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栽培讲稿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牧草栽培讲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央纵向最大的一条叶脉称为中脉。中脉的分枝称侧脉。双子叶植物的成熟叶在形态上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个部分。三部分俱全的称完全叶,如三叶草、百脉根等。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不完全叶;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叶枕五部分组成。凡具有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的为完全叶;叶片退化,只具叶鞘的为不完全叶。 2.叶片的类型

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称为单叶。

复叶: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小叶的称为复叶,如大豆、苜蓿、苕子等。复叶根据小叶着生的方式,又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 3.叶的主要生理功能

叶的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 ;叶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蒸腾作用 ;叶片还合成氨基酸等其它有机物的功能 (四)花

1.花的形态结构

花梗:运输、支持作用,花梗成为果柄。 花托:是花梗顶端略为膨大的部分。

花萼:花的最外一轮变态叶,由若干萼片组成。

花冠:位于花萼的内轮,由若干花瓣组成。花瓣之间完全分离,称为离瓣花;花瓣之间部分或全部合生,称为合瓣花。花冠带有鲜艳的颜色,并散发出特殊的香味,以吸引昆虫传粉,这类花为虫媒花。花冠退化,适应风力传粉,这类花为风媒花。

雄蕊着生在花冠的内侧,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个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 根据花中雌、雄蕊的有无,花又可分为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中性花)三类。 2.花序

花序:是指花在花轴上的排列情况。花序可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总状花序:花有梗,排列在一个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花轴能不断向上生长。如油菜等。 穗状花序:和总状花序相似,只是花无梗。如大麦、黑麦草等。穗状花序如果花轴膨大,则称肉穗花序,其基部常为若干苞片组成的总苞所包围,玉米的雌花序即为肉穗花序。 圆锥花序panicle:花轴上生有多个总状或穗状花序,形似圆锥。即复总状花序和复穗状花序。如苇状羊茅、燕麦、高粱等。

伞形花序:花梗近等长或不等长,均着生于花轴的顶端,形状像张开的伞。如几个伞形花序生于花序轴的顶端叫复伞形花序,如胡萝卜。

头状花序:花无梗,集生于一平坦或隆起的总花托上,形成一个头状体。

3.花的主要生理功能

完成植物的授粉与受精作用,形成合子 ;可产生各种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的生殖生长。 (五)果实

1.果实的形态结构

果实由子房(部分植物还有花托等成分参与)发育而来,结构比较简单,外为果皮,内生种子。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构成。 2.果实的主要类型

颖果:果皮与种皮愈合不易分开,果中只有一粒种子。

荚果:果实扁平或圆筒形,成熟后果皮易沿背腹开裂成2片,含种子1至数粒,种子着生于腹侧。

角果:成熟时果皮易裂成两片而脱落,留在中间的为假隔膜,两侧着生多数种子。

瓠果:瓜类特有的果实。花托与外果皮结合为坚硬的果壁,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内生多数

5

种子。

3.果实的主要生理功能

保护种子;传播种子;提供营养 (六)种子

1.种子的形态结构

由胚珠经受精作用发育而来的器官(1)种皮(2)胚乳(3)胚: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禾本科等植物的种子中只有1片子叶,着生于胚轴的一侧,被称为单子叶植物;豆科、十字花科、菊科等植物的种子中有2片子叶,被称为双子叶植物。 二、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发育的概念

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要经历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过程称为植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扩大,外观上表现为植株的长大、体积和重量的增加。不可逆

发育是指细胞的分化、组织器官功能的特化,如茎、叶、穗、花等的分化,可逆。 (二)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同化作用——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矿物、水分、二氧化碳、氮素等简单无机物,经过各种变化,综合成自身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他有机物质,同时贮藏了能量。

异化作用——植物体内复杂的有机物质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分解比较简单的有机或无机物质,并释放出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顺序性:例如禾本科种子萌发过程中或苗期从生长点按互生的顺序有规则地长出叶原基,逐渐形成叶鞘和叶片.当外叶完全伸长后,内叶继续伸长。当幼叶出现3~5片时,从第一叶或第二叶内的叶腋相继形成新分蘖。主茎生长到5~10片叶时,分蘖节中的节间开始伸长,牧草进入拔节期。

周期性:从种子萌发至新的种子成熟称为一个生长周期。环境条件有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植物的生命现象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也有昼夜周期和季节周期的属性。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光暗的昼夜节奏,和昼夜温差;在一定季节生长发育和开花结实。

阶段性:从种子发芽到重新获得种子的整个过程可分为种子期、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重叠性:茎叶旺盛生长的同时,生长点开始花蕾的分化. 植物生长呈S型的进程;不仅整个植株生长进程可以用S型曲线表示,而且每个器官的生长也各有其S型的进程

1.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长相关:

2.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相关:

