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讲解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第七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讲解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7章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 - 13-

由站点i始发的接运路线可能为MRT路线运送的最大客运量fl[i]应是它到其余各个轻轨站点间的剩余客运量之叠加。由于MRT交通是一种对于中长距离才有良好客流效益的交通方式,接运公交路线的布设也应体现这种规划思想。因此,应先叠加站点i与距其最远的站点(起点或终点)间的剩余客运量,然后调整MRT路线上的客流量,再叠加站点i到距其次远的站点间的剩余客运量,依次类推。

计算中应考虑一条轻轨路线通常都由两个方向组成(图7—6)。

接运线路轨道线路

图7—6 轻轨路线与接运公交线的流向关系图

显然,不是MRT路线上所有的车站都需要安排接运路线,当站点剩余客运量太小时(?C1)或站点i剩余上、下客量太小时(?C2),设置接运公交线对MRT路线没有意义(甚至有不良影响),对接运公交线路本身也是不经济的。因此,接运站点应满足下面的条件:

fl[i]?C1

式中,

(7—20)

C1—站点剩余客运量下限(人);

u(i)?d(i)?C2

式中,

(7—21)

C2—站点剩余上、下客量下限(人);

此外,公交接运站点的选址还应满足场地的限制条件。

MRT-公交接运枢纽也属于公交枢纽,MRT-公交接运枢纽优选以备选站点可能接运的客流量反映站点的集散能力,这与公共交通枢纽规划的目标是一致的。

第7章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 - 14-

7.5 公交-自行车换乘枢纽规划

7.5.1 概述

公交-自行车换乘枢纽规划的意义在于:

①、我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是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提供换乘停车条件有利于出行渠道的畅通和多样化。

②、对公共交通系统,在某些情况下设置公交-自行车换乘枢纽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公共交通的合理步行范围一般不超过500米,当乘车步行距离超过这个范围时,采用自行车换乘公交的出行总时间为:

tbb?tbi?tb0?tbw?tbu

(7—22)

式中,

tbb—自行车换乘公交的出行总时间(min); tbi—自行车存取时间(min);

tbo—由存车处步行到车站的时间(min); tbw—自行车乘行时间(min);

tbu—出行中公交车的乘行时间(min)。

设步行速度为4km/h,自行车车速为14km/h,则不同距离两种方式的出行时间如表7—6所示。

表7—6 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时间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出行距离(m) 7.5 15 22.5 30 37.5 步行时间(min) 2.1 4.1 6.3 8.4 10.6 自行车骑车时间(min)

可见,当乘车到站距离较长且具有方便的换乘条件时 ,自行车换乘公交是可能减少出行时间的。尤其是在城市边缘地区和新开发地区,出行密度不高,公交线网较稀,步行到达公交线路的时间可能较长;且这些地区有相当比例出行的出行距离超过了自行车的合理出行范围(一般在7km左右)。因此,在城市外围以及新开发地区合理地组织自行车和公交的换乘有重要的意义。

7.5.2 应用实例

近年来无锡市新开发居民区较多。为满足新区居民出行的要求,无锡市公交

第7章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 - 15-

公司在原有路线的基础上布设了一些接运支线。这些支线很短,运行周期中调度时间比例较高,车辆载客率很低,行车间隔也较长。这样的路线是很不经济的,乘客也感到非常不便。如胜利新村的现状22路公交线路的状况如表7—7和图7—7所示。

表7—7 现状22路线路状况 线路 起、终点 22 河埒口-河埒口 线路长度(km) 站数 行驶时间(min) 车型 发车间隔(min) 4.8 6 20 40 单车

现状22路公交环线设置自行车停车场 图7—7 无锡市新区现状公交线路示意图

对于长远规划,可考虑线网的重新优化布设。但在近期内,这些地区的出行密度较低,而线路又不宜频繁变动,故考虑可采用二种改进方案:

(1)将现22路公交车的车型由单车改为小公共汽车。但这样会增加线路的运营费用,且客流不很稳定,不利于线路运营;

(2)在河埒口公交车站附近设置自行车停车场,鼓励新区居民采用自行车换乘公交的出行方式。考虑无法骑自行车的居民出行,可设置限于新区范围内服务的载客三轮车等辅助公交方式的服务点,或利用其它线路车辆开设少量班车沿现状22路运营。

公交-自行车换乘枢纽规划应分析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两种交通方式的特点,相互配合,进行详细的交通工程设计,并考虑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协调。

第7章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 - 16-

参考文献

1. M.L.曼海姆,1992,运输系统分析基本原理,人民交通出版社。

2. 魏恒、任福田,1992,人-机参与大城市客运枢纽选址法,系统工程,第10

卷第4期,45~52。

3. Wolfgang S. Homburger, (editor), 1982, 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hand book, second edition,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