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江三峡地质地貌与旅游景观规划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浅谈长江三峡地质地貌与旅游景观规划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1 -

浅谈长江三峡地质地貌与旅游景观规划

刘军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62092)

摘要:旅游地质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江三峡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对其科学分类,适度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地质与旅游两大主题入手,对三峡旅游的知识、意境、环境、吸引力和感染力等几方面做整体的规划,以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三峡地质地貌;三峡人文;景观规划

1.长江三峡地质地貌概况

1.1 地质概况

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

18亿年前的元古宙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北部地层主要出露震旦系下古生代石灰岩,南部地层主要由震旦系、二叠系与三叠系板页岩、石灰岩组成。侵入岩(主要包括花岗岩等)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的黄陵庙背斜及神农架一带,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分析,三峡地区为新华夏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与淮阳山字形构造体系以及南北经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地层展布和地貌格局深受地质构造的制约,过渡性与分异性特征明显。尤其是区域的西南部新华夏构造体系十分完整,山脉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岭谷相间分布,大部分地域为平行排列的隔挡式褶皱带所构成,背斜紧凑,多形成低山;向斜宽敞,多形成丘陵、谷地或平原。本区由于深受白蟹纪后期的燕山运动等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有众多的糟皱与断层,在分布上西部比东部多而密集,其共同特征为褶皱大致彼此平行,多为东北一西南走向,两端延伸很远,两翼一般较陡,构造一般呈弧形。本区的断层数目和种类较多,且多为正断层,逆断层仅有局部出现,并有一些深大断层。由于受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影响,在恩施、黔江及神农架等地区出现有一些冰川遗迹和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石断裂发育,加之山高坡陡,地形崎岖及植被较少,暴雨较多,崩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是我国地质灾

害的高发区之一。

1.2 三峡地区的地貌特征

1.2.1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势差异显著。

三峡地区在地势上处于我国第二级阶梯

的东部边缘地带,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黔隆起带三大构造单元交汇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多在500~1500m之间.西连华燕山地及四川盆地,东接江汉平原·大巴山脉横贯西北部,武陵山、大娄山的余脉斜贯南部,中部为巫山山脉横断。在地貌区划上,奉节以东属力,东鄂西山区,奉节以西属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西南部高原属于云贵高原东北的一部分,西部丘陵、平原属四川盆地东缘的一部分,东部平原属江汉平原西缘的一部分。山区面积广大,地势巍峨高峻,山地约占64.1%,丘陵约占27.4%,平地(含平原、盆地及河谷阶地)约占8.5%。地表高差悬殊.最高处神农顶海拔高达3105.4m,最低处枝江市的杨林湖海拔仅35m。地势差异非常显著。地形态势上,大致以长江为界,东部地区北高南低,西部地区南高北低。境内峡谷众多,著名的长江大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小三峡(猫儿峡、铜锣峡、明月峡)以及大宁河小三峡、嘉陵江小三峡、清江三峡等均位于本地区。

1.2.2 山脉平行延伸,岭谷相间分布。 三峡地区的地貌发育深受地质构造的控

制.山脊线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背斜多发育成条状山脉,向斜多发育

- 2 -

成谷地和丘陵、台地。境内山脉纵横,主要山脉有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华莽山、铜锣山、明月山、南华山、黄草山、方斗山、齐跃山、巫山等山脉,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大巴山脉以及弧状的观面山等山脉。这些山脉大多彼此平行展布,平行山脉之间多河谷延伸,岭谷相间分布的特征比较明显。

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峡口夔门南北两岸峭壁千仞,如刀砍斧削一般,江流光涌于宽仅100余米的狭窄江道之中,呈现出“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壮观景象,所以自古有誉道:“夔门天下雄”。顺江而下,迅流湍急,云天一线,船过其间,游客会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瞿塘峡山势雄峻,上悬下陡,如斧削而成。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堪称天下雄关,因而有“夔门天下雄”之称,江水至此,水急涛吼,翻云滚浪。瞿塘峡北岸一处黄褐色悬崖上,有战国时代遗留的悬棺洞穴。南岸粉壁崖上的古人题咏石刻,篆隶楷行,造诣各殊,刻艺精湛。

1.2.3 喀斯特地貌发育。

三峡地区多石灰岩地层出露,加之气候温

暖多雨,喀斯特地貌发育比较完善,残丘、石芽、石林、溶洞、伏流、盲谷、溶蚀洼地及漏斗多有分布。长江三峡中的神女峰、牛肝马肺峡、灯影峡、清江上游的“饿龙吞江”(清江于利川城关东北7km处入落水洞形成伏流,经skm左右至黑洞复出地面.故称为“饿龙吞江”)以及奉节小寨“天坑”大漏斗、云阳“龙缸”岩溶大竖井、芙蓉洞、腾龙洞、金狮洞、万盛石林、格子河石林、柴埠溪峰林等是喀斯特地 貌奇观。

