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 考研必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 考研必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实证性的社会理论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在什么条件下、不同的行动者是怎样建立某种形式的最优法规的。

?③三种形式的最优法规

?A、个人最优:即每一行动者作为共同行动受益者所得到的利益,都明显大于他为共同行动所

付出的代价。

?B、效益最优:即法规所确定的权利分配能够使法人及其所偏重的角色的效益最大化。

?C、影响力最优:即在完全处于利益对立状态的组织中,偏重于掌握资源价值(或实力)最大

一方的权利分配是最优状态。

?④结论

?科尔曼认为,法人和法规既产生于获取共同利益的社会契约,也产生于对利益冲突的协调,前

者称为共同性法规,后者称为分离性法规。在制定法规时,有实力的行动者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行动者拥有无法转让的资源,以这类资源为资本,他们有可能推翻或修改既成的法规。

?(2)对法人组织的分析

?法人是通过自然人将其权利转让给一个共同的权威机构而形成的,法人行动的目的是为这些自

然人获取共同利益,法人行动涉及由个人选择到社会选择的过程。所谓社会选择是依据众多个人的利益和意愿作出集体决策。

?①自然人与法人

?A、现代法人的特征:它由职位所组成;它拥有独立的权利和义务,有自己的利益和资源;在

法律上,它可以在功能上替代自然人,并对自己的整体行动负法律责任。

?B、自然人与法人的区别:法人行动是系统行动,它的行动基础不是个人动机和利益,而是在

内部交换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利益。法人权利的所有者和行使者是不同的自然人,法人内部的权利转移有两个过程:一是众多自然人把自己的权利转交给法人,二是法人把集中起来的权利授予各个代理人。上述交换不同于自然人之间的交换。对自然人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主要是社会规范和社会化,而对法人的控制手段主要是加强外部管理、运用法律和税收政策。

?②现代法人的生存方式

?A、互惠性生存:指在构成法人的各种职位之间存在着互惠性交换关系。

?B、独立生存:指职位之间不一定存在是互惠交换,但每个成员从法人组织中得到的报酬能使

他获益,每个成员所作出的贡献都能使法人获益。

?C、总体生存:与独立生存相似,不同的是,有些成员不能使法人获益。 ?③法人行动的困境

?在大规模的法人系统中,除了总体生存的弊端外,法人行动还产生了几种困境,它们都是由于

现代法人制度的不完善,使个人的理性选择行动导致了社会总体效益的减少。

?A、囚徒困境: 在现代法人结构中,由于各种职位之间缺乏沟通和共识,个人依据理性选择原

则很可能采取相互不合作的行动。

?B、公共物品困境:是指某些成员缺乏动机为创造公共物品或消除公共灾难作出贡献,他们宁

愿坐享其成。

?(3)法人组织与现代社会 ?①法人组织的地位及其问题

?现代法人组织在一百多年来的发展中已经占据了社会的中心位置,并成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社会组织基础的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其中与法人组织有关的问题主要是社会资本的减少和组织方式的不完善。

?②解决之策 ?重建责任系统:尽可能以独立生存和互惠生存代替现有的总体生存方式;扩大参与决策的范围;

改变现有的在权威、代理人和行动者之间的权利分配方式。

?下面以命题的形式对科尔曼的法人行动理论的观点作一概括: ?①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行动系统规模的扩大,行动者更有可能将自己的权利转让给某些行动

实体以形成更多的法人组织。

?②人们从法人组织中获益越多,他们越有可能将法人的制度和权威结构合法化。

?③在大规模行动系统中,人们相互沟通的机会越少,他们越有可能采取个体理性行动,这种各

自独立的行动比起相互合作的行动使他们获益更少(“囚徒困境”)。

?④从某种公共物品中获益的人越多,平均每个人对公共物品作出贡献和获取收益的分额就越

少,人们就越有可能不对公共物品的保护作出贡献(“公共物品困境”)。

?⑤社会生活越是被大规模法人组织的总体生存方式所决定,法人行动对人们的外部效应就越

大,而且人们越无法控制这些效应。

?⑥在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越是被法人组织所取代,社会资本越是减少,法人行动所产生的消极

外部效应也就越大。

?⑦法人组织通过分权和在小单位的直接交换中采用独立生存方式,就能减少无控制的外部效

应,能够更多地内化外部效应,并能创造新的社会资本。

?⑧法人组织越多地让受其影响的有关他人(包括内部和外部的行动者)参与决策,就越能够内

化外部效应。

?⑨总体生存方式越多地被独立生存方式所取代,现代社会就越能恢复其活力。 ?小结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国际社会学界都受到日益

关注和广泛应用。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尔曼提出了社会理论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正如默顿所指出的,科尔曼的社会行动理论为社会理论奠定了全新的基础,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新思维。二是科尔曼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我们可以看出,科尔曼的理论观点有两个鲜明的特点:意思首先是结合经济学的原理,强调人类行动的理性原则;其次避免分析过程中微观行动与宏观结构的分离。科尔曼从社会行动出发,把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动态过程,这样就弥补了微观与宏观相分离的缺陷,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解释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总之,科尔曼试图提出一种“关于人与社会的系统理论”,此理论可以为一切社会科学提供理论基础。

?当然,正如其它社会学理论一样,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其理论具有

经济还原论的色彩。如,尽管为克服测量“利益”的困难,科尔曼区分了客体自我和行动自我的利益,但对后者的测量仍像经济学那样对财富的计量(经济学假定财富是可替换物品,由此可间接衡量其他需求或偏好),这就使“效益最大化”假设转变为“财富最大化”假设。二是其

