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第1-4单元[2]1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第1-4单元[2]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指名分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4、交流

一课一得:1、抄写词语:浙江、油桐、拥挤、空袭、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石笋、突兀森郁

2、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的段落再读课文。

反思:在这节课堂教学中,利用示意图让学生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对理解课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多作者的游览路线一目了然,对所见景物的特点理解得更清楚明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导学4-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小姐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愿意!)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

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梳理归类:

a、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b、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

2、 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 3、 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师归纳板书:高、宽、大) 4、 指导朗读训练:

a、指名读这段话,读后评议朗读效果。 b、男、女生比赛读这段话。

5、 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四、自学第5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

9

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

1、 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

2、 指名当\小导游\,结合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显示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情况)和课文内容,介绍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3、 \小导游\讲完后,师引导全班学生评议补充。

4、 同桌间互相给对方当\小导游\,介绍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5、 归纳小结:指名说说,刚才通过自已读书,自已当小导游,你了解到孔隙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师板书:小、窄、矮)。

6、 指名感情朗读你想读的句子,并说说自已是怎样做到读得有感情的? 五、导学6-8自然段

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 1、 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

2、 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

a、 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 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3、 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4、 师归纳小结板书:大、黑、奇 5、 组织朗读训练

a、 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 b、 师与生比赛读。

6、 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 六、课堂小结,渗透教育:

听了刚才几位导游的介绍,通过你自已的学习,你对金华的双龙洞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此时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表赞叹) 七、布置作业: 抄课后生字词。

一课一得:1、领悟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造句:时而??时而??

反思:学生在感受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的同时,也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趣;通过感悟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生学会了有条不紊的表达方式,体会到了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板 书 设 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 小 黑

途中见闻 外洞 宽 孔隙 窄 内洞 大 出洞

10

大 矮 奇

4、七月的天山

一、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四、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五、课时安排:1——2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

11

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演示)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一课一得: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积累词语。

反思:略读课文,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学习,学生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能够正确、刘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从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因此,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语文园地一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走,我们去秋游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秋天到了,天高云淡,瓜果飘香??面对这样的美景,我们会不约而同地说:“走,我们去秋游!”

2、小组讨论:什么时候去秋游? 到哪儿秋游? 开展那些活动?做哪些准备?

3、小组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4、评价、小结。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