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2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1讲 城市空间结构

最新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思维导图 微专题一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考纲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学会分析不同城市形成与发展考纲解读 的因素。2.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功能区的成因和变化。3.运用中心地理论解释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城市

(1)含义: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2.城市区位因素

(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

3. 城镇空间布局特点?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 地和边境口岸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

1.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应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城市的兴起。分析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则要注意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找出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2.在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时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之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两者可以称之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以称之为微观因素。

考向 城市区位分析

(2012·大纲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路交通枢纽 答案 1.D 2.D

解析 本题组以区域人口密度图为载体,考查人口密度及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第1题,图中显示,该区域人口沿河分布于地势较为低平的地区,影响因素为河流与地形。第2题,据图中信息及河流判断,该区域为四川盆地,甲城为成都、乙城为重庆,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与成都相比,水路交通便捷是其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优势所在。 3.(2013·四川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答案 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解析 结合图例、图示,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要从总量上多少、具体分布、城市级别三方面回答。

微专题二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