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读后感 其二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读后感 其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读后感

最近阅读了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该书共有六个章节,作者在第一、二章节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说明萧条是企业发展实现突破、赢得飞跃的时机,第三至五章节为我们呈现了克服萧条的六项精进、突破困境的经营三要诀和保持基业长青的经营十二条,最后论述企业经营为何需要哲学,将本书内涵进一步深化与升华。

该书篇幅虽然短小,但蕴含的智慧却让人回味无穷。他论述了“京瓷企业”应对危机的生存之道,深入分析到哲学层面和人的层面并以执著的信念和实践力将其贯彻到底。这种丰富的经验与思想深度相结合,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受益良多。该书没有高深的理论、华丽的词藻和枯燥的大道理,而是列举了“京瓷企业”的经典案例,以帮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稻盛和夫先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总结出的人生方程式“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对我的日常工作颇有一番启发,下面谈一点我肤浅的认识。

一、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萧条是成长的机会 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已将祸福相依的规律明示给世人,自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以来,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发展,经济格局开始打破疆域国界,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而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经济体制的固有矛盾,导致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发展趋势:从二十世纪初到目前共爆发了五次影响较大的经济危机。而每次危机中都蕴含了机遇,1929年的大萧条,美国抓住了机遇一跃成为真正意义

上的强国;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石油危机,日系车企抓住了机遇,将其版图迅速拓展至全球;1998年的金融风暴后,“金砖四国”抓住了机遇,成为世界经济体中不可或缺的新力量。

可以说,面对危机、面对困难,态度不同、选择不同,结果肯定也不同。如书中所述,萧条来临,员工团结以对、发愤努力,形成“节”、拧成“绳”,聚集力量,度过行业的“寒冬”,才能在“春天”赢得花开遍野。

而如何加强员工凝聚力、向心力就成为经济寒冬里企业绝地逢生的关键之一。我想,公司的企业文化对凝聚人心、打造士气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的企业,才是有人情味、有良知的企业。XX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XXXX、XXXX,企业精神是XXXX、XXXX,在发展过程中,公司也积极践行着所推行的企业精神,为社会、为员工谋福利。如书中所说:要把利他之心、关爱之心、慈悲之心放在经营的核心位置。可以说,经营不仅是商品的经营,也是人心、人脉、文化的经营,有思想、有精神、有士气的XX集团必能在危机中把握机遇、领跑行业、独占鳌头!

二、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公司制定的远大理想与宏伟目标固然是我们奋进的方向,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却不能光有理想与目标,而没有实际的行动,大而空的行动也要不得。在公司目标的指引下,我们仍要做具体而又细小的事,每个岗位上不可避免的需要做日常性的、重复性的工作。

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工作出现纰漏的,往往是在公司年限较多的老职工,他们对日常的工作内容、流程已经烂熟于心,细小的工作就不放太多的关注,得过且过,而疏忽就可能在思想放松的时候发生。有人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坚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

每个人都会面临上级期望与个人目标之间差距的烦恼,员工因为自己工作不到位被批评时,也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好上下沟通工作。在沟通中使员工明白,改变人浮于事、不断抱怨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地做好每个流程,就能将工作得完善,就能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契合,从而获得充实的人生。

在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的环境下,作为公司一名普通的中层管理者,只有不断转变理念思维,紧跟公司的战略步伐,做好基础管理、产出业绩成果,才能在岗位上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一书为我上了很好的一堂哲学课、管理课,对我日常管理工作大有裨益。我也将汲取书中营养,带领好团队,不断攻坚克难,为公司实现弯道跨越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