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甲为次生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A正确;甲中①、②处的物种丰富度虽然相同,但是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因为在演替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物种,B错误;乙为初生演替,如裸岩上进行的演替,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C正确;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D正确。 答案:B

13.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如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不能进行开发利用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解析: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可进行有计划、适时地开发利用,A错误;由图可知,甲、乙、丙之间有重复的生态位,所以是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B正确;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只有优势取代,并非取而代之,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D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4.人们常用人工拔除方法控制侵入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互花米草,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科研人员调查了人工拔除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区域1 区域2 区域3 物种数(种) 拔除前 14 12 10 拔除后 23 23 23 到的物种数(种) 密度最大的物种 3 2 1 拔除前后均能检测 拔除前 台湾泥蟹 红树蚬 台湾泥蟹 拔除后 扁平拟闭口蟹 扁平拟闭口蟹 扁平拟闭口蟹 (1)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蟹有多种,这体现了________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这属于__________保护。

(2)调查红树种群密度时采用__________法,该过程中要注意__________,以使调查结果更准确。

5

(3)对比拔除互花米草前后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即__________、密度最大的物种即优势种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可能是由于人工拔除互花米草会在较短时间内剧烈改变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来源和__________,导致群落发生快速的_______。

解析:(1)生活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蟹有多种,这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这属于就地保护。(2)调查红树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取样时要随机选取多个样方,以使调查结果更准确。(3)物种数代表丰富度,密度最大的物种代表优势种,分析表格数据,拔除互花米草前后,物种丰富度和优势种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可能是由于人工拔除互花米草会在较短时间内剧烈改变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导致群落发生快速的演替。

答案:(1)物种 就地 (2)样方 随机取样 (3)物种丰富度 栖息地 演替(或次生演替) 15.某河流生活着鱼类和螺类等生物种群,种类较多,食物链复杂,河床上生长着大量的挺水植物。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从而可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河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活的环境,这是群落________结构的体现,该结构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当该河流受污染后,水底生活的细菌大量繁殖,导致鱼类和螺类大量死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关工作人员将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使得河流水质逐步得以恢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

(3)一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鱼(主要捕食鱼类)濒临绝迹,此湖中主要有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主要捕食螺)等生物。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曲线________(填字母)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曲线为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可采取________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 解析:(1)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由于植物给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因此动物也会依着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而分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根据题意可知,该湖泊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藻类→螺→鲤鱼。去除鲤鱼后,由于螺的大量繁殖,会

6

使浮游藻类大量减少,即图中曲线C可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由于螺被捕食的数量增多,会使浮游藻类大量增加,其遮挡阳光,使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大大减少,可用图中的曲线D表示。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可采取重建鲈鱼种群,以减少鲤鱼种群数量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1)竞争 垂直 分层 (2)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次生演替 (3)C D 重建鲈鱼种群

16.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如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

(1)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在第Ⅰ阶段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第Ⅱ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演替,在从Ⅰ~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________,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逐渐提高。

(3)如果人类参与了该群落演替的过程,那么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

解析:(1)群落演替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第Ⅱ阶段由于灌木的生长会遮挡阳光,同时和草本植物竞争其他资源,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空间、资源等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被淘汰。(2)森林失火后土壤中仍有植物的根、种子等繁殖体,土壤条件也存在,因此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变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3)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1)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2)次生 提高(升高、上升或增强) 抵抗力 (3)速度 方向(顺序可颠倒)

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