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河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6-2017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沭河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平等、民主等主张.

(3)据材料三“西方思想发展的历程图”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4)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只要围绕思想解放推动制度的创新;思想解放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神曲》,人文主义. (2)《人权宣言》,自由、平等、民主. (3)A:理性主义,B:美国独立战争.

(4)思想解放推动制度的创新;思想解放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2)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 (3)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2.十月革命后,苏联(俄)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系列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宁“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的政策是什么?

材料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你从苏联(俄)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初中历史试卷第9页,共13页

【答案】

(1)据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的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据材料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逐步增长,主要原因是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3)据材料三“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4)据材料四“(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从苏联(俄)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包括,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超前,要重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重视市场的调节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改革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脱离实际.此外,国家经济中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要控制好,不能片面发展重工业. 故答案为: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1921-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逐步增长;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4)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5)改革要从国情出发,要始终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析】

(1)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知道这一政策对于战胜国内外的敌人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2)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知道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3)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知道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4)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知道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苏联(苏俄)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知识结构图

(1)材料一中①②对应的内容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的实质。

材料二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①尊重中国主权之独立……;②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③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④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2)以上条款出自什么条约?该条约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初中历史试卷第10页,共13页

材料三

(3)材料三的漫画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该条约中有关中国的这一规定,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引发了中国的哪一场运动?

(4)综合上述材料,一战后在国际上有关中国问题的处理,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1)1919年6月,巴黎和会上签订《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规定: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从《凡尔赛和约》内容可以看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1919-1920年协约国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加上《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最早由美国提出,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国际联盟.美国没有加入,主要被英、法控制.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

(2)由材料“尊重中国主权之独立”、“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等,可知材料二出自《九国公约》.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3)由图片中的内容可知这与《凡尔赛和约》有关.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的发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中国革命,因此把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一战后召开的两次国际会议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说明弱国无外交. 故答案为:

(1)①国联,②凡尔赛.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2)《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核心是门户开放政策. (3)《凡尔赛和约》,五四运动. (4)弱国无外交. 【解析】

(1)本题考查巴黎和会.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美、英、法三国均为协约国集团成员,是战胜国,德国作为战败国在会上处于被处置的地位.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2)本题考查的是华盛顿会议的知识点.1921-1922年召开的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3)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规定中国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

初中历史试卷第11页,共13页

本,这引起了五四运动.

(4)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外交的认识,只要认识到中国外交的失败,从中得出启示即可.

掌握一战后建立新的政治秩序的过程,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和影响.

24.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探究一【战争探源】

(两次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世界近现代史》(1)根据此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的争斗中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探究二【战争史话】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一位战地记者的记述(2)该材料描述了一战中最为惨烈、有“绞肉机”之称的战役。请写出该战役名称。

探究三【战争创伤】

(一战)直接死于大战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疾,饿死、疫死者大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5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世界历史参考资料》(3)从材料中,你对战争有何认识? 探究四【战争启示】

当今世界总体和平,局部战乱,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4)你认为避免战争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

(1)据“(两次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和所学知识可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的争斗中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变化,出现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据“(一战)直接死于大战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疾,饿死、疫死者大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5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

初中历史试卷第12页,共13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