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种类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竹子的种类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适生环境

毛竹是多年生常绿树种。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因此,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200--1800毫米。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厚层肥沃酸性的红壤、黄红壤、黄壤上分布多,生长良好。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网纹红壤及林地积水、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则生长不良。在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中国是毛竹的故乡,长江以南,生长着世界上85%的毛竹。它广泛分布于400~800米的丘陵、低山山麓地带,以长宁、江安、兴文等县最为集中,著名的蜀南竹海楠竹面积达6万余亩意义。

7绿竹为竹的一类,因竹身全绿而得名。绿竹可作为笋用竹;随着技术的发展,绿

竹材也用于造纸和生长重组竹。绿竹主产于华南地区,是主产地的经济来源之一。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主干高6~9米,径粗5~8厘米,幼时被白粉,粉退后呈绿色或暗绿色。箨鞘坚硬而质脆,无毛而有光泽,长8~16厘米,宽8~28厘米;箨叶三角状披针形,直立,下面无毛,上面粗糙;茎每节有3枚粗大的和若干较小的枝条,每小枝生叶7~15枚,叶鞘长7~15厘米,幼时生有小刺毛,后则无毛;叶片披针状矩圆形,长12~30厘米,宽2.5~6.2厘米,次脉9~14对,还有小横脉。开花枝条通常细而坚硬,节间一侧扁平,小穗下部绿色上部赤紫色,长20~35毫米,宽7~10毫米。笋期5~11月。

节间圆筒形,长20-35厘米,通常邻近的节间稍作“之”字形曲折;竿壁厚4~12毫米。箨鞘脱落性,革质,顶端近为截形,背面无毛或被有或疏或密的褐色刺毛,边缘无毛或其上部显著生纤毛;箨耳近等大,椭圆形或近圆形,边缘生纤毛;箨舌高约1毫米,近全缘或上缘呈波状;箨片直立,三角形或窄三角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并向内收窄,其宽度约箨鞘顶宽之半。分枝习性较高,常在竿第七节以上始发枝,竿每节计有3主枝和若干较细小的枝条绿竹(15张)。

末级小枝具6~15叶;叶鞘长7~15厘米,初时被显著小刺毛,以后渐变无毛,边缘大都无毛或有时疏生纤毛;叶耳半圆形,边缘有棕色燧毛;叶舌矮,截平或圆拱起;口十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3~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或广楔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柔毛,边缘粗糙或有小刺毛,次脉9~14对,脉间的再次脉为9条,小横脉较明显;叶柄长2~6毫米。

花枝无叶;假小穗。单生或丛生于花枝各节,长2.7~3厘米,宽7~10毫米,两侧扁,下部绿色,上部赤紫色;苞片3~5,上方1或2片腋内无芽;小穗含5~9朵小花;小穗轴脱节于颖下,其节间粗短;颖1片,卵形,长 9~10毫米,宽8毫米,无毛,边缘生纤毛,具多脉,脉间有小横脉;外稃与颖相似,卵形,长17毫米,宽13毫米,先端尖,有小尖头,无毛或有微毛,具多脉绿竹(5张)(约有31条),其脉间亦有小横脉,边缘生纤毛;内稃长13毫米,宽4毫米,顶端尖锐而不具裂缺,两面均生微毛,背部2脊间有3~5脉,脊外至边

缘各有2脉,各脉间均有稀疏小横脉,边缘和脊上均生显著的纤毛;鳞被3,近同形,卵状披针形,长3.5毫米,脉纹明显,边缘生纤毛;花药长8毫米,顶端有小尖头,其上还生小刺毛;子房卵形,长2毫米,被粗毛,花柱显著,较子房为长,顶端有3条长而纤细的羽毛状柱头。果实未见。笋期5~11月,花期多在夏季至秋季。

7刺竹(学名:Acanthophyllum pungens)为石竹科刺叶属的植物。分布于哈萨克

斯坦、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3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多石砾的山坡及沙质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简介

刺竹(B.blumeana Schult.f)编辑本段别名

郁竹(台湾)、大勒竹、鸡筋油竹。秆高8-20m,径5-15cm,节间长20-35cm,幼秆粉绿色,表面光滑无毛,基部近节上面环生气根,秆壁厚8-30mm,主枝发达,下部每节仅1枚,粗长平展,中下部和基部有弯曲短刺。秆箨脱落,夺取革撷 ,先端截形,表面密被棕褐色刺毛;箨耳狭长,左右近相等,边缘具长8-12mm之遂毛;箨舌高4-6mm,尖齿缘,上端疏生短须毛;箨叶尖三角形或披针形,厚革质,黄绿色,表面无毛,腹面基部被细毛及柔毛。叶片狭披针形,长10-25cm,宽0.8-2.0cm,表面绿色,无毛,背面较淡;冬季转黄绿或淡棕色,全部脱落。常营造作围篱或作防风林。竹材坚韧不易虫蛀,用于建筑、家农具等。 分布:台湾、广东、福建、海南、云南等,最高可达海拔1000m,但以300m以上为多。

8长枝竹(B.dolichoclada Hayata)

种中文名:长枝竹[1]

种拉丁名:Bambusa dolichoclada Hayata 种别名 :桶仔竹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簕竹属 属拉丁名:Bambusa

秆高10-20m,径5-12㎝,节间长25-50㎝,幼时密被白粉,无毛.箨环具有一圈棕色毛环.箨鞘黄绿色,厚革质,背面幼时密生黑紫色小刺毛,后变无毛或近无抟,鞘先端之中央稍作贺形隆起;箨耳卵状长贺形,两耳不等大,向外翻转,边缘呈波折状,遂毛长约10mm;箨舌高2-2.5㎜;箨叶三角形,直立,边缘学科具小纤毛,后变无毛。每小枝叶8-14枚,叶片长12-20㎝,宽1.4-2.2㎝,背面z思时具细毛。可用作营造防护林带,秆亦可劈篾编制米筛、竹箩、畚箕等农具。

分布:福建、台湾之丘陵山地或溪河沿岸。江西、浙江南部有栽培。

形态特征:竿高10-15米,直径4.5—8厘米,尾梢略弯,下部近挺直;节间长30-45厘米,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