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浙师大附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

一、 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

积极稳妥 合理有序 两线推进

学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精神、教育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要积极稳妥、合理有序、逐步推进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以课程实验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采用普通班与直升班两线推进模式,广泛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促进我校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校基本校情

1.硬件设施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浙江省教育厅直属的省一级重点中学。学校创建于1953年,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单位”称号,被教育家叶圣陶誉为 “集美第二”。1996年认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同年9月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学校。1998年面向全省招生。2001年学校迁址,今天的浙师大附中校园气势恢宏,校园绿树成荫,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一流,占地37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米。拥有教学大楼、科技实验中心、行政大楼、餐饮中心、学生公寓、标准塑胶田径场、塑胶篮排球场、高规格图书馆、大会堂、体育馆等基础设施的新校园。

2.师资结构

近年来,学校通过在职进修、校本培训、全国招聘、外派交流、新老帮带等多种途径,构建了一支实力强劲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批以特级教师、省“5522”工程名师名校长人选、市“1155”工程名师名人选、省市级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

人的骨干教师,毕业和在读教育硕士22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73人,中级职称70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68%。

3.技术优势

拥有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的高度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和设施。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依托浙师大内部资源网和求索资源网形成了上规模的资源库,校园网设施齐全,功能强大,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资源和技术保障。信息学奥赛、电脑制作作品大赛中硕果累累,多人次获全国、省市一等奖。

4.科研实力

本校专设科研副校长主管学校教科研,拥有一支以特、高级教师领衔的科研型教师队伍,近五年来,有四十余项课题获省、市一、二等奖。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2003—2005连续三年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学校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现代信息化教育和教学科研诸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5.办学特色

学校创办50多年来,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面向学生,面向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2000年创办中国第一班——浙师大直升班。在浙师大直升班、青海班等办班形式,和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外语教学、心理辅导等方面构建成鲜明的办学特色。2001年被教育部基教司授予“全国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学校”, 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授予“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6年被授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研中心实验学校”。办学50多年来,学校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国家输送高层次的人才为办学宗旨,培养了一大批博士、教授、专家及党政领导人。

学校的校训:博学 慎思 求真 崇德

办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面向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 三、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1、改变模式

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基础,适应高等教育高速度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

2、开发课程

探索课程管理运作规范,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工作机制。

3、建立机制

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探讨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

4、科研领衔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新机制。

5、实施验证

实施并验证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的合理性;试用、检验实验教材的科学性、适用性。

四、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基本原则

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求真务实的原则

要充分认识学校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主体地位,以民族振兴和学生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和崇高使命感,贯彻“以校为本”,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困难,不等不靠,不折不扣地执行新课程方案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努力为新课程实施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同时,应充分认识实验总是存在着成功与失败的可能。因此,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反映实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请示,请示课程专家支援和兄弟学校帮助,有

的放矢地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同时,我校规模较大,师生众多,制订本校课程方案,要充分考虑我校实际情况,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别校模式。

2.思想先行的原则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要通过广泛的思想教育,使广大干部和老师充分认识新课程实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把新课程实验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3.研科引领的原则

新课程实验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学校要在充分借鉴教育研究部门及我省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新课程区别于旧课程的质的变化和本次新课程实验的艰巨性,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调动教职工实验新课程、探索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热情与积极性,把实施新课程中的关键问题和棘手问题作为科研课题,大胆设想,积极尝试,勇于创造和探索先进经验。

4.积极稳妥的原则

新课程实验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不可操之过急。我校将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逐步实施。要始终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判断改革措施取舍的标准。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各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学生家长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确保学校的社会信誉。

5. 通力合作的原则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同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1. 全面实施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