1.3三峡各段特点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中游,是指重庆奉节

白帝城—湖北宜昌南津关的一段区域,全长近200km。三峡分别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漫长地质长河中,经历了各种地质营力的营造,地貌类型发育齐全,自然地质遗迹丰富多彩。

三峡地质剖面示意图

1.3.2巫峡

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峡长谷深,迂回 曲折,奇峰嵯峨连绵,烟云氤氲缭绕,景色清幽之极,如一条美不胜收的画廊。 巫峡幽深

奇秀,两岸峰峦挺秀,山色如黛;古树青藤,繁生于岩间;飞瀑泫泉,悬泻于峭壁。峡中九曲回肠,船行其间,颇有“曲水通幽”之感。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耸立江边,宛若一幅浓

1.3.1翟塘峡

又称夔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黛溪,在三峡中以雄著称。郭沫若有诗云:“若

- 3 -

淡相宜的山水国画,唐代诗人元稹诗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巫峡主要景观有三台(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的楚阳台,瑶姬受书大禹的授书台,大禹斩孽龙的斩龙台)、八景(南陵山顶“南陵春晓”,杨柳坪

起。除了峡谷外,峰林和溶洞也是公园中另外两个重要的地质地貌景观。它们集中分布在巴东三叠纪碳酸盐岩和黄陵穹隆周缘震旦纪和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前者形成著名的格子河风景区和莲峡河风景,后者则构成高岚风景区、黄牛岩风景区、晓峰风景区和金狮洞风景区的奇观。按照行政区划和地质遗迹景观地质体形成的地质年代,公园进一步划分为秭归元古代园、西陵峡震旦纪园、新滩地质灾害园、巴东三叠纪园、归州侏罗纪园、宜昌白垩纪园、兴山晚古生代园、黄花奥陶纪园和晓峰寒武纪园9个次级园区,建设期为2005年至2015年。

“夕阳返照”,大宁河口“宁河晚渡”,清溪河上“清溪鱼钓”,宁河渡口“澄潭秋月”,五凤山上“秀峰禅刹”,城西望夫“女观贞石”,高塘观“朝云暮雨”)和十二峰(即江北岸的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恋、集仙六峰,南岸的飞凤、翠屏、聚鹤、净坛、起云、上升六峰)。宋代诗人陆游诗云:“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2 三峡地质旅游资源 据景观资源的性质和特点,旅游地质资源

可简要的分为古生物类、水体景观类、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及地质灾害类 。

1.3.3西陵峡

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著名的三大险滩。西陵峡 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泽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对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势已趋于平缓,然绮丽景观如旧。 主要景观,北岸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南岸有“灯影峡”等。灯影峡出口处,南岸马牙山上,有四块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众的奇石。郭沫若先生有“玄奘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的题咏。船出西陵峡南津关,三百里峡江航程即告结束,长江自此进入中游,视野豁然开阔,江流东去千里,两岸平野万顷,“极目楚天舒”,别是一番情趣。清代肖际远曾发出\此地江山接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的感叹!随着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修建,长江河道昔日宽谷上出现的“高峡平湖”景色则另有一番风味。与此同时,伴随长江水位的提高,长江沿岸许多支流,如神农溪、香溪、建阳河、九畹溪、泗溪等异军突

2.1 地层及古生物遗迹景观

三峡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叫“峻岭群”,据今已28亿年历史,主要岩性混合岩、片麻岩及大理岩,总厚度达5000余米,主要出露在西陵峡美人沱及峻岭峡一带。峻岭群上覆地层是上元古界震旦系,距今已有一亿年,岩性为砂砾岩、碳质页岩及白云岩等,厚度1000米左右。中生界地层位于古生界之上有三叠侏罗白垩共三系,主要分布在宜昌市南津关白垩系、秭归、巴东、巫山、奉节、兴山等地,距今已有一亿年历史,岩性以棕红色砂泥岩及石灰岩为主,总厚度约为1000余米。地层中含有恐龙类包括恐龙蛋、菊石、鱼类、龟鳖类及丰富的植物化石。新生界位于中生代之上,由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岩性以红色、棕色砂泥岩、砾岩为主,厚度约1000米,新生界地层

- 4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