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习题集1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古代汉语习题集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既、方、寻 (B)向、旋、会(C)会、已、行 (D)曾、尝、业 (4)在下列四组情态副词中,全都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的一组是 ( )

(A)信、必、盖 (B)良、乃、实(C)宁、诚、果 (D)固、即、殆 二、判断题:

(1)古汉语副词“颇”既可以表示程度大、深,也可表示程度小、浅。( ) (2)古汉语副词“寻”与表示长度单位的“寻”无关。( ) (3)“不”“弗”的用法完全相同。( )

(4)“父子相夷”和“父子相传”两句中“相”的含义相同。( )

(5)“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句中“见”的含义相同( ) (6)“之”经常用作远指代词。( )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两句中“焉”的用法相同( ) (8)辅助性代词“者”和“所”都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

(9)《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句中的前置宾语是疑问代词“何”。( )

(10)《山海经·北山经》:“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句中的“是”是代词,用作主语。( ) (11)《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其”的语法作用相当于“水之”。( )

(12)连词“而”、“以”通常只连接名词。( )

(13)古汉语表示结构关系的助词“之”,同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的用法完全相同。( )

(14)《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句中“以”作连词用。() (15)两个或三个句末语气词连用,其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 )

三、分析与简答题:

1、试分析否定副词“不”“弗”的异同。

2、说明下列短文中已标明号码的划线词的词类、用法:

上[1]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2],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①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②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③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④之所以⑤为陛下禽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1]上:旧专指帝王.此指刘邦。[2]不:同“否”。 3、举例说明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 4、何为“无定代词”?举例说明。 5、说明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

(2)扶苏为人仁,谓蒙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史记·李斯列传》)( ) (3)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邪!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 )

(5)强奏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

(6)龟蛇同弗灵于狼也。(《中山狼传》) ( ) 6、说明下列各句划线数词的用法及特点:

(1)一屠晚回,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 )

(2)盖—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 ( ) (3)齐人三鼓,刿曰:“可矣。”(《曹刿论战》) ( )

(4)君既系狱??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谭嗣同》) ( ) (5)一再则宥,三则不赦。(《国语·齐语》) ( )

(6)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 ) 7、何谓“宾语前置”,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四种情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 D (4)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分析与简答题:

1 否定副词“不”“弗”的异同。

“不”“弗”都表示一般性的否定。“不”的古今用法基本相同,可用在各种动词和形容词前。“不”还可以用在数量词前,表示否定。例如:《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不”用在句末,与“否”相同。“弗”的使用范围较窄,它通常用在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前(“弗”后动词带宾语的少见)。例如:《左传·隐公元年》:“爱公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在上述两例中,“弗许”即“不之许”,“弗食”即“不之食”。“弗”约等于“不之??”。 2、说明下列短文中已标明号码的划线词的词类、用法:

①尊称,称人以对方之侍从,你。②谦称,自称以卑位,我。③代词,作介词宾语,什么。④谦称,自称以名,我。⑤“所”代词,用在介词“以”前,??的原因。 3、举例说明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

“者”的本义是“别事词也”,即用以区别人、物、事、时的虚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辅助性代词”。“者”的主要用法有以下三种:

①放在动词、形容词和各种词组之后,组成名词性词组“者”字结构,称代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主体,译作“??的人”、“??的事物”、“??的情况”。例如:《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李斯《谏逐客书》:“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从。” 《国语·越语上》:“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②放在数词和时间词之后,表示一定范围或种类,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翻译。例如:《论衡·订鬼》:“二者用精至矣!”《论语·泰伯》:“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③放在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后面,起复指这个名词的作用,一般不必翻译。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亚父者,范增也。” 晁错《论贵粟疏》:“车骑者,天下之武备也。”

4、何为“无定代词”?举例说明。

“无定代词”是指所代对像不确定的代词,分为“肯定性”和“否定性”两类。

①肯定性的无定代词:或。或表示某人、某事肯定或可能存在,但究竟是什么人、什么事却不确定,难以具体指明。如:“或”表人,译作“有人”、“有些人”、“有的人”。如:《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或”表物,译作“有的”、“有的东西”。如:《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或”表时间,译作“有时候”、“有时”、“偶尔”。如:《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②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莫”表示某人、某事不存在,但不确指。“莫”只作主语,译作“没有人”、“没有东西”、“没有地方”等。如:《战国策·齐策》:“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盐铁论·非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奔走。” 5、说明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

(1)连词,转接两个分句,然而,可是 (2)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表假没,如果 (3)疑问代词,作状语表反问,哪里

(4)指示代词兼语气助词,指代处所,表示陈述语气,于之 (5)用在因果句尾,肖定因果关系 (6)用在陈述句尾,肯定事物确实如此 6、说明下列各句划线数词的用法及特点:

(1)作定语,放在名词前,不用量词

(2)作谓语,主语后加“者”,与数词谓语隔开 (3)作状语,放在动词前表动量,不用量词 (4)表零数,整数与零数间加“有” (5)用“再”表两次 (6)表“一百”不用“—”

7、何谓“宾语前置”,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四种情况。

宾语通常是用在动词或介词后面的。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到动词或介词前面,这就叫“宾语前置”。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况主要有四种。一是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前置。如:《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二是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如:《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国语·晋语》:“昔君之惠也,未之敢忘。”三是用代词“之”、“是”等复指的前置宾语。如:《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左传·僖公五年》:“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三是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如:《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老夫其国家不能恤,敢及王室?”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