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思考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我国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我国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思考

[摘 要]股权激励机制主要着眼于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建立对经营者的长效激励机制。本文就股权激励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对我国股权激励机制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我国企业;股权激励机制;问题;建议

现代企业中,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企业资产。这就使得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的不完备,需要依赖经理人的“道德自律”。加之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目标的不一致,股东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造成二者利益相冲突。为了实现二者的利益相容,推动共同发展,就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的行为,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一致,实施股权激励机制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因为股权激励机制使经理人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可以使经理人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企业的长期价值。

1 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理论和实践证明,股权激励对于优化企业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防范道德风险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种制度创新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

有效的资本市场是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前提。只有企业价值提高、股价不断攀升,经营者才能相应地获得自己的股权激励收入,股权激励的作用才能最终发挥出来。然而,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属于弱势有效市场,股价背离企业真实价值的现象比较严重,还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在这种资本市场下,对经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经营者为了获取自己的预期收益,很有可能放弃经营努力,利用信息优势参与股市投机,哄抬股价。此时,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也就完全丧失。

1.2 没有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股权作为对经理人的一种激励方式,应与经理人的选择、考评和辞退方式相联系,通过市场来评价经理人的工作业绩。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市场,很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是通过行政任命或其他非市场选择的方法确定的,经营者的去留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具有直接相关性,经理人的升迁也不由资本市场上股票价值的升降来决定。这样很多高管高枕无忧,即使业绩不够出色,也很少面临被解职的风险。这种形式下,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也就变得毫无实际意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