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点评:教师针对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容易走过场,或者学生容易思路不清、目标不明。教师通过层层设疑与巧妙过渡,从而解决了为什么和怎样做实验的问题,条理清楚!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趋自得”,特别是实验中“亮点”出不来时,有利于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引导,从而解决问题!但教师绝不是越厨代庖,包办代替!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参与者。这个探究性实验,猜想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办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整个探究过程也是学生自己进行的,结论是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来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对学生的欣赏和鼓励!掌握探究的方法和体验探究的过程比单纯地学习更好。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力的情况.虽然世界上没有真正不受力的物体,但大量的事实可以推证这一定律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的实验是正确的,推理是合理的。结论当然正确。

教师:我们再来判断开始的两个观点,你们现在认为怎样? 学生:观点B正确

教师:观点A是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来的。虽然他的观点错误,但他已经观察 了力与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伽利略、笛卡尔等人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 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们研究不够完整与准确。牛顿通过实验与科学推理,第一得 出牛顿第一定律,回答了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从而否定了千年以来力是物体运动 的原因这个错误观点。

点评:培养了学生的前人取得的科学的正确态度,既要看到他们的积极方面,也要有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 (二)惯性 6. 实验与分析 教师:演示实验:

1. 竖直叠放五枚棋子,用长塑料尺迅速击打下面的棋子,上面的四枚棋子并没有倒下,而是落在原来位置的正下方。 2. 请学生实验射箭,箭离开弓后,箭仍然向前运动 师生共同分析:

1.竖直叠放五枚棋子,用长塑料尺迅速击打下面的棋子,上面的四枚棋子是 (运动/静止)并没有随下面的棋子飞出,(保持/不保持) 原来的

(静止/运动)而是落在原来位置的正下方。

2.箭在弓的弹力作用下,是 (运动/静止)的,箭离开手之后, (受/不受)手的推力作用,箭 (保持/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 学生分析:

3.汽车启动时乘客向后倾倒,乘客原来是 (静止/运动),汽车受牵引力向前运动后,乘客 (保持/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4.汽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乘客原来是 (静止/运动),汽车受摩擦力停止运动后,乘客 (保持/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点评:前面两个实验的分析有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教师引导,后面两个实验分析则有学生自己分析,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地位。这里也遵循有物理走向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让学生明白学物理是有用的,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学物理的良性循环。

教师:刚才的实验都说明了: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我们将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

教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不管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点评:培养学生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 7.学生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看哪组同学设计得更合理、操作更简单并且效果更明显。其中每组派2名学生上来汇报实验,一名实验,一名说出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重物、纸条、盛水杯子、鸡蛋、硬纸片、小车、木块、棋子、木尺等。 例如:(1)小车突然启动,木块倒向后方。 (2)运动的小车遇到障碍物,木块倒向前方。

(3)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

板,纸片飞出,鸡蛋掉入杯中。 (4)突然抽动压在桌边的纸条,纸条被抽了出来,而重物却未移动。

点评:物理就是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通过此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物理的积极 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 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结归纳: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性质,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一切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惯性。

气体具有惯性教师演示实验:吹灭蜡烛。 8.知识与运用

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许多与惯性有关的现象,举例加以说明并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生活中的惯性:狗抖动身体把水甩干;锤头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击,可以装紧锤头;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惯性有利的一面。

点评:再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生动的例子说明物理很有用也有趣!

生活中惯性有害的一面,例如汽车刹车还要运动一段路程,造成交通事故。 播放视频:追尾女司机飞出窗外瞬间 阅读“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的安全防护”。

交流: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有哪些与惯性有关的交通安全规定?

学生交流与讨论。

例如:配带安全带;车与车之间要保持车距;禁止超载;禁止客货混装;禁止携带刀具乘坐公共汽车等。

点评:通过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惯性也有不利的一面,让学生知道知识对我们的重要,生命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要遵守交通规则。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