第二节牧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一、光 照

光照强度与牧草生长发育的关系

能量的来源;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与气孔开放有关

调节一些酶活性,如光合作用中的RuDP羧化酶、1-6二磷酸果糖磷酸酶、植物体内硝酸还原硝酸还原酶;对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细胞体积的增大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促进组织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一)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光合强度随光强的增加而加强;但当光照强度增到一定数值后,如果光照强度再增高,光合强度不再增加,达到饱和,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6

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中所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二)光照时间

光周期现象:植物长期适应于光照时间节律性变化繁荣结果,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产生具有相应的生理响应。

长日照植物:长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条件下才能开花(一般在12~14小时以上),鸡脚草、多年生黑麦草。

短日照植物:短于临界日长的光照条件下才能开花(一般12~14小时以下),如苍耳、大豆、甘薯。

中日性植物:如甘蔗 12h左右开花。

日中性植物:在较长或较短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番茄、四季豆、蒲公英。 (三)光质(光谱)

太阳光谱中波长380~760nm的可见光直接参与光合作用。 二、温 度

植物生长的温度三基点:最低温度——植物开始生长的温度

最适温度——植物生长速率最大的温度

最高温度——温度升高,以至于停止生长,此时的温度 植物生长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与植物的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有关。

植物根系吸收养分要求适宜的土壤温度为15~25。C,在0~30。C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根系吸收养分加快,吸收的数量也增加。在低温下,植物的吸收作用和代谢作用均较缓慢,养分吸收的数量也随之减少。当土温超过30。C以上,养分吸收的数量。 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作用. 三、水 分

1.水是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2.水是代谢过程中的反应物质。

3.水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萎蔫。

5.吸收水分、养分的重要动力,维持CO2进入植物体内的通道的重要物质。 6.缓减温度聚变。 需水系数

饲料作物和牧草生长发育需要消耗大量水分。植物每生产单位重量干物质所需要消耗的水量称为需水量或需水系数。因物种而异;因阶段而异 四、空 气

(一)CO2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

CO2补偿点:在光下,植物光合作用中所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量达到动态平衡时,环境中的CO2浓度。

CO2补偿点与光照强度有密切关系。

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品种,不一样。一般,C4植物的CO2补偿点小于C3植物

增施有机肥来促进土壤好气性微生物活动,促使土壤释放出更多CO2来部分满足牧草光合作用的需要。

(二)N2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豆科植物因在根系或茎上共生有固氮菌,可将空气中的N2转化为结合态的N2而吸收利用。 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在施肥较少的地区及草地对改善牧草氮素营养具有重要作用。固氮菌的

7

固氮能力因不同植物而不同,紫花苜蓿每年每hm2可从空气中固定氮素200kg左右,而大豆只能固氮50kg左右。 五、矿质营养元素

(一)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

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或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或是酶活性的调节者。

C、H、O、N、P、K、S、Ca、Mg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Fe、Cl、Mn、Zn、B、Cu、Mo、Na 8种元素,植物需要量极微,称为微量元素。

氮 :氮素供应充足,植株生长健壮,叶大而鲜绿,光合作用旺盛;缺氮时,代谢和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植株矮小、出叶慢、叶色发黄、功能叶早衰。

磷:植株幼嫩部位生长缓慢,植株矮化,分枝或分蘖减少,叶色深绿发乌,叶短、窄,抗逆性减弱。

钾 :植株缺钾时,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光合产物运输等均会受到影响 钼:对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镁:在光合作用等植物的重要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牧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

(一)土壤组成

土壤的概念: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组成: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土壤有机物质: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施入的有机肥料;土壤水分及土壤空气

(二)土壤主要性状

1.土壤质地:我们把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的组合,叫做土壤质地。 一般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将土壤分为三大类砂土、壤土和黏土。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砂土类

① 粒间孔隙大,通气性强,毛管作用弱,保水能力弱。

② 养分分解快,保肥性差,施肥供应快,后劲不足,“发小苗不发老苗” ③ 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分解迅速,积累少。

④ 水分含量小,易增温也降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块根、块茎生长时积累淀粉。早春升温快。

⑤耕性好。

黏土:

① 粒间孔隙大,多为毛管孔隙和无效孔隙,通气透水性差,但保水性强。 ② 有机质分解慢,易于积累。供肥性差,保肥性强,肥效缓慢而持久。 ③ 昼夜温差小,早春升温慢。不利于幼苗生长,“发老苗不发小苗”。 ④ 耕性差。

壤土类兼有砂土类、粘土类的优点,是农业生产上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 2.土壤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团粒结构。

团粒结构:形状球形或近似球形、粒径约在0.25 ~10mm、结构体在水中不分散的叫水稳性团粒结构。这种结构是最理想的土壤结构。我国绝大多数旱地土壤少有典型的水稳性团粒结构,只有形状、大小近似团粒结构而水稳性较差的结构体。 土壤孔隙: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空隙 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孔隙的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对农业生产,土壤孔隙度在52.3%~62.3%比较合适 3.土壤吸收性能: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