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丧葬习俗的调查与研究(曹永强)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灵台县丧葬习俗的调查与研究(曹永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灵台县丧葬习俗的调查与研究

曹永强

[内容摘要]:

丧葬习俗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台人的丧葬之礼,一般是按殓、祭、葬几个程序进行。整个过程隆重、庞杂、耗时数日。丧事程序具有严格的顺序和操作规范,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民俗底蕴。

对待丧葬习俗,我们应批判地加以取舍。继承和发扬那些科学的、先进的、健康的、有意义的内容,摒弃那些迷信的、腐败的东西,以促进丧葬习俗的优化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 键 词]: 灵台 丧葬习俗 调查与研究

人的一生,免不了生老病死,尤其是“生”“死”之礼,前者拉开了人生的序幕,后者奏响了人生的终曲,两者概括了人的一生。其中人死后的丧葬之礼,其隆重、繁杂、文化内涵之丰富几乎无出其右者。

地处陇东的灵台县为古密须国,因昔日周文王伐灭密须国后筑“灵台”而得名。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造就了灵台县淳厚的民风、朴素的习俗。笔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灵台人,现就我县丧葬习俗中的一些现象和内涵作一展示。以下叙述除特别说明外,“丧葬习俗”都指灵台丧葬而言。

一、丧葬习俗的现象

丧是哀悼死者的礼仪,葬是处置遗体的方式。灵台的丧葬一般是按殓、祭、葬几个礼仪程序进行的。

灵台习俗,家中高龄老人一般要迁居正室,有病危之像时家属须守在床前。咽气前穿戴寿衣寿帽寿鞋,全身内外衣物皆要换成新的,无一例外。

绝气后,亲属围在床前恸哭,然后抬棺木入室,停于正室中央,棺盖反盖于棺材之上。将死者停放在棺盖上,面覆黄纸,等待亲友前来吊唁。

将死者遗体安置停当之后,在灵前设一简单香案,摆放供品,焚烧纸钱、奠酒,致祭于家。

第二日便向同族报丧,同姓宗族与邻居人等前来拜祭、吊唁,主家也要宴请宗族邻居,并聘请同族中德高望重者开始主持丧葬诸事(此人便是丧事始终的“总管”)。首先安排专人向亲属报丧。报丧时须带去孝服,孝帽的制作衣料,一般为白布。到了亲戚家附近时要换孝衣,到门口不能进门,并且下跪、痛哭,以示哀伤。

第三日是极为重要的一天,俗称“三天”。这一天死者的家属皆带重孝,从早晨起便要在每餐饭前派一下辈女眷(一般为儿媳)前往自家大门外抛洒饭食,痛哭致哀。早饭前后,死者的女儿、女婿、外甥等便陆续上门,前来吊唁亡灵。到家时须穿戴重孝,并在到家门前就大声痛哭,至灵前焚香、烧纸钱、奠酒、摆放供品、拜祭死者、瞻仰遗容。

与此同时,请来的阴阳先生也开始了繁琐而又有序的工作。首先要推算安排遗体的成殓、发柩出殡和埋葬入土时间,然后由死者家属领路,为死者选择墓地,定好“字向”(方向),安排“打墓人”,最后,还要安排死者家属置办祭品,搭设灵堂等一应物品,并于当天将这些置办齐全,搭好灵堂,移尸入棺,只等死者入土前一日开吊。

这一天,同姓宗族,亲朋好友还有许多“过事”前的准备工作要做:请祭奠的礼宾诸人,请鼓乐班子,搭建篷架(包括设宴篷、鼓乐篷、厨子篷等),献牲(杀猪、羊、鸡等牲灵献于死者灵前),准备一切用于祭奠亡灵 和招待亲朋的物事??

