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2019学年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绝密 ★ 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山东师大附中2018级第三次学分认定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Ⅰ卷 (60分)

1.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 海南 【答案】B 【解析】

B. 四川 C. 广东 D. 浙江

试题分析:图示表明该省人口总数变化趋势为减少,但人口总数大,8000多万人,海南和浙江人口总数明显不够,广东由于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常住人口是增加的,所以只有四川符合条件,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向外迁移较多,导致常住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故选B。 【考点定位】人口数量的变化。

【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为材料,考查我国各省常住人口随着年份的变化情况。难度不大,但需要对我国各省份人口基数和人口迁移的基本了解,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中西部省份是以人口迁出为主,从而导致各省常住人口增长发生明显的不同。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下

1页

列小题。

2. 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C.③→②→①

3. 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2. D 3. C 【解析】 试题分析: 【2题详解】

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3题详解】

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

考点:人口流动原因及影响

4.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下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

B.①→③→② D.③→①→②

2页

A.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C. 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 【答案】A 【解析】

B. 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D. 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试题分析:图示我国完成中等教育的比例偏低,不是人数偏低;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与其他三国相差不大;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是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洋流

D. 距海远近

6. 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商品谷物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B. 乳畜业 D. 游牧业

3页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地形图,L地地势较高,为山区,故人口稀少,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带,L地位于沿海所以“距海远近”选项被排除,故D错误;读图比L地更高的纬度人口密集,英国纬度位于中高纬度,纬度低的地区气候温和,更适宜人类居住,故B选项错误;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范围广,L地还比较明显,气候更温和,冬季气温相对也比英国东海岸高一些,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A。 【6题详解】

英国的纬度位置较高,又属于温带海洋气候,所以光照不足,气候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且英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故该地适宜发展乳畜业,所以该题选B。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7.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8.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C. 城乡协调发展 【答案】7. C 8. A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8题详解】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

4页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