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灾荒》文献索引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清代灾荒》文献索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64] 刘招成. 华洋义赈会的农村赈灾思想及其实践[J]. 中国农史,2003年03期 [65] 董传岭. 盛宣怀赈灾活动述评[J].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02期 [66] 高继宗. 民国赈灾杰出人物——王烜[J]. 中国减灾,2003年03期

[67] 郑利民. 湖南仓储制及其在赈灾中的作用和弊端[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01期

[68] 曹永年. 明万历间延绥中路边墙的沙壅问题——兼谈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史料运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01期

[69] 王显成. 李鸿章督直期间的抗灾救灾实践及其教训[J]. 安徽大学学报, 2004年01 期

[70] 苏新留. 旅平河南赈灾会活动始末[J]. 南都学坛,2004年02期

[71] 陆玉芹. 林则徐江苏灾赈述论[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 期

[72] 苏新留. 民国华洋义赈会河南灾赈述略[J]. 南都学坛,2004年05期 [73] 陈冬生. 建国初期河北省赈灾工作简论[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4] 池子华, 李红英. 灾荒、社会变迁与流民——以19、20世纪之交的直隶为中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1期

[75] 陈桦. 清代防灾减灾的政策与措施[J]. 清史研究, 2004年03期

[76] 邵永忠. 二十世纪以来荒政史研究综述[J]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2004年03期

[77] 包红梅. 清代内蒙古地区灾荒成因分析[J]. 前沿, 2004年04期 [78] 闵宗殿. 清代苏浙皖蝗灾研究[J]. 中国农史,2004年02期

[79] 李琪. 1915年广东乙卯水灾灾况及灾后赈济初探[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80] 董龙凯. 近代山东黄河泛区的临灾措施及评价[J]. 史学月刊,2004年03期 [81] 王振忠. 民国壬戌新安江畔的灾异图景[J]. 寻根,2005年02期 [82] 李方华. 民国时期晋城大灾纪实[J]. 文史月刊,2005年03期 [83] 文玉. 全球百年重灾录[J]. 中国减灾,2005年01期

[84] 方一戈. 一个美国记者的正义揭证——<时代>周刊特派员白修德与1942年河南大 灾[J]. 文史春秋,2005年05期

[85] 杨琪, 徐林. 试论华洋义赈会的工赈赈灾[J]. 北方论丛,2005年 02期 [86] 张家玉,刘正刚. 晚清火灾及防御机制探讨:以广州为例[J]. 安徽史学,2005年 03期

[87] 高冬梅. 建国以来我国蝗灾防治工作的历史考察[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05年01期

[88] 赵艳萍. 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研究述评[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02期 [89] 胡惠芳. 民国时期蝗灾初探[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 期

[90] 鲁克亮. 清代广西蝗灾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91] 渠占辉,霍亚松. 华洋义赈会赈灾防灾的实践飞跃及意义[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5年02期

[92] 陈冬生. 建国初政府赈灾研究[J]. 求索,2005年05期。

[93] 刘永刚, 胡鹏. 浅论清代灾荒与政府行为[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03期 [94] 曾京京. 唐锡晋与晚清义赈[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年04期 [95] 王卫平. 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05期 [96] 李文海. 进一步加深和拓展清代灾荒史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 2005年06期

[97] 蔡少卿. 近代中国的土匪[J]. 百科知识, 2005年06期

[98] 孙语圣. 试论孙中山的救荒思想[J]. 广东社会科学, 2006年01期

[99] 朱浒. 地方系谱向国家场域的蔓延——1900—1901年的陕西旱灾与义赈[J]. 清史 研究, 2006年02期

[100] 梅雪芹. 从环境的历史到环境史——关于环境史研究的一种认识[J]. 学术研究, 2006年09期

[101] 朱浒. 地方社会与国家的跨地方互补——光绪十三年黄河郑州决口与晚清义赈的新 发展[J]. 史学月刊, 2007年02期

[102] 佳宏伟. 大灾荒与贸易(1867—1931年)——以天津口岸为中心[J]. 近代史研究, 2008年04期

[103] 梁勇. 清代州县财政与仓政关系之演变[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8年04 期

[104] 谢海涛. 评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08年06期

[105] 叶宗宝. 期待人文视野下的灾荒史研究—中国灾荒史研究之回顾与前瞻[J]. 晋阳学报, 2008年06期

[106] 郝红暖. 清代养济院孤贫救助标准的调整—以直录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J]. 中国地方志, 2009年04期

[107] 牛淑贞. 清代中期工赈救荒资金的筹措机制[J]. 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9年05期 [108] 夏爱军. 清初城市防火措施述论:以刘兆麒在杭州防火为例[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年4月

[109] 张杨,吴晓玲. 论清代灾后赈济制度及其成效[J]. 南昌大学学报(人民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

[110] 张祖平. 清代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机制[J]. 辽宁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年5月

[111] 李德楠. 清代江浙漕粮赈闽及相关问题探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5月

[112] 陈桦. 清代财政与贫困救助[J]. 史学月刊 ,2010年6月

[113] 奚丽芳. 清乾隆朝荒政研究述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27期

博士论文:

[1] 李向军. 清代荒政研究[D]. 北京师范学院,1991年

[2] 谢永刚. 中国近五百年(1470—1990)重大水旱灾害对社会影响及减灾对策研究[D].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0年

[3] 丁晓原. 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 苏州大学, 2001年

[4] 杨琪. 天灾的救治:民国时期的减灾研究;1912—1937年[D]. 南开大学,2001年 [5] 赵勇. 防洪减灾经济学研究清华大学[D]. 清华大学,2002年 [6] 孙绍骋. 中国当代救灾制度研究[D]. 北京大学,2002年

[7] 何爱平. 中国灾害经济:理论构架与实证研究[D]. 西北大学, 2002年

[8] 李国林. 民国时期上海慈善组织研究(1912—1937)[D]. 华东师范大学, 2003年 [9] 苏新留. 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D]. 复旦大学,2003年

[10] 赵玉田. 灾荒、生态环境与明代北方社会经济开发[D]. 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1] 王培先. 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微观基础[D]. 复旦大学,2003年 [12] 苏新留. 民国时期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D]. 复旦大学, 2003年

[13] 张崇旺. 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 厦门大学,2004年 [24] 汪汉忠. 灾害、社会与现代化:以苏北民国时期为中心的考察[D]. 南京大学, 2004年

[25] 张崇旺. 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 厦门大学, 2004年 [16] 李强. 庆历士风与文学[D].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