“三天”以后死者的子孙辈便要时时守灵,随时等待同宗族人和近亲的拜祭,吊唁,一直到下葬前一天。

下葬前一天,名曰丧葬“过事”,这是整个丧葬过程中最为繁复、隆重的一天。之前的一切都是为这一天做准备。这一天,所有的亲朋好友、庄居邻舍,凡与本家有过往来者均需前来吊唁、拜祭亡灵,来宾皆带有拜祭之物,或献礼、大礼、小礼、挽帐、花圈、花纸、冥币、纸制陪葬品、助礼(人民币)等一样或数种不等。尤其是下午至日落前这一段时间,整个场面蔚为壮观:鼓乐声、痛哭声、喧嚷声声闻教里;到主家附近,只见一杆白色引魂幡和数杆彩色引魂幡迎风飘摆;身穿孝服者与鼓乐手簇拥着陆续而至面色凝重的来宾进进出出,大门框上用蓝纸或黄纸所写的对联读来让人为之动容;进得大门,但见正房已设 灵堂,灵堂最里面是死者灵柩,两旁子孙们跪匐一片,不时有大声痛哭之声由此传出。灵柩与孝子们被纸制屏风隔在里面,这纸制屏风,乃是用白纸经阴阳先生巧手剪成,纸上剪出各种形状,镂空成各种传统图案,用麻绳悬挂于正房门后,将灵堂隔成内外两个世界。屏风前方两边,各有对联数幅,多为痛惜、怀念之辞,也是出自阴阳先生手笔。屏墙外面,正房门口设一供桌,上面陈设着各种供品,有子孙所献的猪、女婿所献的羊、家族所献的鸡等“三牲”,也有主家和来宾所献各类珍馐献礼、糕点、水果、饭食等物,可谓五花八门,奇珍佳肴,应有尽有。供桌之下有一香案,上陈白纸、纸钱、香烛、奠酒之物,香桌前死者女婿长跪在地,随时侍候来宾点纸祭奠,这叫“跪香”。以正房(灵堂)门口为中心,各种纸制陪葬品罗列两边:巨大的靠山亭子,雄伟精致的各种楼、阁、房、库,栩栩如生的奔马、仙鹤、梅花鹿,金光闪闪的摇钱树,形态各异的童男童女、家仆、丫环数十人,近年来更是出现了

各种“现代化”的东西:别墅、汽车、家电等。这些“纸货”,无一不精致玲珑,惟妙惟肖,尽显纸货艺人的传神手艺。最蔚为状观的要数院子的上空了:空中拉起一根绳子,上面悬挂着一幅幅挽帐,一条竖着的红色“铭锦”最引人注目,它被悬挂于正房门前东边的位置,而其他白色和蓝色的挽帐则被错落有致地挂于院子上空任何地方,几乎遮蔽了天空,更有一些许多来得稍迟的宾客们的挽帐已无处可挂,只好折叠起来集中挂于一根绳子上。挽帐上的挽词,读来令人为之动容,凭添了许多庄严、肃穆之气。再看院子两旁,各有厨子篷和设宴篷各一架,厨子篷内数人不停的忙碌着进行各种洗、切、炒、拌、烧、炸等工作,一盘盘佳肴由此端往设宴篷。宴席篷中,陆续而至的来宾被请至此处,一轮一轮开席,吃完之后便向主家道别,下一轮又开始了??整个过程,院子中人来人往,进进出出,喧闹吵杂,好不热闹。至此,我们不得不佩服“总管”和“执客”们的组织协调与主事能力,因为有了他们,整个丧葬过程于忙乱中显得有序有法、有条不紊。

整个丧葬过程中最严肃、最庄重、程序最为严格的部分在来宾祭奠之后,遗体下葬之前的那个晚上,灵台风俗称之为“行礼”。“行礼”因贫富不同而规模差距极大:经济状况较差者一切从简,反之则要“过大事”、“过全事”、行“三献礼”。

“行礼”一般在晚上8时左右开始,开始前将灵堂前面的院中空地铺上麦秸,两旁安排桌椅,右边为主事礼宾和死者舅家、孝子舅家来宾设座;左边是观礼嘉宾,如本家长辈或亲朋中长者;左后角为鼓乐班子设座。“行礼”伊始,所有的孝子(死者的子、女、侄、婿、甥、孙等同族或亲属中的后辈)鱼贯而出丧棚,依远近长幼为序排队跪于灵前麦草之上,在礼宾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