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范文毕业论文设计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范文毕业论文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1 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概况 3.1.1 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现状分析

1、法国巴黎

法国巴黎拥有一个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许多地铁站与公共汽电车站、商业中心、娱乐中心等组成了巨大的交通综合体,较有代表性的有巴黎德方斯新城东区。该处采用行人与车辆完全分开的方法,在东区东西中轴线上,安排了三层交通通道。地面面层是一块面积为48公顷的钢筋混凝土板块,将过境交通全部覆盖,板块上面为人行道和居民活动场所,板块下面是公路,再下面是地铁,它们均平行于城市干道。此外在于城市干道垂直的方向,在公路和地铁标高之间安排铁路,三种交通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关键节点上设置垂直交通系统,通过电梯、自动扶梯和楼梯将地下可容纳5400辆汽车的四层停车场、地铁出入口和公共汽电车站,与上部的三层商业文化娱乐设施联系起来。 2、德国慕尼黑、汉堡

德国慕尼黑卢尔广场地铁车站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交通轨道综合体,车站设于地下,共5层。地下第一层为商业、花坛、假山的地下街,通过自动扶梯与地面联系;地下第二层为商店货场和带有货车通道的仓库,以及高速铁路通过的检查站;第三、四层为高速铁路车站,设有停放800辆汽车的停车场;第五层为地下铁道、通风、排水设施。地面与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衔接,并设有一个小型自行车停车场。

Norderstedt 换乘枢纽。在HVV 经过的北部地区,距汉堡市中心17km,也称为汉堡Speckgurtel。在其周围有70000户居民和4个行政区域。

Norderstedt 换乘枢纽的特殊之处在于为两条快速轨道交通线的连通衔接提供了便利。该枢纽是U1线的终点站,也是A2线的始发站。它们共用一个U字型站台。A2线深入站台中央,U1线分布在站台两边。在站台上方有5条公交线路,有可容纳2500辆自行车的停车场,出租车站也非常近。两个地下P-R停车场可容纳800辆小轿车。中心会堂、地方法院、市政府、银行以及保险公司都可以非常便利地到达换乘枢纽。每天有12000名乘客使用该枢纽。其中包括4000名公交乘客和7000名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Norderstedt换乘枢纽也为残疾人提供便利,如安装了电梯和其他安全设备。

汉堡的换乘设施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完美结合。换乘设施为乘客提供了舒适、安全的服务,同时也将运营成本降到最低。

3、泰国曼谷

泰国曼谷SA地块是一项大型城市综合工程,承担每日客流量约80万人次的交通量。配套设施包括零售商业、办公、旅馆和公共停车场。高架轻轨列车、长途汽车、室内公共汽车和步行交通构成地块交通换乘的完整体系。高架轻轨沿大街发展,汽车总站设于三层以上,汽车干线与高架轻轨线采用立交方式从地铁的西侧导入建筑,保证步行空间的整体性。

4、日本九州转运中心、大阪

日本九州转运中心是一个高效的城市内外交通的换乘枢纽中心。转运站内完成不同交通工具的换乘、快线交通和慢线交通的选择、城际交通和室内交通的转换等。贯穿南北的公共通道位于四层平面之上,城市地面机动交通的人流在站前地面层通过自动扶梯直达二层入口的平台广场,进入南北公共通道。城际火车站站台位于公共通道之下,通道尽端通向日本高架新干线站台,室内高架轻轨线直达中心的南北公共通道的四层平台。

日本大阪在规划建设关西国际空港的同时,对奈波地区进行综合性功能开发,建设起复合型的集地铁、高架、地面交通为一体的交通枢纽OCAT。地铁JR线等多条有轨交通站点与高速公路车辆在同一空间的建筑内换乘,有轨交通间的换乘只需步行5分钟。建筑内除了OCAT设施,还开辟了步行街、购物店、饮食店、旅游服务、停车场等设施。

从上述实例分析可见:国外的客运交通枢纽建设突出高层面、系统化与综合性。通过客运一体化枢纽的建设在洲际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高架轻轨及地面机动车流、行人流之间建立一个简明高效的立体网络。

3.1.2 国外一体化规划理念在具体交通方式上的体现

1、MTR与巴士的换乘

最方便的换乘点可以设计为地面车站,换乘距离最小的布设方式。 2、市郊铁路系统与类似系统

在德国的一些城市中,市郊铁路线在市中心地下隧道内运行(所谓“城市线路”,如法兰克福、汉堡、慕尼黑和斯图加特),将市中心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并将各城市交通运输模式(地铁、轻轨、电车、巴士)充分联系在一起。与其他MTR系统的连接通常设计为站台与站台相连的换乘方式。

