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栽培讲稿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牧草栽培讲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在北半球,纬度越高,夏季白昼时间越长,冬季白昼时间越短。一般在高纬度地区长期生长的植物,多属于长日照植物;夏季白昼的长度并不比冬季增加多少,在低纬度地区长期生存的植物,多属于短日照植物。

植物长期长期适应于关照时间节律性变化的结果,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具有相应的生理相应。这种响应称为光周期需现象。

生态型——是指最适合于某一环境条件范围内的植物群体。生态型一般可分为: 1、气候生态型——它是在光照、温度、湿度、雨量等条件下形成的

2、土壤生态型——是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土壤含水量、含盐量、PH值以及多种微生物影响下形成的

3、共栖型——在植物与其它生物(如病虫害)不同的共栖关系影响下形成的,在生产上某下病虫害经常发生的地区,就有较抗病或耐病的类型存在,这是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结果。 青贮饲料这一名词来源于希腊语 ”siros”, 意思是在地下挖一个洞穴储藏谷物。.今天 ” 青贮饲料 ” 这一术语则是指将农作物存放在缺氧 ( 没有氧气 ) 的状态下 , 制成发酵饲料。 (三)引种的程序

1、应根据当地发展畜牧业的需要,结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进外地种和品种,避免盲目引种。

2、收集引种材料

详细查询所要引的种和品种的特性、特点、抗病虫的能力。严格遵守种子检疫制度,防止病虫害杂草随种子传入。

3、做好引种试验

A 同一地区不同地方间的引种,容易成功。第1年就可以直接进行品种试验一般一、二年试验就可以了。

B 不同地区间的引种,首先经过二、三年的小区试验观察,选择较好的材料,进一步做品种比较试验。 五、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后代在生长势、生产力、抗逆性和适应性等方面优于亲本

牧草的杂种优势的利用,如品种杂交、种间杂交、以及自交系间杂交等,杂交狼尾草。 六、田间试验

(一)田间试验的任务

通过试验研究,揭示、掌握大田生产条件下,饲草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将所得规律应用到农牧业生产实践中去,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田间试验要解决的问题。

2、试验的准确性——试验结果的真实可靠程度。

3、试验的代表性——田间试验的条件要与将来推广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及生产技术相一致。

4、重演性——在相似的条件下进行试验,获得类似的结果。

(三)田间试验遵循的三个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原则、局部控制原则 (四)试验地的选择 1、试验地要有代表性 2、地段平坦 3、肥力均匀

4、四周没有高大的建筑物

13

(五)试验设计

2、设置对照和保护行

对照——供比较用的标准措施或品种

保护行——1~3m宽,减小边际效应和防止人畜踩踏。 3、试验小区的排列

①顺序排列——试验处理在重复内按一定顺序排列。 ②随机排列——试验处理在重复内随机排列。

第五章主要牧草栽培及利用

第一节 多花黑麦草

学名:Lolium multiflorum Lam 英文名: Annual Ryegrass

别名:多花黑麦草,意大利黑麦草

一、经济价值:适宜作为冬春作物利用;生长快、分蘖强、再生性好;每公顷产草量:4500~7500Kg; 每公顷产种量:750~1500Kg; 二、植物学特性:一年生,须根,分布于15cm的表土层;茎直立,80~120cm.叶片长10~30cm,宽3~5cm;叶鞘疏松,叶舌不明显,叶耳大而明显,幼叶在芽中成卷曲状。穗状花序15~25cm,每小穗以背面向穗轴,含10~20个小花,内稃外稃等长,外稃5脉,芒长5mm。千粒重1.98g 发芽种子幼根在紫外线下发荧光)

三、生物学特性: 喜温热湿润气候,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0~25℃。在昼夜温度27 ℃/12℃时生长最快,幼苗可耐1.7~3.2 ℃低温,不耐炎热,大于35。C生长受阻。长江流域地区可越冬,长江以南地区可利用稻田冬闲时段播种多花黑麦草,为冬春提供青绿饲料,效果良好。 抗旱性差,年降水1000mm~1500mm的地区生长,耐潮湿,但忌积水。肥沃土、沙壤土,黏土也行;最适土壤Ph6.0~7.0,可适5.0~8.0;生长特性:分蘖力与再生性强,但不耐低刈,留茬高度5cm为宜,留茬过高或过低则影响产量。在我国长江及淮河流域均可种植。 四、栽培技术:以9~10月播种为宜;播种前深耕和多施基肥可提高产量和品质,每公顷硫酸铵120~150kg或尿素90~120kg;条播行距15~30cm,可与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等混播,以提高草地质量,作放牧或刈割利用;也可与稻、麦、玉米等轮作,为家畜提供优质饲料。播种量15.0~22.5kg/hm2,覆土2~3cm;黏虫、螟虫危害,用敌杀死、速灭杀丁等防治;种子易脱落,2/3植株穗头变黄时及时采收

