肺山。位于丹凤县丹江南岸,唐前建有商山寺,“商山雪崎”令人叫绝。四皓隐居商山。 2、丹江:1990年首开西北第一漂。

3、柞水溶洞:陕西省一处以溶洞和自然景色为主的旅游区。 4、金丝大峡谷国家级森林公园:主要由三峡(白龙峡、青龙峡、黑龙峡)、一寨(石燕寨)组成。

5、塔云山:位于镇安县。塔云仙馆,金顶观音殿建筑。 6、洛南老君山:道教朝圣之所。

7、牧护关生态旅游度假区:有“天然生物博物馆”、“天然园林”、“天然氧吧”美称

8、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誉为“植物的世界”、“动物的王国”。“天然氧吧”,以杜鹃和奇峰怪石景观为主。

9、山阳天竺山森林公园:位于山阳县,道教活动中心,“天竺云海”最为壮观。 10、商州仙娥湖风景区:

11、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西安长安区、安康宁陕县和商洛柞水县,主要以保护国家珍稀动物——羚牛而建的自然保护区。

第三节 人文景观:

1、云盖寺:位于镇安县唐代僧人妙达所建。

2、二郎庙:位于丹凤县,我省现存唯一的金代建筑。 3、四皓墓:位于丹凤县,秦末汉初四位有德行的老者居住在这里,辞官不受,高风亮节。“四皓祠”,白居易诗《题四皓祠》:“卧避秦乱起安刘,舒卷如云得自由”。

4、丹凤花庙(船帮会馆):位于丹凤县城龙驹寨,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名列清代三大花戏楼第二,当地是关中通往东南的唯一水道,“水旱码头”。

5、武关:秦国的南大门,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称为“秦之四塞”,有“秦楚咽喉”、“三秦锁钥”、“三秦要塞”之称。 6、商鞅封邑:

7、山阳县古镇漫川关:秦楚要塞,陕鄂之边。南宋时宋金反复争夺。

8、仓颉造字遗址:位于洛南西北眉低乡南境阳虚山下。洛南仓颉历史文化艺术节在此开幕。

9、化石浪猿人洞穴遗址:位于洛南县境内,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址,为黄河流域最南端的猿人分布点。

第十四章

陕西民俗和民间艺术

第一节 陕西民俗:

一、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相传出现在唐代)、辣子是道菜、不坐蹲起来、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碗盆难分开、泡馍大碗卖(“天下第一碗”)、唱戏吼起来。

二、民居:关中的瓦房、陕北的窑洞以及陕南的石板房。 三、婚俗:1、关中婚俗:“娃娃亲”,“回门”、“耍女婿”。 2、陕北迎新娘戏姐夫; 3、陕南的“亮针线”、“认大小”。 四、丧俗: 五、庙会:

六、过寿、做满月。 第二节 陕西节日习俗

一、春节:“过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 第三节 陕西民间艺术

一、秦腔: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为京剧、晋剧、川剧、豫剧、河北梆子等剧的鼻祖。俗名“乱弹”、“桄桄子”,相传为唐玄宗时李龟年所创“秦王剧”。目前流行的著名剧本有:传统的《五典坡》、《劈山救母》、《周仁回府》、《三滴血》、《火焰驹》、《游龟山》;现代的有《江姐》、《洪湖赤卫队》、《祥林嫂》等。

二、眉户:也叫“曲子戏”、“迷胡戏”、“弦子戏”,陕西地方戏曲之一,属秦腔派系,观众最为流行。“我国古代起源于民间的歌曲”,古称“清曲调”。东路主要流行于华阴市和华县,西路的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户县。流行剧目有《张良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等,新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欢喜》、《十二把镰刀》、《梁秋燕》等。 三、碗碗腔:陕西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著名剧目有《香莲佩》、《春秋配》、《玉燕釵》、《蝴蝶媒》以及《金琬釵》。此外陕西地方戏还有“同州梆子”、“阿房腔”和“商洛花鼓戏”等。

四、社火: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统称。“小耍”只出柳木腿和平台子。社火中的精华是芯子。

五、木偶戏:又叫小戏,“傀儡戏”,流行于关中西部,诞生于距今3000余年的西周时期。大致可分为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和杖头木偶。《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六、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流行于关中民间的古老戏曲艺术,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咤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

七、锣鼓:安塞腰鼓被称为“中国第一鼓”,洛川“蹦鼓”在1987年获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星旅游晚会”获一等奖。宜

5

川胸鼓“摆头有股俏劲,击鼓有股狠劲,﹍﹍”。咸阳牛拉鼓被誉为威风锣鼓,据传起源于秦代。

八、陕北秧歌:至迟在宋代已经出现,“伞头”是秧歌的核心人物。

九、陕北民歌:俗称“山曲”或“酸曲”,其中以信天游和小调多见。著名的有《兰花花》、《赶牲灵》、《三十里铺》、《刘志丹》、《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横山上下来了游击队》、《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

