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教案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植物生理学教案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6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韧皮部装载与卸出及其机理;了解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率和溶质种类,以

及同化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韧皮部装载与卸出 教学难点:韧皮部运输机理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王宝山主编、刘萍等副主编,植物生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1 2.李合生主编,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3.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 本章讲授内容:

第一节 有机物运输的形式、途径、方向和度量

一、有机物质运输的形式

1.收集韧皮部汁液的方法:蚜虫吻针法

用蚜虫吻针法收集筛管汁液

① 将蚜虫的吻刺连同下唇一起切下; ② 切口溢出筛管汁液; ③ 用毛细管汲取汁液 2.韧皮部汁液的成分

韧皮部汁液分析结果表明:韧皮部汁液干物质占10-25%,其中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余为蛋白质,氨基酸、激素和一些无机离子。

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在筛管中糖通常总是以非还原态进行运输,这可能是因为糖的非还原态形式的反应活性低于它的还原态形式。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筛管中最主要的非还原糖是蔗糖,筛管中蔗糖浓度可以达到0.3到0.9M,可以占干物质的90%。除了蔗糖之外,蔗糖还可以与半乳糖(galactose)分子结合形成其他化合物进行运输,如棉子糖(raffinose)是蔗糖结合一分子半乳糖的化合物,水苏糖(stachyose)是蔗糖结合两分子半乳糖的化合物,毛蕊花糖(verbascose)则由蔗糖和三分子半乳糖组成。在筛管中运输的还有甘露醇(mannitol)和山梨醇(sorbitol)等糖醇。

在韧皮部进行运输的还有其他的有机物(10%):

含氮化合物:主要是氨基酸及其酰胺形式,特别是谷氨酸、天冬氨酸以及它们的酰胺,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

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都可以在韧皮部进行运输。虽然生长素可以在木质部进行极性运输,但是长距离的激素运输至少部分是在筛管中进行。

核苷酸、蛋白质和RNA等。筛管中还有一些与基本的细胞功能相关的蛋白质,例如进行蛋白质磷酸化的蛋白激酶、参与二硫化合物还原的硫氧还原蛋白、降解蛋白质的泛素、指导蛋白折叠的分子伴侣等等。 无机离子:有钾、镁、磷和氯,但是硝酸、钙、硫和铁则存在较少。

1

3.以蔗糖为主要运输形式的原因。为什么有机物的运输以蔗糖运输为主? 1)高的水溶性(0 –100ml-179g) ,有利于在筛管中运输; 2)非还原 糖,化学性质稳定,运输中不易发生反应; 3)很高的运输速率(107 cm/h );

4)能量优于葡萄糖。(2分子葡萄糖氧化产生72 ATP,1分子蔗糖氧化产生 71 ATP。) 二、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

维管系统是专门执行运输功能的输导组织,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贯穿植物全身。 有机物的运输途径是由韧皮部担任的。

证明有机物运输途径是韧皮部的方法:环割实验 (木本植物)

同位素示踪实验(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有机物的运输不仅包括器官之间的运输,还包括细胞内和细胞间的运输。 1.短距离运输

细胞内与细胞间的运输,距离仅几个微米,主要靠物质本身的扩散,原生质主动的吸收与分泌来完成。短距离运输可分为共质体运输、质外体运输及其交替运输。

在共质体内的物质可有选择的穿过质膜进入质外体运输;质外体内的物质在适当的场所也可通过质膜进入共质体运输。在共质体与质外体的替代运输过程中,常需要经过一种特化的细胞――转移细胞。 转移细胞(transfer cell)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胞壁与质膜向内伸入细胞质中,形成许多皱折,扩大了质膜的表面积。由于囊泡的运动,可挤压胞内物质向外分泌到输导系统,即所谓出胞现象。转移细胞位于短距离运输旺盛区域,能在质外体和共质体间进行高效率的物质交换。 2.长距离运输

1)筛分子和伴胞的结构 ① 筛分子(sieve element)

P-蛋白(phloem protein)(被子植物) 存在形式:

在幼嫩的筛管分子中――P-蛋白为球形或纺锤形,称为P-蛋白体(P-protein body)。 在成熟的筛分子中――管状或纤维状的结构。

合成:在伴胞中进行合成并通过胞间连丝转运到筛管分子。 功能:堵塞受伤筛分子的筛孔,防止筛管中汁液的流失 。 胼胝质(callose)

