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十七世的因果(白话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文昌帝君十七世的因果(白话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文昌帝君十七世的因果

天赐兴儒 - 天赐贵子,振兴儒学

帝君说:我的阴身正飘游人间,来到会稽山北,看见一个隐居的人(圣父),年纪五十岁左右,正烧香拜天求子。这时是春中三更夜,星光灿烂,张宿星座清晰地挂在天空,而这位隐居的人正好姓张,我于是就投胎托生在他家里。我乡剪发文身,成为落后民族的陋习。我长大之后,为这种旧习很不快乐。就找来鞋帽,自习礼文(儒服儒冠从此开始)。远近没有不认为我怪异,但时间一久,就有十分之七八的人跟随我了。一位有德望的老人来拜访我父亲,口诵唐虞大训数篇(就是周成王临终时所说的)说:“中国有人来继承它。”我很喜爱,跟随他学习,随口记授没有漏掉一点。于是有些愿意学习的,都到我这里来学习,我就成为他们的老师了。

注释:文身:在人身体上绘成或刺成带颜色色的花纹或图形。 唐虞:上古时代朝代名,唐为尧所建,史称陶唐,虞为舜所建。

(按)孔子降生于人间,是因为圣母在尼山祈祷,诚心所感;帝君降生于人间,是因为圣父于春夜祈告于苍夭,出生都是不同凡响啊!孔子在周朝衰落时振兴儒教,向万世显示了走向纯善境界的微言大义;帝君则在周朝兴盛时振兴文教,他的阴德绵延传于干秋。难道不是道路不同,而目的都是要使天下太平吗?

补衮和衷 - 劝谏成王,调和关系

帝君说:我在周成王时代,姓张,名善勋,周成王把我安排在他身边向他进言。当时虽是盛世清明,但我忧君忧国的心从来没有懈怠。周成王年少时候,听政于周公,后常怀不满之情。我

恐怕左右有野心的人乘机作乱,就常常以君臣能够始终共享苦乐祸福的人非常微少的道理进谏,但谏书的稿子经常被烧了,故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因此周公东征,虽然四方诸侯流言蜚语,连召公也有怀疑了,但最后能够保全,我在中间也出了一些力。

(按)张氏本是黄帝的后裔(yi),帝君出生,在周武王乙已年,以后托生常多姓张。世上流传二月初三日是帝君生日,只根据帝君生于晋武帝太康八年的一世。如果要推广到帝君多生,那么从元旦到除夕,哪一天不是帝君的生日呢?

惇睦亲族 - 团结亲族,大兴义庄

帝君说:我在京城十年,离别家乡很久了。有一天,读到周公鸱诗,忧伤而感动,有怀乡之情,就向朝廷告老还乡,埋骨故土。已回家后,看见村里人多贫穷,就倡议建义庄,有困难的就救济他,有疾病的就帮助医治,男女长大的就帮助嫁娶,聪明伶俐的就帮助读书。这种风气一推广,大家都一致来仿效,义庄就越来越多了。

(按)这时帝君用歧黄医术救治人民,经营办理义庄,具体负责的都是帝君的儿子。

初闻佛理

帝君说:我在朝廷时,听到修道人说:西方的国家(是印度,非极乐),有位大圣人(是释迹牟尼佛,不是阿弥陀佛),不用言语就能自然感化众生,不用法律就能自然治理国家。以慈悲为主导,以方便为法门。以整洁身心为入手,以离一切相,灭贪痴,入于本体寂静,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为法乐。把生和死看成朝和暮,把恩和仇看成做梦,梦醒全无。不因外境干扰,而生忧喜悲

愤之情。因知人生短促,故求无生无灭。我曾经很敬仰向往学习这些道理,等到我辞退官职,荣归故里时,路上遇到一位隐居的人,在闹市中唱歌,他的歌与我的心意很相吻合。于是我下车礼拜,诚心请教他,唱歌的人仰天叹息,把心印指示给我,把要诀教导给我,说:“这是西方圣人归向本体寂静的大法,你能够念它学习它,可以解脱生死轮回,证得无量寿。如果能走到大道的彼岸,就能觉悟一切而成佛。如果中途就停了,也不失做神仙。”我接受他的教导后,就知世间的缘份已尽,把一切想法都放下。时值中秋,汇集亲朋,留颂而去(颂记载在化书上)

