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实施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

培育试验计划实施方案

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的工作理念是:依托我院艺术学一级学科的雄厚资源,秉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跳出按本科专业培养的拘囿,全面创新视觉艺术顶尖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管理方式,努力创造一切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成果涌现的物质条件、有效机制和学术氛围,全力培养关注生活、表现时代、服务社会,具备深厚视觉艺术文化底蕴且精研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或者艺术学某个领域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顶尖视觉艺术人才,以人才的高品质优势赢得卓越的社会声誉,引领学术风气与方向,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致美培育试验计划”试验班所在学科专业基础和工作条件 (一)学生培养的前期基础和教学改革成果 1、学科建设和教学基本建设工作基础

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20年的武昌艺术专门学校,是中国最早设立的三所美术院校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重要的发源地。1985年独立建制为湖北美术学院。学院是我国第一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艺术院校。2005年,学院被授权为我国首批颁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32所试点院校之一,在艺术类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现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属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和艺术学三个二级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其中美术学为省级优势学科,设计艺术学为省级特色学科,另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学科立项在建。

学院还拥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设陶艺、雕塑艺术、民间美术、长江流域文化遗产、水彩艺术、环境艺术等6个研究所)和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楚美术及中国南方先秦美术形态研究中心。

截至2010年9月,学院共建成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5个,

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6门,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

详见附件1:《湖北美术学院教学建设项目一览表》

2、理论研究工作基础

近5年来,学院的科技实力和对外科技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有科技成果转让35项、国家专利30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及译著57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92项,获第十届美术作品展国家级铜奖和省级金奖、首届全国壁画大展大奖、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大展银奖、第四届室内设计大展金奖、首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银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共152项;近3年科研经费达1365万元,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年均科研经费5.2万元。全院各专业带头人主持了《美术院校课程体系研究》、《美术教学计算机数字化动画及图形图像课程体系研究》、《技术美学在公共艺术中运用的研究》、《艺术设计与科研在未来产业应用中的作用》等多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和科研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2001年陈孟昕教授主持的“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成果”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徐勇民教授主持的《高等美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张秋山副教授主持的《“设计—表演—市场”教学模式研究》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郭召明教授主持的《石版画技法教学创新研究》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我院骨干教师的论文《建构多元板块的美术造型基础——兼议透视原 则下的写生造型观》《论传统图示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认知视觉艺术》,“美术造型基础课题式教学模块的构建”、“ 湖北广告业的现状与发展-硬质推销与注意力的失缺”“素描课程与泥塑课程的教学配置研究”等省级以上多项相关教研、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为试验计划进行了先期的理论储备。

详见附件2:《湖北美术学院教师主要科研项目、课题一览表》

附件3:《湖北美术学院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一览表》

3、前期教学改革为试验班的实践和探索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平台

我院一直致力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收效良好,为拔尖创新视觉艺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奠定了有利工作条件。

(1)开展选修课程模块改革和专业招生考试改革

1999年,在《美术院校课程体系研究》等一系列理论研究的指导下,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求,我院根据人才培养理念的优化和本院实际,积极推动了相关教学改革,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实施了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选修教学模块与机制的改革。

众多艺术高校的选修课教学模块,因其泾渭分明的专业特点,传统上只有专业方向内选修,我院在“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在专业内限选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类任意选修和素质类任意选修的课程安排,打破课程体系原有结构的封闭状态,使必修课与选修课优势互补,充分释放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和文化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展。

2001年,为进一步从生源质量和先期知识、技能储备上奠定“厚基础、宽口径”高级美术人才的基础,我院对招生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原有美术专业招生考试制度为各专业方向考试科目单列、考试内容独立、评判标准独立。这种招生考试选拔的人才虽然有专业特点针对性较强等优点,但无法适应传统教育模式向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阶段及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和教学与管理的需要,尤其不利于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001年我院实施至今的招生考试制度将各个专业方向的考试科目与考察重点统一起来,选拔那些具有优良美术技能基础的考生进入我院继续学习。这一重大招生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有序运作,为我院后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教学对象上的可能性,同时积累了相关改革的工作经验。

(2)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不断优化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我院教学创新改革工作的重点。2003年2月,我院启动新一轮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修订;2006年5月,我院设立视觉艺术基础部,构建视觉基础课题式教学模块,优化整合基础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本科教育的创新性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有益探索。以基础教学由独立教学单位承担的形式明晰的确立了“1+3”复合型高级美术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11月,我院以专业基础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的“1+3”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为国家教育部2009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院清楚地认识到:尊重并全面和谐地发展存在不同差异的学生个性,使之公平地接受良好的专业教育,是大众化、多样化高等美术教育的质量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我院在致力培养“崇德、笃学、敏行、致美”,富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研究型和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也注意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培育与传承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紧迫需求,将以“致美拔尖创新人才” 试验班的形式构建拔尖创新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一批思想敏锐、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为造就未来在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和艺术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奠定人才基础。

4、国际国内教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基础

学院拥有良好的国际国内教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对外教学、学术交流频繁,聘有国际和国内知名客座教授、特聘教师多名,并有“楚天学者”承担一定的本科生教学任务。学院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主讲单元课程、举办艺术展览和专题学术讲座。学院坚持每年选派教师出国研修、访问、考察、举办展览和进行学术交流,并以各种形式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广泛的国际交流使我院教学改革与创新与国际国内学术前沿动态保持了良好及时的互动,将为试验班教学的先进性与创新性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提供保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