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重视实用,强调下层人民的利益。○2人性论;儒家有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墨子认为“人性素丝说”。 ○3教育内容:儒家教育的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技能技巧的训练三个方面,而墨家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4儒家倡导启发诱导,“叩则鸣,不叩则不鸣”,而墨子强调教育者的主动和主○

导,“虽不叩必鸣”。○5儒家强调“述而不作”,而墨子提出“述而作”,主张既要继承古代的文化,又应该创造出新的文化。○6儒家的行主要指道德实践,而墨家的实践除道德的和社会政治的之外,还有生产的、军事的和科技的。

15、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答:(1)相同点:○1都属儒家学派,孟子代表“孟氏之儒”,荀子代表“孙氏之儒”。 ○2都强调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2)不同点:○1教育作用:孟子对教育作用的认识是基于其“性善论”,他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性,人性本质上是平等的,从人性论上肯定了每个人发展的可能性,教育的作用在于扩充人性中所具有的“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荀子提出了“性恶论”,“性伪之分”说明了教育的必要性,“性伪合”论证了教育的可能性,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 2教育目的:孟子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明人伦”,而荀子认为教育应当以培○

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 ○3道德教育:孟子强调内心的体察反省,强调理性的自律道德,是“内发说”的代表人物,而荀子持“外烁说”。 ○4孟子强调“深造

自得”,而荀子提出“师云亦云”,学生对老师的学术不应有丝毫违背。

16、评《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以及历史地位。

答:(1)贡献:○1关于教育作用:a.对社会,实现良好政治的途径是“化民成俗”,而教育是“化民成俗”的手段;b.对个体发展,“玉不琢,不成器;人

不学,不知道。”把教育的过程比喻成一种对人性进行加工、雕饰的过程。○2关于 教育制度:提出了一种大学学年制,认为大学的年限为九年,对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学业和品德要求,每隔两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查,其特点是逐年加深,德、智结合,强调师生之间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3关于学校管理:《学记》就学校管理的诸多环节进行了论述,如开学典礼、课堂规则、纪律、考查、视学等。 ○4关于教育教学原则:提出了预防性、及时施教、循序渐进、观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藏息相辅、教学相长八个原则。

(2)历史地位:《学记》是教育史上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从其他思想中分离出来。《学记》中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17、解释“教学相长”和“五之”。

答:(1)教学相长。本意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说明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后人将其作了引申,将其视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2)五之。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其《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所阐释的“为学之序”,重在一个人“求知”的问题,它是基本的学习环节,也是求知的一般办法。 18.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答:斯宾塞的实科教育思想。首先,斯宾塞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出发,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以个人“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为目的,教会人们怎样生活。其次,他根据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以及对最有价值的知识的判断,提出以科学教育为中心的实科课程体系,自然科学是其核心。再次,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证色彩的新教学方法。他认为教学应该重视儿童心智发展规律,适应儿童的认识能力,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鼓励自我教育。他特别推荐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以及发现法等。

19、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部分组成。其中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揭露出对方观点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生婴儿一样。 20、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答:蔡元培(1868~1940)自鹤卿,号孑民,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一、造就“健全人格”的教育主张

造就“健全人格”是蔡元培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一贯主张的资产阶级教育目的。五育并举的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对它的具体要求是五育和谐发展,它是一种新的人才标准,也是对教育价值的重新确立。 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1917年,蔡元培先生接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在教育领域极力主张民主、自由,可以说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一个很大的特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蔡元培提出这个方针主要有三条理由:第一, 这是与他的造就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紧密相连的。第二, 这个办学方针也是由大学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三, 这个办学方针也是符合学术繁荣昌盛的要求。 三、民主管理的思想

第一,在学校管理的组织形式,蔡元培反对独载统治,他借鉴西方大学的管理经验,提出了“教授治校”的管理主张。

第二,在师资管理方面,蔡元培主张学校应设教员聘任委员会,招聘教员的条件和程序都由学校评议会来决定。

第三,对于学生管理,蔡元培主张学生自治。

21.朱熹理学教育思想的观点。 答:(一)论人性及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方面。 朱熹认为,任何具体事物的生成,既要有理,又要有气。表现在人身上为性,〞

性即理〞。教育的目的是明明德,变化气质,逐步达到〞明天理,灭人欲〞。他激烈抨击当时官学教育以科举为唯一任务的做法。 (二)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的教育方面。 朱熹认为,教育目的都是明人伦。小学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其事〞,要重视教材建设。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穷其理,是学小学所学之事的所以然之理。 (三)论读书法方面。 朱熹认为,穷理的捷径在于读书,因为天理的精蕴全在圣贤书中。其方法是:(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3)虚心涵泳;(4)切已体察;(5)着紧用力;(6)居敬持志。其方法也称朱子读书法。 22、书院制度

书院又称书舍、精舍等,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特有的一种藏书与教学相结合的教育组织。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其程度高于一般私学。书院中聚藏大量图书,学生读书自学,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

23.《雄辨术原理》;昆体良是古代罗马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当时罗马很盛行学说雄辩,把培养雄辩家当作当时教育的主要任务,昆体良便针对罗马的这种教育实际情况,写出了《雄辨术原理》一书。《雄辨术原理》论述的是一位雄辩家的培养和要求,实际上它也是一部系统的教育著作。昆体良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雄辩家,并不否认天赋的作用,但他认为一个优异的雄辩家更多地要依靠学习,而不是天赋。昆体良提出了对未来演说家们进行教育的一些具体问题;及早施教,内容广泛的课程内容,因材施教,《雄辨术原理》可以说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昆体良关于儿童,课程,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是他自己长期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对后世教育理论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2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主要是:(1)教育性教学思想——教学必须有教育性意义;(2)教育心里化——观念心理学;(3)教育阶段理论,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分别处于注意、期待、探究、行动四种情景,教学活动通过动态和静态的专心活动和审思活动得以实现三点。 25.明人伦:是王守仁提出来的,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明人伦,即教导人们认识和恪守五伦,“明人伦之外无学”与此相悖的均为异端邪说。明人伦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