十、陕西道情:剧目有《卖苗郎》、《粉妆楼》等。

十一、农民画:主要分布于关中的户县(“文化县”,《大枣丰收》、《磨豆腐》、《荷塘鸡群》)、陕北的安塞和洛川(《吹手》、《割谷子》、《牛》、《钓鱼》等,“民间的现代派艺术”)。 十二、剪纸: 第十五章

陕西工艺品、土特产与名食

第一节 传统工艺品 一、蓝田玉雕: 二、耀州瓷器: 三、西安景泰蓝: 四、榆林地毯:“珍品”。 五、岚皋藤编: 六、凤翔泥塑: 七、陕西刺绣:

第二节 文物复制和仿制品 一、秦兵马俑: 二、秦陵铜车马: 三、唐三彩:

四、唐壁画摹本:(特别注意壁画) 五、碑刻拓片。 第三节 土特产

一、酒:西凤酒产于凤翔县柳林镇,酿酒历史已有2600多年。1952年获中国八大名酒之一,1989年被确认为凤香型酒。西安酬酒:西安市传统名酒,郭沫若赞誉它“不像酒,胜似酒”。丹凤葡萄酒。

二、果品:临潼石榴:产量居全国首位。临潼火晶柿子。周至猕猴桃:“水果之王”,我省产量全国第一,主要产在周至、长安、宁陕、太白等。陕西苹果产量居全国首位,陕北红枣。商洛核桃全国第一,“核桃之乡”。陕西板栗以商洛和长安板栗最为出名。

三、其他:秦椒:“椒中之王”,我省大宗出口商品,以兴平为中心,形成大型生产基地。

洋县黑米:具有药用价值。 商洛天麻:商洛产量全国第一。

陕西茶叶:“陕青”,产于紫阳、安康、岚皋、汉阴、西乡等县。“商南泉茗”。 第二节 陕西名食

一、传统名菜:

13、甑糕:关中地区传统早点食品。

1、奶汤锅子鱼:曾获国家商业部1988年金鼎奖,

14、渭南时辰包子:渭南市风味小吃,始于清朝乾隆年间。 2、葫芦鸡:又名“葫芦鸡”,相传始创于唐玄宗时期吏部尚书15、秦镇米面皮:陕西传统风味小吃,“中华名小吃”。 韦值的官厨。

16、榆林炸豆奶:榆林传统风味小吃,“中华名小吃”。 3、温拌腰丝:唐代“羊皮花丝”演变而来。

17、西安饺子宴:西安著名小吃,1998年获商业部金鼎奖。 4、三皮丝:陕西古典名菜,始于唐代,原名“剥豹皮”。 18、黄桂柿子饼:陕西传统风味小吃,“中华名小吃”。 5、瓤金钱发菜:源于唐代。

6、贵妃鸡翅:相传以贵妃杨玉环嗜吃而得名。

7、大荔带把肘子:大荔传统名菜。为明代厨师李玉山所创制。 8、商芝肉:陕西商洛特有风味菜肴。与西汉出面“商山四皓”有关。曾获商业部金鼎奖。

9、波斯羊腿:西安传统清真名菜,现为西安清雅斋的看家菜,深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10、糖醋鱿鱼卷:唐代宫廷菜,后传入市井。 11、枸杞炖银耳:与汉初三杰张良有关。 12、菊花锅:西安市传统名菜。 13、金边白菜:陕西传统风味名菜。 14、清蒸羊肉:陕北风味菜肴。 15、汉桂熘鸡片:汉中风味名菜。 二、仿唐菜:

1、惘川小样:唐代尼姑梵正开发的花色拼盘,开创了我国花样菜肴的先例。

2、遍地锦装鳖:出自唐代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的一款菜肴。

3、光明虾炙:出自唐代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的一款菜肴。 4、驼蹄羹:为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华清宫所用菜肴。 三、创新菜:

1、薇菜里脊丝:汉中市创新菜。 2、洁妍未脆:西安市创新菜。 3、钳蝎竹板鱼:西安创新菜。 四、小吃:

1.、羊肉泡馍:西安市著名清真小吃,中华名小吃。 2、春发生葫芦头:显示著名风味小吃,中华名小吃。 3、老童家腊羊肉:西安市著名小吃。它与慈善太后有关。 4、樊记腊汁肉夹膜:西安市著名小吃,“中华名小吃”。 5、岐山臊子面:历史悠久,清代已很驰名,“中华名小吃”。 6、荞面饸饹:陕西风味小吃。

7、乾州锅盔:乾县著名小吃,“中华名小吃”。 8、汉中梆梆面:汉中市风味食品。

9、关中biangbiang面:陕西关中传统风味小吃,相传与康熙皇帝有关。“中华名小吃”。

10、金钱油塔:陕西地方风味小吃,“中华名小吃”。 11、泡泡油糕:上溯唐代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的名点见风消,1990年获商业部优质食品金鼎奖,“中华名小吃”。 12、小六灌汤包:陕西创新风味小吃,“中华名小吃”。

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