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人教版本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学年人教版本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定前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使测量结果___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滴定后仰视读数则使得测量结果_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18 ①时,Mg(OH)2的Ksp=1.8×10-11,其饱和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0.已知:某离子被沉淀后,若其浓度小于1×10-5mol·L-1,则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在1 L含

2?2?0.001 mol·L-1SO2?4的溶液中加入0.01 mol BaCl2,能否使SO4沉淀完全?此时溶液中SO4的浓度是

多少?[已知Ksp(BaSO4)=1.08×1010]

21.取一定量的PbI2固体用蒸馏水配成饱和溶液,量取25.00 mL PbI2饱和溶液,分数次慢慢加入交换柱,进行如下离子交换反应:Pb2+(aq)+2RH(s)

R2Pb(s)+2H+(aq),用洁净的锥形瓶承接流

出液,待溶液流出后,再用蒸馏水淋洗树脂至流出液呈中性。将洗涤液一并放在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用0.002 5 mol·L-1NaOH溶液滴定,当达到滴定终点时,用去氢氧化钠溶液20.00 mL。结合上述实验数据,求t①时PbI2的Ksp。

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Na2CO3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判断

①离子浓度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电荷守恒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物料守恒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质子守恒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如图所示的串联装置中,发现灯泡不亮,但若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水,则灯泡会亮起来:

(1)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 ①H2SO4 ①Cu(NO3)2溶液 ①H3PO4 ①KOH

(2)上述四个烧杯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3)烧杯________中加水灯泡会亮起来。

(4)若向A烧杯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Ba(OH)2溶液,则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I:电流强度)与所加Ba(OH)2溶液的体积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24.室温下,pH=2的某酸HnA(A为酸根)与pH=12的某碱B(OH)m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变为8。

(1)写出生成的正盐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2)该盐中存在着一种能水解的离子,该离子的水解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溶液导电性较弱只能说明该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小,可能是强电解质的稀溶液,不一定是弱酸,A错误;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只能确定该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确定该化合物是否直接电离,B错误;食盐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D错误。 2.【答案】B

【解析】相同条件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A正确;酸性H2CO3>HCN>HCO?3 ,在复分解反应中,较强酸可制备较弱酸,碳酸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KHCN>碳酸的二级电离平衡常

?数,CN-+H2O+CO2===HCN+HCO?3,B错误;酸性强弱顺序是HCOOH>H2CO3>HCO3,反应

-2HCOOH+CO2?3===2HCOO+H2O+CO2↑成立,C正确;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H和HCN所

提供的n(H+)相等,所需碱的量相等,D正确。 3.【答案】C

【解析】A项,0.1 mol NO2与0.1 mol NaOH发生歧化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生成的NaNO2是弱酸强碱盐,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B项,0.1 mol SO2与0.1 mol NaOH恰好反应生成NaHSO3,由于HSO的电离程度大于HSO的水解程度,故溶液呈酸性;C项,0.1 mol SO3与0.1 mol NaOH恰好反应生成NaHSO4,该盐是强酸强碱的酸式盐,完全电离使溶液显酸性,相当于一元强酸,所以其酸性比NaHSO3溶液强,其pH更小;D项,0.1 mol CO2与0.1 mol NaOH恰好反应生成NaHCO3,由于HCO的水解大于HCO的电离,溶液呈碱性。故选C。 4.【答案】C

+

)增大,c(NH3·H2O)【解析】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升温促进NH3·H2O电离,c(OH-)、c(NH4

减小,溶液的导电性增强,A、B、D正确。 5.【答案】B

【解析】在复分解反应中,较强酸可制备较弱酸。由表知酸性:H2CO3>HClO>HCO?3,少量的CO2通入NaClO溶液中:CO2+H2O+ClO-===HCO?3+HClO,A错误;酸性:H2SO3>H2CO3>

?2?2?HSO?3,少量的SO2通入Na2CO3溶液中:SO2+H2O+2CO3===SO3+2HCO3,B正确;HClO具

有强氧化性,能把SO2氧化,SO2通入Ca(ClO)2溶液中生成CaSO4,C错误;酸性:H2CO3>HSO?3,NaHCO3溶液与NaHSO3溶液混合不能生成CO2,D错误。 6.【答案】B

【解析】在浊液a中,存在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即在滤液b中,仍含有少量Ag,在b中滴加

KI溶液生成AgI沉淀,A项正确、B项错误;向白色沉淀AgCl中滴加KI溶液生成黄色AgI, C项正确;为NaCl和KI浓度相同,最终为黄色沉淀,可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加入碳酸钠粉末会生成CaCO3,使Ca2浓度减小,①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使平衡左++

移,有Ca(OH)2沉淀生成,但Ca(OH)2的溶度积较大,要除去Ca2,应把Ca2转化为更难溶的

CaCO3,①错;恒温下Ksp不变,加入CaO后,溶液仍为Ca(OH)2的饱和溶液,pH不变,①错;加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的pH降低,①错;加入Na2CO3溶液,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a(OH)2固体转化为CaCO3固体,固体质量增加,①正确;加入NaOH固体平衡向左移动,Ca(OH)2固体质量增加,①错。 8.【答案】A

【解析】正盐水解后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可以归纳为“有弱就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无弱显中性”,这里的“弱”是指盐中的弱碱阳离子或弱酸根离子,“越弱”是指对应的碱或酸的电离程度。该题我们可以首先进行如下归纳:

综上可知,电离程度:HC=AOH>HD=BOH,即酸性:HC>HD,碱性:AOH>BOH。 9.【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y>x;20 ①时,z%=100+??×100%,y>z。 10.【答案】C

【解析】盐类水解本质是盐类电离产生的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用

表示水解反应程度微弱,多元弱酸根只能逐个结合H,分步水解。A为甲

??

酸的电离,不符合题意; B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错误的离子方程式,CO2+H2O

H2CO3,不符合题意;D为HS-的电离方程式,且未用可逆号,错误,也不符合题意。只有C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弱酸认证方法主要有:证明其部分电离、证明存在电离平衡移动现象、对应钠盐存在水解、与强酸对比等。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强酸是几元酸未知,无法判断HA是否完全电离,A不符合题意;酸、碱等物质的量恰好完全反应,说明HA为一元酸,不能说明其为弱酸,B不符

--

合题意;NaA溶液pH>7,说明A能发生水解,HA为弱酸,C符合题意;0.1 mol·L1HA溶液的

pH=1,则c(H+)=c(HA),说明HA完全电离,为强酸,D不符合题意。 12.【答案】C

??

【解析】水解显示酸性的阳离子(如Al3+、Fe3+等)与水解显示碱性的阴离子(如CO2?3、HCO3、AlO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