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甜 - 河源市城市化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潘甜 - 河源市城市化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产业相对集聚、生态环境和谐的布局原则,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与资源条件,根据河源三次产业的资源环境条件、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强化区域功能对接、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注重各产业功能区、居住和服务配套功能区的相互衔接、相互依托,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产业合理布局,构筑产业集聚化和一体化格局。

5.2 用地空间拓展策略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明确发展目标,选择可持续发展路径,内外因同时起作用,充分利用好区位、资源、生态环境等优势。以下举例讲述中心区的空间拓展策略。

河源市中心城区现状城市空间主要沿205国道向南部的高新区拓展,跨越东江向东部的拓展也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势头。 本次概念规划从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及地域分区等方面对河源市中心城区空间的发展进行阐述:

(1)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一带、两心、两轴、四廊、六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带是指沿东江形成南北向的滨水景观带,主要突出东江滨水带的景观功能和服务功能,沿岸线组织各城市功能。两心指形成北部综合服务和南部生产研发两个不同功能的城市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新市区—旧城中心区,是未来中心城区的生活服务中心,以行政、居住、文化教育、服务功能为主;生产研发中心:高新产业区,是未来中心城区的生产研发中心,以生产、研发、管理、运输等功能为主。两轴是指京九铁路沿线,布置物流和产业组团,形成产业发展轴;东环路至古竹镇沿线,通过布置教育、体育,以及相关居住配套设施,形成文教科研与城市生活轴。四廊是指由水体、绿带构筑形成的四条生态廊道,有效分离城市组团,避免城市连片发展。四条生态廊道由北至南依次是木京—洋潭生态廊道、石峡生态廊道、柏埔河生态廊道、埔前河生态廊道。六组团是指结合中心城区空间的带形拓展趋势、交通导向、地形地貌,从北到南形成六个城市组团,分别是仙塘—木京组团、观塘—洋潭组团、白田组团、临江组团、埔前组团、古竹组团。

(2)规划将中心城区分为三大功能区:北部综合服务功能区、南部生产研发功能区、自然风景旅游功能区。 北部综合服务功能区:旅游大道以北,包括东源县城、河源市老城区和新市区范围。主要发展滨江商务、休闲度假、房地产、商贸物流等生态洁净产业类型,形成以综合性服务为主要特色的功能区。

南部生产研发功能区:旅游大道以南,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临江工业园、古竹工业园、源城工业园、埔前镇和古竹镇等。主要发展以电子信息业、机械与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五金制造、木材深加工等为主要产业类型,形成集生产与研发为一体的功能区。

自然风景旅游功能区:由中心城区东西两侧的桂山风景旅游区、万绿湖风景区、越王山风景旅游区等自然景区组成。本区开发的重点是结合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建立以生态旅游为先导的绿色消费体系,以恐龙文化、温泉旅游资源开发为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体系,打造生态型旅游基地。

第 8 页 共 12 页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图2. 三大功能区

(3)依据城镇职能相对独立,综合服务功能相对完善,空间范围连片完整、现状行政区划相对单一等要求,将中心城区分为东源(仙塘-新港)分区,旧城分区,新市区分区,高新区-埔前分区,紫金(临江-古竹)分区。

旧城分区:积极对旧城实施有机更新,提高城市的建设标准,营造尺度适当的城市开放空间;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绿地系统,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新市区分区:创造良好的居住与创业条件,加快都市型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和人口吸纳能力,加强城市社区的服务与管理,促进新市区社会氛围的加快形成。东源(仙塘-新港)分区:加强与南部市区的联系与协调,适度发展加工制造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休闲业等,增加就业与人口集聚吸引力,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高新区-埔前分区:强化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区内产业置换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营造服务于高新产业和创新产业空间的平台,加强与珠三角城市的产业协作,提升区域辐射能力。紫金(临江-古竹)分区:坚持生态优先,在保育生态的基础上,适当发展部分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城镇的服务与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业。

第 9 页 共 12 页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图3. 五大分区

6. 结论与展望

从本文的探讨论述中可知,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有着密切

联系。但由于是初次涉及,所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都会存在不少问题问题,也没能很全面地论述周边地区的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状况,加之河源市各地区发展较不平衡,在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的实施上也存在很多困难,但我希望河源市以后的发展都能坚守努力实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目标,遵循“科学、生态、集群”的原则,综合考虑河源市的城镇体系、城市空间发展,同时加快与深圳、中山等地的配套对接,积极融入大珠三角及泛珠三角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强调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最终实现河源市要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步伐,打造具有山区特色、客家风貌的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

第 10 页 共 12 页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参考文献

[1]付宝华,城市主题文化与名牌城市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苑琳 崔树民《只有坚持生态优先才能加快科学发展》[J]城市管理.2007.9 [3]傅晨著《广东城市化发展战略》[M].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4]陆立军等。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 [5]曹大贵,杨山,李旭东.空间布局演化与产业布局调整[J].《城市问题》,2002,(3):20

[6]张敦福著《区域发展模式的社会学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年01 月版

[7]翟丽英,刘建军. 生态城市与规划的对策[J ] .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12 (4) :88 - 92.

[8]彭再德、宁越敏,上海城市持续发展与地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2期。

[9]袁朱.国外大都市圈或首都圈产业布局规划与实践[J].经济研究参考,2007,(02)

[10]陈晓军,张洪业,刘盛和.北京城市边缘区土地用途转换宏观动因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2):149-157

[11]李君华,彭玉兰.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J]经济评论,2007,(02)

[12]王旭.《美国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O 月版,第126页

第 11 页 共 12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