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有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苏省常州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有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江苏省常州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依次分别填在方格内。(2分)

漫无yá( ▲ )际的旷野平畴( ▲ ),在白雪的覆压下quán( ▲ )缩起身子,她像连挣扎一下都.不情愿的样子。那遍地的萋萋芳草,匆匆来去的游蜂浪蝶,如今都藏nì( ▲ )得无迹可寻。只有那几棵百年老树,依旧伸展着桠( ▲ )杈的秃枝,像是鬼影幢幢,又像那白骨森森,给雪后的夜色平添上几分.悲凉、凄清。

(选自莫泊桑《雪夜》)

2.选出对下列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两项。(3分) -------------- 【 ▲ 】 【 ▲ 】 ...A.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去灵台方寸山学艺,太上老君听说他无姓无名,给他起名孙悟空。 B. 《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修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

空被封为斗战圣佛、猪八戒封为净坛使者、沙僧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 C.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

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D.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

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E.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

于买下了第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

3.仔细看图,按要求答题。(2分)

2017年最热门的综艺节目当属《中国诗词大会》,同学们谈起了源远流长的诗词文化,都表示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积累,腹有诗书。左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徽标,你能说出其中的寓意吗?(说出两点即可)

▲ ▲ 4.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岁暮”的含义。(3分)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汉字 ▲ ▲ ▲ 注音 ▲ ▲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临近松州、维州、保州,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

5.无人驾驶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无人汽车的发展依然面临许多的障碍,请你结合下面所给的材料,概括无人驾驶汽车发展面临的障碍。(4分)

材料一:无论一项创新多么伟大,多么令人难以置信,如果无法做到实惠亲民,很显然结果都是无用的。虽然谷歌的Waymo汽车在公共道路上无人驾驶的里程累积已经超过了300万英里,但是多份报告认为,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在2020年之前不太可能正式商用,其中定价成为了一大障碍。

材料二:全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是能否适应复杂的路况。谷歌在加州山景城都做过实际上路,然而在路况更复杂的地方比如纽约、巴黎、北京,以及走过武汉市区道路或者穿过东北乡村大集时,谷歌无人车肯定要出麻烦。

材料三:自动驾驶的目标是完全不需要人的干预,但是对于没有方向盘和油门踏板、刹车踏板的汽车,现在的驾驶者肯定很难接受,因此需要有个过渡,让人们有一个逐渐习惯、逐渐接受的过程。人类与生俱来就不愿将控制权交由机器人,特别是出于对网络攻击的担忧。

材料四:无人驾驶汽车带来了新的困惑:无人驾驶汽车上的人是司机还是乘客?需不需要驾驶证?如果喝了酒“开”无人驾驶汽车,算不算“酒驾”?为了让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美国交管部门修改了交规。可是,在无人驾驶的汽车上,可不可以打电话?很多情况都还需要考虑。

▲ 6.默写。(共6分)

⑴ 山河破碎风飘絮, ▲ 。 ⑵ ▲ ,衡阳雁去无留意。 ⑶ 野芳发而幽香, ▲ 。 ⑷ 春蚕到死丝方尽,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欧阳修《醉翁亭记》) (李商隐《无题》)

⑸ 晏殊的《浣溪沙》中,借落花等意象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的两句诗是:

“ ▲ , ▲ 。”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3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

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令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 ..⑶ 俟其欣悦 ( ▲ ) .⑸ 令人可不勉乎 ( ▲ ) .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⑵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⑵ 援疑质理 ( ▲ ) ..⑷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 ) .

9.甲文中作者对老师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辩解。你是否赞成这种从师的态度?为什么?(3分)

10.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有哪些共同之处?(2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1~15题。(共13分)

什么是“新工匠”

吴晓波

①家用菜刀有两大品牌,张小泉和双立人。

②张小泉创建于1663年,当年用龙泉之钢铸造,六十六道工序,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还是唯一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的刀剪类商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年品牌;双立人创建于1731年,它所在的索林根小城地处德国西部,是欧洲不锈钢技术的发源地,也是1915年,双立人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独揽四项大奖,是如假包换的德国百年品牌。

③如今的张小泉亦步亦趋地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视之为“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而双立人则百般求变,不锈钢技术不断迭代,生产工艺全面创新,款式、门类更是层出不穷。

④在今天的商店里,张小泉菜刀的价格是双立人菜刀的二十分之一,至于销量和销售区域,则差距可能更大。

⑤我们要找的“新工匠”,应该是双立人,而不是张小泉。中国不乏匠人,但却缺乏“新工匠”。全国老字号品牌超过1.2万个,摊开来,家家都有一个与传承和工匠精神有关的“神话”,可是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容光焕发,究之根源,正是有新旧之别。譬如张小泉和双立人,它们在百年前能各自崛起,都因为它们的工匠对当时的锻铸技术实现了突破,他们所生产的菜刀锋利轻快、造型时尚,他们的风格被固化为传统而得以流传。

⑥但是,时间会消磨一切的价值,随着时代的演进,技术被再次突破,审美被超越,甚至使用的场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后世的匠人抱守古人而不思进取,则传统成为枷锁,古人成为沉重的十字架。

⑦云南白药由云南伤骨名医曲焕章发明于1902年,被视为止血神药,其配方、工艺列入国家绝密。早年的白药,为粉末状的小瓶封装,一姓单传,百年不变。也是从十多年前开始,这家企业在王明辉的带领下大开大阖,先后从散剂开发出胶囊剂、酊剂、硬膏剂、气雾剂、创可贴等新品类,甚至还进入牙膏、洗发剂等快消品领域,成为老字号企业中第一家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的公司。如果固守曲老药师的小瓶模式,云南白药恐怕迄今还是一家偏居南国一隅的小而美作坊。由此可见,具有“新工匠”精神多么重要啊!

⑧真正的“新工匠”不是回到传统,一味地向前辈致敬,而是从传统出发,让上帝先“死掉”再复活,在当代的审美和生活中重新寻找存在的价值。

⑨今天,我们需要“新工匠”。新工匠的第一个特质是手艺人精神。他专注于产品本身,尊重制造的基本规律,产品是其人格投射,是专业精神的一次物质性呈现;新工匠的第二个特质是现代性。即与当代有关,与当代的一切新技术、新思维、新生活方式有关,百年前的生活趣味一定与当代的生活趣味不同。与当代有关,才可能存在于当代;新工匠的第三个特质是颠覆能力。他必须与众不同,必须足够“奇葩”,能够在最普通的商品中重构审美,最极致的,他能够重新定义一个商品。

⑩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出过一本名为《匠人》的专著,他对匠人的解读是“通过制造的物品去了解自身,体现时代的生活品质和审美特征”,在他看来,“制造就是思考”。也就是说,一个人从事于某一行业而能够脱颖而出,其决定性的能力来自于他的思考力,即他对本专业的专注、对技术的敏感以及对当代审美趣味的掌握和扬弃。 11.本文主要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12.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13.结合语境,简要回答第⑧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张小泉和双立人同为百年品牌,但今天张小泉的销量和销售区域不及双立人的1/20。 B.有的老字号品牌如今苟延残喘,因此他们的技术、审美、使用场景都没有时代性了。 C.新工匠必须具备手艺人精神,产品体现了他的人格,是专业精神的一次物质性呈现。 D.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中说,审美能力是新工匠最重要的制造能力。 1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培养“新工匠”精神?(3分)

链接材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三)阅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回答16~19题。(共14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