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析技能大赛理论试题题库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化工分析技能大赛理论试题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筛孔尺寸。

A、.1() B、 2C、4() D、5

220. 在煤的工业分析检验项目中,___C、___是煤变质程度的标志,是煤炭分类的主要依据。

A、 全水分()B、灰分 C、挥发分 D、发热量

221.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四次重复测定煤的高位发热量的重复性限为C、 J/g。 A、 120 B、 144 C、 156

222. 在GB、5751-86中国煤炭分类中规定,若原煤样灰分(A、D、≤___A、___则不需减灰,否则应按GB、474煤样的制备方法中规定的煤样的减灰方法进行减灰,用减灰后的浮煤样测定挥发分等分类指标。

A、.10%()B、20% C、30% D、40%

223. 测定煤粉细度时,需要使用筛网孔径为___C、___的试验筛。

A、.90μm()B、200μm C、90μm和200μm D、200目

224. 高温燃烧中和法测定煤中全硫时,若氯含量高于___B、_____%或该煤为经氯化锌减灰的精煤,应对测定结果进行氯的校正。

A、.0.01()B、0.02C、0.05() D、0.10

225. 用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全硫时,电解液的配制需要碘化钾、溴化钾各( B、 )g、溶于( B、 )ml水中。

A、 5.0;200-300B、 5.0;250-300 C、 5.5;250-300() D、 5.5;300-350

226. 下列哪种煤不适合用空气干燥法测定其水分? ( B、 )

A、 烟煤()B、 褐煤C、 无烟煤

227. 有一煤样进行了四次重复全硫测定,测值依次为2.55、2.68、2.65、2.54,如全硫测定的同一实验室允许差为0.10,则应按(D、式算出平均值报出。

A、 (2.55+2.54)/2 B、 (2.65+2.68)/2

C、 (2.55+2.65+2.68+2.54)/4()D、 (2.55+2.65+2.54)/3

228. 煤的挥发分指标对锅炉燃烧的影响是(D、。

A、 挥发分指标与锅炉燃烧无关系() B、 挥发分越低,锅炉燃烧越稳定

C、 挥发分越高,着火越困难() D、 挥发分越高,越容易着火,锅炉燃烧越稳定

229. 在氧弹中有过剩氧的情况下,燃烧单位质量试样所产生的热量称为(B、。

A、 高位发热量 B、 弹筒发热量 C、 低位发热量 D、 热容量

230. 测定煤中灰分时,炉膛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这主要是为了将(D、排出炉外。

A、 水蒸气 B、 烟气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231. 煤中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是(B、硫。

A、 可燃B、 无机C、 不可燃() D、 有机

232.煤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测定值的允许差在不同实验室中为(D、J/g.

A、 120() B、 100() C、 150() D、 300

233. 缓慢灰化法测定燃煤灰分时所称取的煤样为(A、g.

A、 1±0.1 B、 1±0.01 C、 0.5±0.1 D、 0.5±0.01

234. 煤的灰分测定中,快速灰化法的测定结果较缓慢灰化法的测定结果(B、。

A、 稍低B、 稍高C、 相等() D、 大小不一定

235. 测试聚乙烯熔指时的试验温度为( B、 ). A、180℃ B、190℃C、200℃ D、210℃ 236.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是(B、。 A、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C、坚持行为监察与文件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237.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C、,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

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A、损害 B、损坏 C、突发性损坏 D、破坏

238. 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

其后果(C、的评价。 .

A、完好程序 B、危险程度 C、严重程度 D、危害程度

239. 应急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应快速(A、,控制事故发展。 A、实施救援 B、全面防护 C、了解事故 D、实施响应

24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提高对突发事故的(C、,是为在事故中保护人员

和设施的安全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A、防护能力 B、适应能力 C、处理能力 D、应急能力 241. 应急救援的器材要定期检查,保证(A、完好。 A、设备性能 B、消防器材 C、相应器材 D、消防设施 242.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A、和消化道。 A、皮肤 B、口腔 C、食品 D、触摸

243. 在 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A、途径进入人体的。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口腔 2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C、个级别。 A、2 B、3C、4()D、5

245.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A、。 A、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B、毒性的大小 C、毒物的浓度()D、毒物的种类

246. 毒 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称

为毒物的积蓄。毒物在体内的积蓄是发生(B、的基础。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中毒

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通过呼吸道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毒物在空气中的(B、。 A、形式 B、浓度 C、时间 D、种类

247. 职业危害能否引起职业病,主要取决于接触的(B、,即接触的时间和浓度。 A、形式()B、剂量C、多少() D、种类

248. 不同的职业危害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如(A、可导致尘肺病。 A、粉尘 B、毒物C、噪声 D、有毒气体 249. 生 产性粉尘按其性质一般分为如下几类?(C、

A、矿石粉尘 B、煤尘 C、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D、石棉尘 250. 用 纯氮气置换可燃气体后进入密闭罐内作业,在没有任何个体防护措施时,作业人员

有可能发生(B、。

A、呼吸急促 B、闪电式死亡 C、慢性缺氧 D、昏迷

251. 生产经营单位(C、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

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A、特殊情况下可以 B、可以 C、不得()D、应该

252. 我国的作业环境卫生标准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采用的计量单位是(A、。 A、mg/m3()B、ppmC、g/1 D、ppB、

253.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中的规定,警示线设在使用

有毒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C、处。

A、20厘米 B、30厘米 C、40厘米 D、50厘米 255. 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 B、 )

A、下风位置

B、上风或侧风位置

D、离起火点10米以下的位置

C、离起火点10米以上的位置

256. 防毒用品是用来保护劳动者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防止职业中毒的个体防护用品,按防护个体的部位划分可分为(A、防护用品和()防护用品两大类。

A、呼吸道,皮肤 B、呼吸道,消化道 C、消化道、皮肤()D、口腔、消化道 257. 在密闭场所(氧气浓度为18%,有毒气体超标并空气不流通)时,应选用的个体防护用品为(C、。

A、防毒口罩 B、防尘口罩 C、供应空气的呼吸保护器 D、空气过滤器 258.在易燃易爆场所作业不能穿戴(A、。

A、尼龙工作服 B、棉布工作服 C、防静电服 D、劳保着装 259.应使用(B、来清洗皮肤上沾染的油污。 A、有机溶剂 B、肥皂 C、丙酮 D、酒精

260. 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库房内的照明灯具的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 C、 )米。

A、0.3B、0.4C、0.5()D、 0.6米 三、多选题

1. 系统误差包括(A、B、C、D、)

(A) 仪器误差(B) 试剂误差(C) 方法误差(D) 操作误差 2. 分光光度法的分光器是(A、或(D、。 (A)棱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光栅

3. ISO9001标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适用于( B、 D、 A、大中型企业 B、各种类型规模及所有产品的生产组织、 C、制造业() D、各种类型规模及所有产品的服务的组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