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

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这样会更好的架起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确立全面主动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还要不断的进行思想情感、道德品质的渗透。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觉的意识和能动作用下愉快的,积极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时,为了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感受到琳达也具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然后通过父亲的教育,琳达思想进行了转化,遵从遗愿捐献父亲的角膜。最后,在失去可爱的女儿温迪之后主动捐献女儿的角膜,从中体会到林达一家人具有的高尚品质。这样的教学结构设计符合事情发展顺序,学生理解自然。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强烈反对捐献母亲的角膜→遵从遗愿捐献父亲的角膜→主动捐献女儿的角膜。一步一步的跟着老师走,老师指到哪学生学到哪,学生的自主探究完全无用武之地。

下课后我陷入了沉思,这样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学生的情感、自主探究的意识到哪里去了?学生有没有意识到父亲的教育,女儿的行为是琳达思想转化的关键。是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

重点,还是学生自主发现重点,老师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重点?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看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关键,只有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发挥作用。于是我对教材进行新的探究。课文讲述的是三个捐献角膜的故事(母亲、父亲、女儿),三件事经历了二十多年,琳达由强烈反对捐献母亲的角膜,到遵从遗愿捐献父亲的角膜,最后主动捐献女儿的角膜,这中间发生了巨大的情感变化,怎样让学生自己发现这种变化,教学结构的调整是问题的关键。

经过认真的分析发现,如果文章的教学方法适当进行调整,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会被调动起来。在学生了解琳达强烈反对捐献母亲的角膜之后,如果让学生直扑课文的结尾(琳达主动捐献女儿的角膜)这一部分,这种强烈的感情变化对比,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变化,课文哪一部分说明了这一点?”一系列的问题会在学生头脑中出现。这时老师在恰当进行引导:“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会大大增强。这时学生会发现,琳达由强烈反对,到主动捐献角膜,父亲的教育,女儿的言行,这两部分内容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被激发起来。紧接着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画出父亲和女儿言行的语句,画完后和旁边的同学一起交流。这样不但课文的重点突出了,而且新课程的理念也得到

了体现。

二、教师在“懒”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今天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以及能力是明天的财富和地位差距。让学习的过程变得快乐,是一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和自身素质能力的差别。

学习的最大成本是时间,学习的最大收益是受到启发和创新。培养浓厚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思维方法,建立坚定成功信心,比记住多少种具体方法都重要。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只教给学生一些孤立的知识,也不是只训练学生一些特殊的技能,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和学会合作,以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方式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界和社会。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有人说“会讲课的老师讲得少,不会讲课的老师讲得多”,确实如此。如魏书生老师每学期的语文教材只用30节课就能讲完,其余的时间都让学生自学。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我经常采用“学生当老师”的办法。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中把内容或写法相似的课文放在一起,先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一部分,教师主要在学法上进行指导,尽可能帮助

学生归纳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然后把其它段落交给学生自学。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课文描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与解放军送别的场景,三部分写法基本相同。在讲解完大娘与解放军送别的场景时,及时总结学习方法,把剩下的两部分教给学生自学。我事先把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组织自学讨论,及时解决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自始至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各组在充分讨论自学的基础上推荐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对所学部分进行讲解、总结,其余小组可对此内容进行质疑。这种由典型引路,学生独立钻研课文,然后集思广益的做法,对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作文教学是学生的一个个弱项,学生不但不爱写,而且写起来无从下手。对于作文教学,我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全批全改的评改模式,大胆放手由学生互评互改,这样不但减少了教师的负担,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学习到别人的写作方法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我的做法是,做完后全班交换,每人批改一篇,把具体评改方法交给他们,由学生自己对文章的错别字,病句,优美语句,篇章结构及主题思想作总体评价。然后交回来,老师总览,再发给班上几个同学,由这几个同学对这次作文进行综合评价,然后上讲台给全班评讲。同学们的批改是各有特色。这样做的结果,同学们对文章的分析评价能力得到了锻炼,特别能够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天空。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成功的感受中培养和锻炼能力。

三、恰当的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

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等。 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会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课堂中一些随机生成的资源,教师是无法预见的,抓住随机生成的资源,教学效果会更明显。在《伟大的心》一课的讲解中,学生理解加巴页夫对苏霍夫帮助时,谈到加巴页夫不顾自己身体受伤,关心苏霍夫,是因为苏霍夫是它的上级,所以克服困难关心他。这时我发现学生的理解发生了偏差,在其他学生的心理可能也有这种想法,于是我及时抓住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同学们,假如躺在地上的是加巴页夫,苏霍夫会怎么做?”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帮助他。”“那么你对刚才同学的发言有什么异议?”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如果苏霍夫不是中尉,加巴页夫同样要帮助他,因为他们共同面对的是德国法西斯,是为了祖国而战,只有战友之间互相帮助,他们的理想才能够实现,这与他们个人的身份没有关系。”于是我又向学生推荐了《青年近卫军》,让学生感受那段历史,感受战友之间无私的献身精神。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使学习变为一种快乐。让学生在训练中没有压力的学,适应环境,体验成功。让学生运用好母语,做一个爱家、爱国的新时期公民。

总之,如何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环境,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发挥实效。我们应站在社会和时代的前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寻求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