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及排版2012(模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及排版2012(模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毕业论文题目

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永恒命题。

(三)“公平与效率并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在十六大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一执政理念是我们党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发展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及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总结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和党的执政规律,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及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结果。

1.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理论上说,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社会各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是人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社会。

2.和谐社会是一个既讲效率又讲公平的社会。这也是对待收入分配问题应该遵循的价值取向。因此,现在不能再把公平与效率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对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的缩小和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公平”与“效率”辩证关系的兼顾和协调。

3.和谐社会是一个在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要达到共同富裕,就必须消除两极分化,即缩小贫富差距,这是一个有关社会公平的问题;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目标,实际上就是一个效率问题。因此,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8]

现在,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但尚处于完善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一方面还不能忽视效率,人为地抹平差距;然而,注重效率,正视差距,不等于忽视公平,甚至不要公平。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既重视维护社会公平又重视追求效率,做到公平与效率并重。

三、以“公平与效率并重”为原则建立和谐收入分配关系

在此,有关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如何做到“公平与效率并重”的问题,即指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或贫富差距以建立和谐收入分配关系的问题。相应的对策如

- 8 -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本科辅修毕业论文

下:

(一)增加政府调控力度,保障劳动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

收入分配过程包含不同的环节和手段,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应地,收入分配格局也可以划分为初次分配格局和再分配格局。从收入分配的次序来看,首先是收入的初次分配,即生产成果在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其分配原则是根据生产要素对产品生产所作贡献的大小来分配,以体现效率原则,分配结果形成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其次是收入的再分配,即对初次分配收入进行调节,以保证低收入者或没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有生存的权利,从而体现公平原则,分配结果形成再收入分配格局。由于初次分配在前,再分配在后,因此,解决目前初次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之处,对和谐收入分配关系的确立具有决定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企业改革不规范,导致企业内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例如,在推行年薪制的过程中,管理层的年薪往往是一线的工人年薪的20倍以上。其次,由于改革的滞后和对电信、电力、金融等行业所实行的垄断经营等政策措施,使这些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比其他行业高出很多,造成不同行业间职工贫富差距扩大。再者,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经济基础较好、自然条件优越的东部及沿海地区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而中西部地区只能作为支持东部地区发展的原材料基地,不仅牺牲了自己的环境和消耗了有限的资源,还“无偿”地向东部地区提供其发展所需的原材料,使东部地区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这就导致东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除此之外,城乡二元结构也是造成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9]

以上在初次分配方面呈现出的一系列问题,可归结为劳动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拉大。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并保障劳动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就应该增加政府的调控力度。

切实推进企业改革制度,加大政府在初次分配中的调控,并利用税收制度有效地缩小劳动者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推进市场化改革,打破行政垄断,建议政府应尽快取消面向东部发达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快对垄断行业的改革步伐,尽快将垄断行业推向市场,为社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解决因政策因素造成的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以保证再分配中社会公

- 9 -

毕业论文题目

平的真正实现。

(二)加大公平优先的二次分配力度,理顺分配关系

在理论上,我们一般认为初次分配属微观分配层次,主要解决效率问题;再分配属宏观分配层次,主要解决公平问题。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理顺分配关系,就是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1.“提低,扩中,调高”。经济学上推崇“纺锤形”或“橄榄形”的收入分配结构,即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相对较少,中等收入者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经济学家认为,以中等收入者为主要成分的社会结构,是现代最稳定的社会结构。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者占绝大多数,中等收入者较多,高收入者相对较少的“洋葱头形”。为了实现从“纺锤形”或“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到“洋葱头形”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变,就必须:

(1)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低收入群体人员的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积极支持低收入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重点发展、完善面向低收入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对于农村低收入者,可以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和措施,兴办乡镇企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农村第二产业和农村第三产业。

(2)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判断中等收入群体主要不是看消费水平,也主要不是看财产的多少,而是看可持续的收入能力。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就要发挥政府间接宏观调控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作用,通过宏观财政和货币等政策,加大对中小城镇建设的国家投资,加大对科技型和有长远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的扶持。

(3)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战后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征收高额累进的个人收入所得税、遗产税等,对于调节贫富差距非常有效。为此,我们应该借鉴西方

- 10 -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本科辅修毕业论文

国家的成功做法,加大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征收力度,严格实行高额累进税,并尽快开征遗产税。通过这些办法,限制过高收入,合理合法地“劫富”济贫,调节收入差距。[10]

2.保护合法收入。合法收入包括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所以,只要是合法致富,就应该保护。对已经合法富起来的私营企业者及其他人员,应鼓励他们大胆投资,积极创业。凡能创造出效益的企业,就有权利增加收入,提高企业整体的收入水平;凡能创造出效益的个人就应给以重奖,真正贯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

3.取缔非法收入。非法收入包括通过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假售假等非法手段获得的收入,对这样的非法收入要予以打击、取缔和清缴。尤其要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依法严惩走私、贩毒、黑社会势力、权钱交易等违法犯罪活动。要坚决没收黑色富有阶层的非法收入,坚决取缔各种形式的权力经济、违法经济和犯罪经济。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4.整顿不合理收入。要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堵塞制度漏洞和政策漏洞,使灰色收入不再有形成的土壤。要保证社会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必须堵塞组织资源和公共权力可以生财的渠道,防止党政高级官员利用手中的组织资源和公共权力成为最富有的阶层。惟有如此,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将贫富差距控制在广大人民群众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态势,仅仅局限于城镇公有单位正式职工的社会保障覆盖面窄而且保障水平也低,难以体现社会

- 11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