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第十一小学小学防暴演练方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东胜区第十一小学小学防暴演练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东胜区第十一小学学生反恐防暴

安全演练方案

一、防暴演练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突发伤害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增强全体师生防暴意识,提高全体师生应对能力,拟于2014年9月24日在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防暴模拟演练活动。为使此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特制订本方案。

二、参演人员:全校教职员工、学生 三、突发事件设置:

2014年9月24日的下午,上课期间,一名青年男子要求进入校园,门卫上前阻止,男子拔出刀具,强行闯入校园。

四、演练组织机构: 总指挥:闫森梅 (校长) 副指挥:张建军(书记) 执行指挥:白洁 (德育校长)

协调组成员:刘丽莉(教学校长) 郭俊霞(体卫艺校长) 胡亚宁(工会主席)

执行(应急联络)小组:王凤 赵林山 祁娟 杨敬阳

1

杨中华 闫文丽 其其格 赵乐 护校队组:温小平 将万成 徐旭升 医务救护组:李世平、王利荣

演练安保小组成员: 全体班主任(负责保护本班学生) 后勤保障组:高鹏 杨文 五、职责分工:

总指挥:——负责整个防暴演练的调度与指挥。

副总指挥:——负责检查门卫处到岗履职情况;——负责检查课室

演练情况;——负责具体指挥协调。

检查协调小组成员:负责指挥学生的疏散,确保师生疏散时不发生

事故,检查各班的演练情况。

执行(应急联络)小组:王凤(负责方案制定、总体安排部署、演练前培训、演练后总结反思) 赵林山(楼道协调)祁娟(播音、照相)杨敬阳(组织男教师保护学生),演练现场的应急联络。

护校队组:——4位老师负责。听到防暴警报信号(三声哨响)后,

迅速赶到门卫值班室旁拿起防暴工具,迅速到达事发地点,隔离并处置“犯罪嫌疑人”。

应急救护小组:张志强、王利荣负责准备相关物品,及时救助伤员。 后勤保障小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演练安保小组成员:各班主任在“防暴警报”信号发出后,指导学

生在室内做好防暴准备,确保学生有序疏散。

摄影:张志强老师负责。

2

六、演练程序

1.本次演练采用事前告知的方式,设定模拟场景。

事件发生的主要情节:2014年9月24日下午4:00左右,学生们正在上课,老师们教室里、办公室等地活动,值周教师在校园巡逻。这时,一男子趁学校人员(某某某)进出学校大门时,闯进学校,值班门卫(带着警棍)马上前去劝其停下,并让他离开学校,该男子不听劝告继续往校内闯,门卫强烈制止,该男子突然拔出尖刀,砍向门卫,意欲冲向教学楼。值周的学校人员迅即报告校长,同时就近找来武器(钢叉等)参与对犯罪份子的劝告。学校迅速全面启动应急工作程序,指挥调度组、应急工作小组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就位,按照分工与职责,共同应急处理突发情况,制服了犯罪青年男子,把师生受伤害程度控制在最低限度。

2.模拟场景: (1)作案动机:

一男子因发生经济纠纷,仇视社会,企图闯入校园,绑架学生,伤害学生,报复和危害社会。

(2)先期处置:2014年9月24日下午4:40左右,一男子趁学校人员(某某某)进出学校大门时,闯进学校,值班门卫马上上前去劝阻。

门卫:同志,你好!现在是上学时间,请不要进入我们校园,好吗? 嫌疑犯扮演者:我找人(恶狠狠地说),并随即从背后拿出一把砍刀(意欲冲向学生活动区)。

门卫:同志,私自持刀闯入校园,严重违法,应立即停止,请你出

3

去。

杨敬阳:随即向校长打电话,并在附近找来一根木棍,参与阻止嫌犯。(值周教师此时也围上前来劝说)

(3)应急指挥到位、发出警报、启动应急程序:

校长立即电话通知安全负责人白校,并拨打电话报警,并通知广播组广播:

?老师们、同学们,学校发生了恐怖暴力袭击,现在立即启动‘防恐防暴应急程序’,请老师们履行职责,坚守岗位,请室外的同学尽快返回教室,关闭门窗,听从老师指挥?。同时校长立即前往现场统一指挥,分管领导到现场协助校长协调指挥。

(4)护校队组应急防暴组到位:

听到警报后,所有应急防暴小组成员取用专用防卫器械(如钢叉),或就近取用防身物件(座椅、木棍、木柄扫帚等),迅速赶到现场,义务巡逻防暴队积极与该男子交涉、周旋,对歹徒进行威慑;校园护卫队按演练前的分工分别据守对应入口,阻止暴恐分子进入教学楼。

当事态恶化时,临危不惧,围追堵截罪犯,与罪犯斗智斗勇,争取制服犯罪分子。负责秩序维护和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疏导无关人员离开警戒区域,控制大门,以防有闲杂人员进入。

(5)安全保卫组:

听到警报后,班主任立即指挥学生紧急疏散学生到教室(可临时定的安全地带),紧闭门窗,学生藏身于课桌下。用课桌、木柜顶住门窗,防止暴恐分子破门窗而入。若暴恐分子强行进入教室。老师立刻举起椅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