五、利用方式:

1.放牧 一般播后60~70天即可放牧1次,以后每隔30~40天放牧1次。每次放牧的采食粮量,以控制在总产量的60%~70%为宜,每次放牧后都要追肥和灌水,以促进生长。

2.青饲 牛、马用,在孕穗至抽穗期刈割,每日每头喂量为40~60kg,整株喂或切短喂均可。猪、兔、鱼用则在拔节至孕穗期刈割,粉碎或打浆喂。

3.青贮 在抽穗至开花期刈割边割边贮,连续作业。发酵良好的多花黑麦草,具有浓厚的醇甜水果香味,是牛、羊、猪的最佳冬季饲料。

4.调制干草 在开花期,选连续3天以上的晴天刈割。晒至水分在14%以下时运回堆垛。。可供冬季喂牛、羊,或制成草粉喂猪、鸡和鱼。

第二节 苇状羊茅和玉米

一、苇状羊茅

概述

别名:高羊茅、苇状狐茅、膏狐茅、高牛尾草; 学名:Festuca arundinacea

14

英名:Tall fescue或Reed fescue 主要品种:法恩(美国)、海阔(德国)、佛浪(丹麦)适宜种植区域:海拔500米—2500米区域。较多年生黑麦草耐热,是海拔500米—800米的主选草种。播种量:0.75-1.25公斤/亩。播种时间:春季3-4月、秋季9-10月播种。在盆中和盆周山区以秋播最佳。主要用途:饲草、水土保持。利用方式:刈割、放牧。

(一)植物学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70~100厘米。茎秆由2~3节组成。须根系,分布在10~15厘米的土层中,叶片先端长且尖,长30 ~50厘米,宽0.6 ~1厘米。圆锥花序,长20 ~30厘米。直立或微弯。无芒, (二)生物学特性

适应广,能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和生态环境中生长。抗寒又耐热,冬季-15。C下可安全越冬,夏季可耐38。C的高温。种子在气温为22。C~ 25。C下,5厘米土层深的土温稳定在10。C左右时,播种5 ~ 6天就发芽出苗。除砂土和轻质土壤外,可在多种类型的土壤上生长,最适PH5.7 ~ 6.0。在肥沃、潮湿、粘重土壤上生长旺盛。降雨量45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生长。为喜光速生草类,长日照植物。春季返青早,每年可生长270 ~ 280天。 (三)栽培技术

苇状羊茅易建植,春秋雨季播种,秋播为宜,但不能过迟。每亩播量1.0~2kg,条播行距30cm,播深2~3cm。苗期生长缓慢,应注意中耕除草。返青和刈割后适时浇水,追加速效氮肥,越冬前追施磷肥,可有效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种子成熟时易脱落,种子落粒损失量可达35%~40%,采种多在蜡熟期进行,当60%种子变成褐色时就可收获,亩产种子25~35kg。 苇状羊茅还和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混播,建立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

(四)经济价值

苇状羊茅饲料品质中等,适宜于刈割利用,为羊、马所喜食。在一年中其可食性以秋季最好,春季可食性居中,夏季最低。调制成干草,各种家畜均喜食,但单一饲喂采食物过多,有不同程度综合症。一般每年可刈割2~3次,亩产青草1200~1500公斤,种子亩产20~45公斤,高者可达50公斤以上。苇状羊茅的化学成分,干草中含水14.4%,粗蛋白质8%,粗脂肪2.3%,粗纤维26%,可溶性无氮物42.3%,粗灰分7%。

二、玉米 (一)概述

学名:Zea mays L. 英名:Maize 别名:苞谷、苞米、玉茭、棒子。玉米简史玉米原产于墨西哥和秘鲁,至今已有4500-5000的栽培历史。194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玉米才由美洲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性的栽培作物,全世界种植玉米最多的是亚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

