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及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8《小猴子下山》

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猴子下山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

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