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习题库:本科(新)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毛邓习题库:本科(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廊坊师范学院社科部

——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2: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3: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

2.参照材料2,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3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七、论述题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什么?请结合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一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无)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何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

首先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

13

廊坊师范学院社科部 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再加上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五、辨析题

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一方面,个体经济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而且私营企业与国家、职工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

六、材料分析题

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2.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3.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七、论述题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什么?请结合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一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无产阶级将用这个巨大的经济力量,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各种形式的互助合作组织已经较为普遍地建立起来。党总结这些实践经验,认为这些互助合作形式不仅是帮助农民克服困难、增加生产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引导农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适当形式。

第三,我们已经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50年代,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对比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很不景气,社会主义却正生机勃勃,充满向上发展的活力,显示出对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这是推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促使中国人民在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重要因素。

14

廊坊师范学院社科部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1956年后,中国国共产党东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正确的认识。其中,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观点是( )。

A.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B.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C.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D.以阶级斗争为纲

2.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

A.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困惑和问题,邓小平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 )。

A.最终废除压迫和剥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共同富裕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C.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4.在社会主义本质当中,“解放”、“发展”、“消灭”、“消除”、“最终达到”这些动词的准确使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

A.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B.目标的确定性与过程的动态性的统一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D.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统一

5.列宁说:“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根据科学原则进行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的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这句话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 )。 A.绝对平等 B.按需分配 C.平等富裕 D.共同富裕

6.邓小平从历史活动主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最终目的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C.实现按需分配 D.共同富裕

7.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陈云 D.邓小平

8.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之际,针对一些人因政策的调整而产生的困惑和疑虑,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时,第一次提出的概念是( )。 A.改革开放 B.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本质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邓小平论述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著名论断是( )。

A.向科学进军 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C.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邓小平系统概括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在( )。

15

廊坊师范学院社科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1992年南方谈话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出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突破了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影响下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特征层深入到本质层 C.突破了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 D.突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E.突破了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生产关系的观念

2.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包括( )。 A.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促进,走出一条中国式工业化道路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E. 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3.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主要包括( )。

A.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B.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C. 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D.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E.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4.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主要表现在( )。 A.经济建设中的急于求成 B. 阶级斗争扩大化

C.所有制上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D.按劳分配下的平均主义加等级特权分配 E.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忽视商品经济

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性在于( )。 A.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手段和目的的辩证统一 B.不是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原则 C. 突出了生产力的地位

D.用了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E.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 三、名词解释(无) 四、简答题

1.邓小平为什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2.党怎样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五、辨析题

“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都强调了发展问题,两者没有差别。 六、材料分析

材料: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摘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