理论的“理性人”假设,过分强调人的自我控制和意识,忽略了人类行为的另一方面——冲动、无意识和失控。在理性主义条件下,设想决策者考虑到一系列的选择以及采取选择的后果。虽然在有些情景下,其设想符合现实,但很多时候并非如此。重要的决策常常是在冲动的情形下作出的,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可能的选择和行动的后果。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如选择配偶、选择职业就是如此。有时集体决策也可能是非理性的:证卷市场的恐慌、饥荒和战争常常源于冲动、无意识和失控。如果现实生活中人类行为都是如此地理性,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改造我们自己以及社会。

?尽管存在上述局限性,但理性行动理论在未来社会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中仍具有很大的潜力,

这不仅是由于它在各学科交汇的共同领域中处于前言位置,也不仅是由于它的内在逻辑性和解释能力较强因而可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的各个领域,而且还由于它的理论框架可容纳当前各种社会学理论的洞见。可以肯定,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将在沟通和启迪各种理论洞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八讲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一、哈贝马斯的学术生涯

二、认识与兴趣

?1、认识与兴趣的含义 ?(1)认识的含义

哈贝马斯认为,“认识”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性的特殊范畴。它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工具和创新生活的手段。人类如果离开了对自然界,对社会关系的不断认识,是无法生存与延续的。

?(2)兴趣的含义

?哈贝马斯认为,兴趣即乐趣。“兴趣”这一范畴既具有认识的品格,又具有实践的品格,它是

人类认识过程和生活实践过程相统一的基础。作为认识之基础的“兴趣”,不是“经验的兴趣”,而是“理性的兴趣”。

?2、三种兴趣与三种科学 ?(1)三种兴趣

?①技术兴趣:是主体试图运用技术占有或者支配外部世界的兴趣。它的目的是把人类从自然界

的强制中解放出来,彻底解除自然界对人的盲目统治,其要义是控制自然和积累客观知识。

?②历史的诠释兴趣:也称实践的认识兴趣,其旨在解释和理解人类本质及其历史,目的是将人

从僵化的意识形态的依附关系中解救出来。也就是说实践的兴趣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人际间的沟通桥梁以及建立人们的共同兴趣的作用。

?③解放兴趣:是人类对自由、独立和主体性的兴趣,其要旨是认识自由的条件,把主体从依附

于对象化的力量中解放出来。

?哈贝马斯认为,上述三类兴趣都是在劳动、交往和权力的三种人类存在的状态中产生的。在劳

动中,人对自然实行技术性控制,从而表现了技术兴趣。在交往中,人理解了社会规范、道德及相关问题的重要性,理解了历史及人们自身,从而表现了历史的诠释兴趣。在自由和权力的追求中,人类憧憬着公正,对种种不对称的权力关系予以反思和揭露,从而表现了解放兴趣。

?(2)三种科学

?①经验—分析的科学(自然科学):技术兴趣导致并推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 ?②历史—解释学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科学强调,意义只有置于它所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

才能获得真正理解。精神科学体现着历史的诠释兴趣,历史的诠释兴趣为精神科学提供了动力。

?③批判的社会科学:是在解放兴趣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解放兴趣的具体表现,包

含着解放兴趣。批判的社会科学的理论追求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个摆脱了内外限制的自由的交往关系和达成一种普遍的、没有压制的共识。

?三、交往行动理论 ?1、交往行动

?(1)四种基本行动类型 ?①目的性行动

又称作工具性行动。这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行动,在比较、权衡各种手段以后,行动者选择一种最理想的达到目的的手段。如果行动者在考虑利益时涉及至少另一行动者的决断,则目的论的行动模型就会扩展为策略性的行动模型。这类行动旨在取得成功,是“工具性的”。中心概念是决策,即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做出决定。 ②规范调节的行动

即一个群体的受共同价值约束的行动。规范控制行动者严格遵守那些由个体组织起来的群体所具有的价值期望。规范代表了群体所取得的意见一致。中心概念是遵从规范,即实现一种一般化的行为期望。 ③戏剧式行动

指行动者在一个观众或社会面前有意识地表现自己主观性的行动。这种行动重在自我表现,通过自我表达达到吸引观众、听众的目的。“行动者在观众面前,以一定方式进行自我表述,??想让观众看到并接受自己。”中心概念是自我呈现,即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④交往行动

指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行动者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作为理解其相互状态和各自行动计划的工具,以期在行动上达成一致。交往行动是合理化的行动。中心概念是解释,即相互磋商对情景的定义,以达成一致。 (2)三种有效宣称

?①真理宣称(truth validity)

?在认知层面的沟通过程里,行动者期望所使用的句子能够反映着外在世界的真实,并且透过这

些句子把相关事实告诉别人。它对应的是客观世界。

?②正当宣称(rightness claim)

?行动者的言辞行动符合社会的规范,是正当得体的。它对应的是社会世界。 ?③真诚宣称(sincerity claim)

?行动者使用的句子是希望别人相信这是真诚地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和感受。它对应的是主观世

界。

?(3)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哈贝马斯认为,只有在交往行动中,行动者才能“为了商议对情景的共同定

义而同时涉及到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各项内容”,并且只有在交往行动过程中,“三种有效宣称能够被不同的人所创造、接受以及诘难”。因此,交往行动要比其它行动在本质上更具合理性。交往行动组成的世界也是由日常语言支撑的世界。这个世界哈贝马斯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即生活世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