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词学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古代词学理论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作为叙述主线来贯穿整个词话史,并剖析在此矛盾基础上所产生的众多词学话题,以及这些矛盾对历代词话之发展与深入的推动和制约,可谓是别具通观眼光。张惠民的《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由审美理想问题入手来考察宋代词学创作论问题,实际上对宋代词学有无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理论价值如何?对当时的创作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正面的回答。作者深入论述了一些重大的词学理论问题,如关于“以诗为词”的本体认识问题;宋代词学中词体风格论及其再评价问题;“寄托”说、“雅正”说、“清空”说等代表性理论形态所包含的文化传统与审美精神问题等等。这种从审美理想入手所进行的剖析,可以说既做到了彰幽显微,又显得奏刀騞然。吴惠娟的《唐宋词审美观照》(学林出版社,1999年)从审美学的角度入手剖析唐宋词,在学术理念上与张著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虽未明确地建构唐宋词学理论体系,但其论词境,析词心,言词情,说词乐,溯流变,述风格,均以词体的本质特征和词的抒情性为核心,其内在的词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意向却也是有迹可寻的。

六、一些词学综论性的著作络绎而出,大大推动了新时期以来的词学形式理论的研究。特别是一些词学名家,或修订旧著,或推出新作,或综论其治词学的心得体会,为词学形式理论(词律、词韵、词谱、体制、格律、句法等)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龙榆生的《词曲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上编论源流,探讨词的起源、词曲的发展和演变以及自唐代到清代重要词人的艺术成就、地位及其

影响;下编论法式,探讨声韵对词曲的作用,根据同声相应、异声相从和奇偶相生、轻重相权诸法则,广举例证,阐明词曲中平仄四声的安排、韵位的疏密和平仄转换对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该著作为作者毕生治词学的结晶,在词曲史研究、声律学研究和词曲写作方面的学术价值不容小觑。王力的《诗词格律》叙述词律,介绍词牌、词调、词谱、词韵、对仗等知识,深入浅出,言约意丰,在词的格律的普及上极受读者欢迎。吴丈蜀的《词学概说》(中华书局,1983年),辨起源,述流派,别体裁,论调谱,言格律,言简意赅,也具有较强的普及价值。宛敏灏的《词学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对词之体制、词调之由来与繁衍、词之章法与句法、音律的择腔与择律、词谱的编订及其用途、词韵的创始及其发展、词话的产生和内容等诸多问题作了全面的论述,并对宋元以来的词学粗举大要地作了简介。马兴荣的《词学综论》(齐鲁书社,1989年)综论词的起源、词的平仄、对仗及词韵的发展流变,并附录有词学简要书目,也极有学术价值。唐圭璋《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分辑佚、考证、校勘、论述四类综论词学,汇集了作者毕生治词学的心得体会,其中颇多个人的见解,如认为王国维《人间词话》忽视情韵而专倡“境界”,提出所谓“隔”与“不隔”等,皆属偏颇、非公之论,且王氏轻诋南宋诸家亦非实事求是之论,等等。詹安泰的《詹安泰词学论稿》(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则明显继承了晚清以来词家治学的传统,同时又有意自成一家之言。(13)从体例内容上看,近代词家多专门之作,或考音律,或事品藻,或立宗派,或示阶梯,詹氏此书却

将以上数事融为一体,总成一书,兼而论之,既谈“学词之能事”,又论“词学之能事”,既为读者指示学词门径,又进行词学的研究,实是“学词”与“词学”的入室之论。作者在下编《宋词研究》第六章中将宋词的风格归纳为“真率”、“疏快”、“婉约”、“奇艳”、“豪放”、“骚雅”、“密丽”诸种,对词学风格学的探讨也很有启发作用。可惜第七章“理论批评”一章只列论词专著与专篇、词话、诗话与丛话中的词话、诗文与笔记小说中词论与词评等各种篇名,未能展开论述。此外,一些综合性的词学论文集,如繆钺与叶嘉莹的《灵谿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唐圭璋与潘君昭的《唐宋词学论集》(齐鲁书社,1985年)、华东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的《词学研究论文集(1911--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和《词学研究论文集(1949--197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夏承焘的《月轮山词论集》(中华书局,1979年)和《天风阁词学日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杨海明的《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等,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新时期以来词学综合研究的总体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兴荣、吴熊和、曹济平等主编的《中国词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编者“总览自唐至清历代词的成就,吸取和汇聚迄今为止的词学研究成果(”《编写说明》),编成“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翔实、完备之大型词学辞典”。可以说,它是20世纪中国词学研究的又一大收获。

大陆之外词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也不容忽视。在港台学者中,饶宗颐的《词集考》是词学版本目录之学的力作,该著“外编”卷11“词评类”

对《复雅歌词》、《碧鸡漫志》、《古今词话》、《词源》等17种词话类著作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并详录各种著作的版本情况。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称赞说:“教授之书……有疏证、有品骘,考词人之生平,叙词流之升降,字名异同,亦举其要,词之史、之话、之平议寓焉。……今则词山曲海,源流粲然,教授掩而有之也”。(14)吴宏一在清诗话研究之外,对清代词论也有精深的研究,著有《常州派词学研究》和《清词四论》等。台湾地区学者黄文吉和林玫仪编辑的《词学研究书目》(1912—1992)(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和《词学论著总目》(1901—1992),汇集了九十多年来海内外词学研究的论著目录,对后学的帮助可谓大矣、至矣。北美的词学研究中,六十年代哈佛燕京学社的白思达(Glen Baxter)曾将《钦定词谱》译成英文,并就词律的起源进行过研究。叶嘉莹则是北美中国词学研究中的佼佼者,她的《迦陵论词丛稿》、《清词丛论》、《唐宋词名家论稿》、《唐宋词十七讲》、《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等著,论述范围广阔,论析精深,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良好的西学素养使得其词学研究常能在中西学间从容出入。如用女性主义的“雌雄同体”、“双性人格”等观念来论述《花间》小词;以现象学精义与佛教“六根”论之间的相互印证来阐发王国维的“境界说”;以现代符号学理论对张惠言和王国维说词之“衍义”进行解析,等等,不但每每切中肯綮,而且显示出比较诗学研究的宏阔眼光。叶氏论词,以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扬为准的,“既重感性之欣赏,又重理性之解说,对词学研究者无疑是一大鼓舞,同时也为北美词学指出明确的研究方向”。(15)耶鲁大学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