栽培概况

玉米是全世界广泛栽培的作物。全世界饲料用谷物贸易的70%一80%是玉米。美国是全世界第一大玉米生产国,种植面积约占全世界的30%,其次是中国占22%。美国的玉米年总产量2.4亿t,平均产量7.8t/hm2,总产占全世界的43%;中国总产量1.2亿t,平均产量4.8t/hm3。占世界总产量的22%。 (二)栽培技术

1、播种

青饲和青贮玉米的播种期,还可根据青饲或青贮的需要时期,可以进行早、中、晚熟品种的分期播种。玉米用作青饲,最晚的播种期,以在霜冻前植株生育达到一定高度和一定收获量为准,如能达到抽雄开花最好,因为抽雄开花期是玉米茎叶营养丰富、产量较高的时期。用作青贮时,则以霜冻前玉米能长至乳熟期为宜。

15

当前玉米播种量,用作青贮玉米时,播种量37.5~60kg/公顷,青刈玉米播量75~100kg。行距一般60 ~ 70cm,用作青饲的可缩小到30cm。作为青饲用的每亩一般达8000-10000株。 2、田间管理

(1) 间苗。在2~3片真叶时先行间苗,在四片真叶时定苗。大致范围是:高秆晚熟种每亩2800~3200株,中熟种为3000~3500株,矮秆的早熟种为4000~5000株,作为青饲的可8000~10000株。

(2) 中耕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流通空气,促使玉米根系发育,同时消灭了杂草,减少地力消耗。

(3) 蹲苗。蹲苗是根据玉米的发育规律,用人为的方法控上促下,解决玉米地上地下部生长矛盾的一项有效措施,主要是控制苗期灌水和多次中耕来实现。蹲苗的时间一般从出苗后开始至拔节前结束。

蹲苗结束后,即应追肥浇水,追肥应分期进行,要在拔节抽穗前分期追两次肥料。 (4) 灌溉。灌水要结合追肥进行,在拔节期,土壤水分保持在持水量的70%。抽穗前,土壤水分保持在持水量的70%~80%左右,有利于授粉结实。

5、间种套作技术

间作常见的组合:玉米、大豆或秣食豆间种:玉米、草木樨间种;玉米、甜菜或南瓜间种。玉米为点播或条播,其他作物为点播,两者同时播种。

混作 玉米与秣食豆、豇豆、扁豆等豆科作物混种可提高产量,增进品质。点播或条播,播种量为玉米每公顷22.5-30公斤,秣食豆30-37.5公斤。 套种 玉米的套种方式因地区及栽培目的不同而异。 (三)利用

青贮

青贮玉米是指收获乳熟期至蜡熟期的整株玉米,或在蜡熟期先采摘果穗,然后再把青绿茎叶的植株割下,经切碎加工和贮藏发酵,调制成饲料饲喂家畜,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 氨化

氨化技术: 氨化是用化学法处理秸秆,分解秆中难于消化的部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消化率。氨化优点:提高粗蛋白质含量;提高家畜对秸秆的采食量;提高秸秆的消化率。

氨化药品: 秸秆氨化化学药品种类很多,最常用的为尿素和氨水。

第三节 鸭茅

(一)概 述

学名:Dactylis glomerata L. 英名:Orchardgrass;别名:鸡脚草、果园草 (二)植物学特征

1、鸭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

2、疏丛型,茎基部扁平,光滑,高1~1.3m。

3、幼叶在芽中成折叠状,横切面成“V”形。基叶众多,叶片长而软,叶面及边缘粗糙。无叶耳,叶舌明显,膜质。叶鞘封闭。叶色蓝绿以至浓绿色。

4、圆锥花序,长8~15cm。小穗着生在穗轴的一侧,密集成球状,簇生于穗轴顶端,形似鸡足,故名鸡脚草。每小穗含3~5朵花,异花授粉。 5、种子较小,千粒重1.0g克左右。

(三)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湿润气候,最适生长温度10。C~28。C,耐热性差,当温度在30。C以上时生长受阻。昼夜温差过大对鸭茅不利,以昼夜温差22。C/12。C最好,抗寒能力及越冬性差。抗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