位于筛管的质膜和胞壁之间,是?-1,3 -葡聚糖,质膜上合成。 损伤和胁迫刺激胼胝质合成。 ② 伴胞(companion cell)

筛管-伴胞复合体(sieve element-companion cell complex, SE—CC复合体) 伴胞特点:胞间连丝和线粒体丰富,原生质浓厚。

伴胞(companion cell)的种类:普通伴胞(ordinary companion cell),传递细胞(transfer cell)

胞间连丝:是贯穿胞壁的管状结构物,内有连丝微管,其两端与内质网相连接,胞间连丝把相邻细胞的原生

2

质体联结起来,输运有机物和无机物,传递刺激。

三、有机物质的运输方向 1.源库的概念

源(source)是指生产同化物以及向其它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 库(sink)是指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

源库单位(source-sink unit):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称为源——库单位。 2.运输方向

纵向运输:单向运输、双向运输 横向运输:量微,纵向运输时受阻 四、有机物质运输的度量

1.有机物质的运输速度(velocity)

定义:是指同化物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速度一般是约100cm/h。 影响因素:A.不同植物的有机物运输速度有差异。

B.同一作物,生育期不同,有机物运输速度不同; C.运输速度也随运输物质种类而异。

2.有机物质的运输率

比集运量(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 SMTR):有机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横截面积的数量。比集运

量多为1-13 g/cm2.h,最高可达200 g/cm2.h。

单位:g cm-2 h-1。

SMTR =干物质量/[韧皮部(筛管)横截面积×时间] =V×C(V:流速(cm·h-1)、C:浓度(g·cm-3))

第二节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理

一、有机物质在源端的装载(phloem loading)

韧皮部装载:指光合产物从成熟叶片中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运送到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关键:从“源”细胞装入筛管分子。 短距离运输:细胞――细胞 长距离运输:维管系统

过程:① 光合产物从叶绿体外运到细胞基质;

② 从叶肉细胞运输到叶片小叶脉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附近; ③ 蔗糖进入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筛管分子装载。 1.装载途径:

①质外体途径(apoplastic pathway):有细胞壁及细胞间隙等空间组成的体系称质外体,物质经过质外体运

输的途径称为质外体途径

☆问题:质外体途径就是全过程都是在质外体中进行(×)

②共质体途径(symplastic pathway):有胞间连丝把原生质连成一体的体系称共质体。物质经过共质体运输

的途径称为共质体途径。

3

☆整个途径的细胞间都具有胞间连丝。 2.装载机理

主动的分泌过程,受载体调节。依据是:

对被装载物质有选择性;需要能量供应(ATP);具有饱和效应。 质外体途径中蔗糖转运的机理(蔗糖-质子同向运输机理) 共质体途径中寡糖转运的机理(多聚体-陷阱模型)

质外体装载和共质体装载比较

运输糖 细胞伴胞种类 胞间连丝数目

质外体装载 蔗糖

通常是伴胞和传递细胞

二、有机物质在库端的卸出(Phloem unloading)

指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产物输出到库的接受细胞的过程。 过程:① 蔗糖等运输糖被输送出筛管分子;

② 糖被运出筛管分子后,经过一个短距离运输被运输到库细胞; ③ 糖被库细胞存储或代谢。整个全过程统称为韧皮部卸出。 途径:

共质体途径:通过胞间连丝到达接受细胞,在细胞溶质或液泡中进行代谢,如卸到营养库(根和嫩叶) 质外体途径:如卸出到贮藏器官或生殖器官. 机理:

主动过程:通过质外体途径的蔗糖,同质子协同运转

被动过程:通过共质体途径的蔗糖,借助筛管分子与库细胞的糖浓度差将同化物卸出 三、有机物质运输的动力

渗透动力:即依靠源库两端的同化物浓度差顺流而下,这一过程不需要代谢能,是一个物理过程。 代谢动力:需要消耗代谢能的生理过程。 两种动力相互结合,完成有机物的运输。 有机物运输的机制――三种假说

1.压力流动学说(pressure flow hypothesis)

E. Munch (1930) 提出.经过修改和补充后,内容如下:

同化物在筛管内运输是一种集流,它是由源库两端SE-CC复合体内渗透作用所形成的压力梯度所驱动的。而压力梯度的形成则是由于源端同化物不断向SE-CC复合体装载,库端同化物不断从SE-CC复合体卸出,以及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水分的不断再循环所致。

共质体装载 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

居间细胞 多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