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共5套)剖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共5套)剖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7、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部门区划叠置法、地理 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自上而下逐级划分法、自下而上逐级合并法

8、物质流的调控、能量流的调控、信息流的调控

三、分析题

1、质量减小——引力减弱——大气密度减小、组成改变——温度变化剧烈、水难以保存——生物难以生存——人类难以生活。将是一个空气稀薄、没有水分、没有天气变化、万籁俱寂的世界。

2、季风环流减弱或者消失,亚洲变干燥,温度与降水的变差减少,植被、土壤等发生相应的变化。

3、假如没有大气环流,将不会有径向热输送,低纬地区的温度要升高,高纬地区的温度要下降,低纬与高纬之间的温度差异将会增大;也不会有水分循环,陆地上将没有河流,没有湖泊,没有沼泽,陆地将变得非常干燥;地表的湿度分带将会消失,洋流也会变弱,陆地生物多样性减弱,土壤的种类也会变得很单调。

四、计算题

1、海洋水量平衡:380—420= -40 ;陆地水量平衡:110—70 = 40

全球水量平衡:(380+110)— (420+70)= 0 或 (380—420)+ (110—70)= 0

全球年入海量 40 立方千米

2、72000*10%/360= 20 只

一、 概念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 赤道 2、不整合 3、泥石流 4、海陆风 5、林线 6、地转偏向力 7、信风带 8、土壤淀积层 9、喀斯特作用 10、大气辐散 11、对流层 12、常绿阔叶林 13、热量带 14、回归线 15、赤道辐合带 二、 二、 简答题(只答要点)(每题4分,共计32分)

1、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是怎样维持其稳定性的。

2、 为什么位于高营养级上的生物取食空间范围要比低一级上的生物取食范围大?

3、 简述地外系统(宇宙环境)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4、 在水的相态转换过程中,能量是怎么传输的(说出传输的方向即可)? 5、 简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

6、 土壤发育与地形、地貌之间有什么联系? 7、 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 8、 简要说明植被在水分循环中的作用 三、分析题(每题7分,共计21分)

1、假如地球停止自转,地表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 假如大气组分90%为二氧化碳、甲烷和水汽,那么地表环境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3、 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5分,共计17分)

1、一内陆封闭湖泊,面积为10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0000平方千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120毫米(以毛毛雨形式降落),平均年蒸发量为2100毫米,土壤下渗水量相当于20毫米的降水,假定流域降水全部流入湖泊(没有外流),不考虑人类用水,那么湖泊水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幅度大约有多大?假如以暴雨形式降落,湖泊水位又会怎么变化?大致变化幅度为多少?(假设忽略湖泊的水平扩张)

2、根据图1和图2写出大气和地面的能量平衡方程

五、计算题(每题8.5分,共计17分)

一内陆封闭湖泊,面积为10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0000平方千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120毫米(以毛毛雨形式降落),平均年蒸发量为2100毫米,土壤下渗水量相当于20毫米的降水,假定流域降水全部流入湖泊(没有外流),不考虑人类用水,那么湖泊水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幅度大约有多大?假如以暴雨形式降落,湖泊水位又会怎么变化?大致变化幅度为多少?(假设忽略湖泊的水平扩张)

2、根据图1和图2写出大气和地面的能量平衡方程

图1

图2

卷3套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赤道:穿越地心并垂直于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2、不整合:由于构造运动导致的地层间断和地层时代的不连续,这种不连续的地层接触关系叫做不整合。

3、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洪流。

4、海陆风:由于海洋与陆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陆地,夜晚吹向海洋的风。

5、林线:在山地区域,主要由于温度的制约而形成的森林分布的上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