(按)有人认为佛教从东汉明帝时才传到中国,就会怀疑帝君当时从什么地方听到僧道中人的话。但是,只要普遍地考察一下历史记载,就知道西周的时候,我们这里已经有了佛法。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圣诞,这时只见太阳出现双轮,五色祥光,射向太微,遮没了星光,光明遍照四方,宫殿震动,河井之水猛涨。昭王叫太史苏由占卜,得干卦九五,说:“这是西方圣人诞生之相,过后千年,教法将传来我国。”昭王叫人刻石记下这件事,放在南郊祠前(出自《周书异记》及《金汤编》)。到周穆王时,西方国家有神人来到中国,出入水火,贯穿金石,翻转山河,移动城邑。周穆王建造中天台让他住在那里(出《例子》)。因此,山西五台山,陕西终南山,苍颌造书台(在秦地都城南二十里),檀台山(在唐时玉华宫南),几个地方,都有穆王所建造的佛寺古迹。《列子﹒ 仲尼篇》也引孔子的话说:“我听说西方有大圣人,不用治理而天下太平,不用劝说而自有信仰,不用教化而自然实行,广大无边啊,俗人无法来说明(孔子又有一本书,叫做《三备卜经》,次篇几章,也说西方圣人事,唐敬宗时还见有人引用这本书)。又曾考证秦缪公时,陕西扶风发现一座石像,缪公不识,放到马棚里,缨公就得病,梦见天神谴责,醒来后就问身边的臣子。由余回答说:“我听说周穆王的时候,有神人来到我国,说是佛神。穆王信奉他,在终南山做中天台,高千多尺,基址现在还在。又

在苍颉台建造三会道场。大王今天得病,原因是在这里吗?”缪公说:“最近发现一个石人,衣帽不是现在所制的样子,正在马棚,难道是因它引起的吗?”由余一见,惊骇他说:“正是佛神啊!”(朝鲜、日本往年佛法没有传去时,土中有祥云涌出,挖开获得阿育王塔)缪公恭迎到清净的地方,石像忽然放光。缪公以为发怒,就杀三牲祭拜它,这时出现一位善神,托起祭品高高地抛向远处。缨公非常恐惧,就问由余。由余说,“我听说佛好清净,不吃酒肉。爱惜物命,就如保护自己刚生的孩子。大王想要祭供他,果饼就可以了。”缪公非常高兴,想要塑佛像,却找不到人。由余说:“从前穆王建造寺庙的旁边,应该有工匠。就在苍颉台南村,寻找到一位老人,叫做王安,已经有一百八十岁。他说曾经在三会道场,看见人塑佛像,但现在自己年纪大了,已经无力塑像。于是再到其它村子,悬赏征招,找到四个人,塑造了一尊铜像。缪公看了很欢喜,在土台上建楼阁,高三百尺,来供养铜像,当时叫做高四台(出自《天人感通记》和《法苑珠林》)。从前杨雄、刘向,寻找藏书,常常看见佛经。这样看来,则孔子所说,及帝君所闻,就有来历了。可惜当时佛教还未东传,说得比较简略。

情动人胎 - 为人作子

帝君说:我已离开人世,正往西方走去。路过洞庭君山,被它的优美景象所吸引,就稍微停在那里一会儿。这时候,上无君王管制的威势,下无骨肉牵挂的念头,真是逍遥自在,成为世外之人。过了一段时间,有两个仙童,从天降下,拥戴我做君山的主宰兼洞庭水治。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女人,年纪三十多岁,大哭而来。祭拜时说道:“我的丈夫不幸,得罪了国君,放逐死在南方边远荒凉地区,离家乡有万里之遥,棺材难以回去,不能埋骨故里。痛念家有双亲,我已身怀有孕。如果山川有灵,考察我丈夫因忠获罪,可怜我的公婆,晚年无依,就请降生一个男孩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