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游戏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数学课堂游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抢卡片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9加几的计算,提高口算速度. 游戏准备

写有算式和得数的卡片若干张. 游戏过程

1.学生分组进行.

2.把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放到桌子上,由组长举算式卡片,其他同学抢得数卡片,谁抢到的多谁获胜. 3.游戏控制在3分钟左右.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长任意说一个数字,其他学生就从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数等于组长所报数字的口算卡片.

注意:口算卡片不能重复使用.如组长说“14”,第一次可以拿出“13+1”这个卡片;第二次组长再说“14”的时候,可以拿“12+2”“15-1”等等,但是不能再拿“13+1”这个卡片.

3.每次第一个拿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最后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就是优胜者. 搭积木 游戏目的

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3.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拼一拼,摆一摆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1.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 2.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游戏过程

1.教师分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拼摆.

3.教师将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学生看,全班同学一起评选与教师玩具相似的作品. 4.谁的作品与教师的玩具最相似,哪个学生就获得“小小设计师”的称号. 猜猜看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 2.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游戏准备

每人准备一盒积木.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

2.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随便摸出一块积木(不要让另外一个学生看到),然后摸的学生说明积木的特征.

3.另外一个学生根据特征说出积木的名称. 4.交换说和猜的角色.

5.每猜对一次加一分,得分高者即为优胜者. 游戏说明

这个游戏还有另外一中玩法.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

2.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种一种几何体的名称. 3.另外一个学生从课桌中摸出相对应的积木. 4.交换说和猜的角色.

5.每猜对一次加一分,得分高者即为优胜者. 捏图形 游戏目的

通过捏图形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各图形的特征. 游戏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盒橡皮泥. 游戏过程

1.每人用橡皮泥捏3个图形,一个正方体,一个一般的长方体,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一个球,一个圆柱.2.每个小组评出一个优秀作品参加全班的评选. 3.全班评出一、二、三等奖.

听口令指方向 游戏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面对面站成两横排. 2.教师站在两队学生的中间.

3.教师发出口令,如“左”“右”“上”“下”等等.

4.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指方向. 游戏说明

1.将学生分成面对面的两队,一是使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二是增加游戏的难度. 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同向的几组.

2.指错方向的学生可以为大家表演节目,然后继续活动;也可以将其淘汰,等待下次机会.

营救队员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前、后、左、右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操场上画一个比较大的方格图,方格图中标有两条行进的路线.

2.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指挥官,剩下的人再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在方格的左面,作为被营救的队员,另外一组在方格图的右面,作为营救队员.

3.营救队员的眼睛用手帕蒙上,在指挥官的指挥下顺着路线前进,如指挥官说:“向前走两步”“向左三步”……营救队员根据命令前进. 4.每次只能营救一名队员归队.

5.最早将队员全部营救归队的小组获得冠军. 游戏说明

1.走错方向视为一次营救失败,队员必须出局.后面的队员继续活动. 2.前进路线的难度要适合学生.

拍手游戏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上、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歌词

冰板、冰板,冰冰板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锤,骨碌骨碌叉,骨碌骨碌一个还剩三,看谁能得大红花. 游戏过程

1.教师介绍拍手游戏的歌词,并教会学生. 2.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加上手上的动作. 3.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分组进行表演. 4.选出最好的一组作为班级课间休息的游戏. 听反话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左右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规则

1.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动作. 2.做错动作的学生要为其他学生表演节目.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纵队),面向教师站好.

2.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出相反动作.如:教师说:“向左看”,学生就把头转向右边;教师说:“向前一步”,学生就向后一步;教师说:“摸左耳”,学生就摸自己的右耳. 游戏说明

1.这个游戏可以在教室中进行,也可以在操场上进行.

2.在操场上活动时,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向上跳”“向前跑”“蹲下”等等. 找朋友 游戏目的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游戏准备

1.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 2.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游戏过程

1.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2.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3.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

2.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7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地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

找座位

电影票制作方法:在电影票的前面画上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形象,后面注明几排几号,但排数和号数不直接写明,而是由加减法算式化替,如:9-5排1+4号. 夺金牌 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规则

1.由教师或学生将比赛题目写在一块黑板上,并在最上面放上精制的金牌.

2.比赛分两组同时进行,每组10人参赛,一组做上边10题,另一组做下边10题,一人做一题. 3.两组都从塔底开始做,一直到塔顶. 鸡毛信 游戏目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