3、停车换乘系统

为实现停车换乘系统缓解市区交通拥堵的目的,一般采取的配套措施包括: —— 提高MTR和地铁巴士的服务质量,提供良好的衔接

—— 停车换乘系统的基础设施与所需巴士换乘点便利连接 —— 市区内实行交通管制(设置步行区和单行线网络) —— 方便的停车换乘的综合引导系统 4、一体化的行人导向及人行道系统

在最重要的市区范围设置穿过该区域的不同级别的人行道系统(路面,高架和地下),使得可到达建筑物及车站直接连通。如多伦多,蒙特利尔以及新加坡、香港。

5、轨道线网的一体化

铁路线与整个MTR线网的一体化在线网规划中予以充分考虑,避免昂贵的新地铁线或轻轨线路与既有铁路线平行并排,可考虑市郊铁路与城际铁路在同一轨道上混合运行(如法兰克福),或在同一交通走廊上使用专门的轨道线(如汉堡、柏林),但与城际铁路的部分设施(车站)为共用。

3.1.3 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经验总结 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建设特征可作如下概括:

(1)枢纽布局合理。这些城市多将城市轨道网络内部的交叉站、干线铁路车站和市郊铁路终到站设计为城市客运枢纽。这些客运网络节点正是旅客数量庞大、到达集中、疏散需求高的地方。同时充分结合市分区和地区公共活动中心的规划,决定枢纽的不同规模与功能。

(2)枢纽能力强大。一体化枢纽建筑多为立体布局,充分利用地下、地面、高架空间,井然有序的划分为多层,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市郊铁路、干线铁路汇集于内,出租、停车场等服务设施齐全,这种多层立体结构使得从枢纽前往各个方向十分方便,大部分乘客可在枢纽内直接换成,枢纽单位时间疏导的人数众多,客流流程较短,循环顺畅,换成效率较高,并在票价、运行时刻衔接等方面突出各种交通工具的联运特点。

(3)枢纽内部功能分区合理,设施齐全,接续畅达。由于需汇集众多交通方式并考虑其换乘,枢纽内部往往本着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将站台、站场、停车场等合理布设,并重视衔接通道的合理设计,尽可能为客流疏导提供便利,达到最短的换乘距离(包括换乘站的形态与空间组织、垂直于水平自动步行道的设置、简介的平面组织与一目了然的诱导标识等)。

(4)充分考虑枢纽与周边环境的结合与协调,重视与既有建筑、设施的连接,在保证满足客流换乘疏导的同时,为周边土地及纵向空间的充分利用与发展作好预留,为提供购物、娱乐等全方位服务提供基础。

3.2 国内客运一体化枢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2.1 国内客运一体化枢纽体现状分析

在国内,随着城市立体化扩展的趋势,交通走向立体化和整体性协调发展,大城市客运交通向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立体化的契机,必然使地铁车站成为城市交通换乘和衔接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以地铁车站为核心吸引各种交通方式,往往在大城市多种交通线路的平面或立体交叉点上形成一个大型的交通换乘枢纽,吸引各方向客流和车流并结合地下公共空间形成城市中的重要节点,这种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城市客运枢纽,是在城市再开发建设和以快速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立体化、整体化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建设中兴起的新的交通组织形式。

在这种城市客运枢纽中,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合理衔接是交通整体化的关键环节,

只有两者衔接密切、换乘方便、达到时间上和空间上衔接的整体化,才能借助常规公交的辐射功能提高轨道交通的辐射吸引范围,充分实现快速轨道交通较高的运量成本、比较低的占地和能源消耗以及相对较少的环境污染之优点。

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对城市交通枢纽给予充分重视,重线路建设,轻枢纽规划。随着规划建设理念的发展,我国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在一体化客运群牛的布局、选址、规模、设计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一些城市结合自身特点与需要开始进行工程建设实践。

3.2.2 国内客运一体化枢纽的发展趋势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城市交通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阻塞、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环境污染等严重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最大限度提高现有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交通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由于公共交通对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使得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共交通优先成为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状况的必然选择。“中国技术政策蓝皮书”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目前以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为主、发展出租汽车。特大城市应逐步发展快速有轨电车,高架及地下铁道。逐步形成多样化,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在国内,随着城市立体化扩展的趋势,交通走向立体化和整体性协调发展,大城市客运交通向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协调发展的方向迈进。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立体化的契机,必然使地铁车站成为城市交通换乘和衔接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