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7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检测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21届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7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检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7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选修Ⅰ-1)

选择题

敦煌(北纬39°40′~41°40′,东经92°13′~95°30′)具注历日中,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漏箭浮在水面上,上面有刻度,随着水位变化,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称为“漏刻改箭”。右图为漏刻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 ) A.昼夜不断更替 C.昼夜长短变化

B.太阳高度变化 D.存在黄赤交角

2.如敦煌具注历日显示“昼60夜40”,则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 ) A.18时 C.19时28分

B.19时12分 D.21时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判断,“漏刻改箭”主要与时间变化有关,昼夜不断更替虽能体现出时间流逝,但是每天24小时是固定的,根本没必要“改箭”,而昼夜长短变化会导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出现差别,而材料中“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可判断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昼夜长短变化。第2题,根据材料“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可知“昼60夜40”的白昼时间大致为14小时24分钟,通过计算可得出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19时12分。

答案:1.C 2.B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3~4题。

白昼 时间 甲地 5小时 30分 乙地 9小时 09分 丙地 10小时 25分 丁地 13小时 35分 3.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四地所处纬度中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是( ) A.甲、乙 B.甲、丙 C.丙、丁 D.乙、丙

解析:第3题,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丁地昼长大于12小时,昼长夜短,所以丁地位于南半球,

其他均位于北半球,故选D项。第4题,不同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一半球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的夜长。据表格信息可知,丙地昼长时数和丁地的夜长时数相同,说明两地纬度数相同,但南北半球相反,故选C项。

答案:3.D 4.C

家住北京的王先生酷爱旅游,他在下图中所示P城旅游时,拍下了当地正在举行的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与日出同步)。王先生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的北京时间为5:30。读图回答5~6题。

5.王先生拍摄照片时,P城当地时间为( ) A.3:30 B.7:30 C.11:30 D.13:30 6.这一天的北京夜长约为( )

A.9小时 B.11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解析:第5题,王先生拍摄照片时,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是5:30。P城经度为150°E,当地时间即150 °E的地方时为7:30。第6题,这一天P城的日出地方时是7:30,可以计算出P地昼长约为9小时。P地纬度数值与北京接近。南半球某地昼长等于北半球相同纬度上的夜长。北京夜长约等于P地昼长,约为9小时。

答案:5.B 6.A

(2020·西安质检)北京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度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下图)。据此回答7~8题。

7.如果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需要改进的是( ) A.增加竹竿长度 C.增加皮尺长度

B.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 D.改变竹竿与皮尺的方位

8.若乙为二分日太阳光线,则北京该日正午竹竿影长( ) A.等于1米

B.大于1米

C.小于1米 D.等于2米

解析:第7题,由于哈尔滨纬度比北京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小,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应该增加皮尺的长度。二地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不需要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和方位。C正确。第8题,北京的纬度大约为4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北京在春、秋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50°,大于45°。故北京该日正午竹竿影长小于1米。C正确。

答案:7.C 8.C

(2020·南宁适应性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地同一个月内1日和28日两日太阳视运动线路图(图示时间为地方时)。读图,回答9~10题。

9.该月可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10.该月从1日到28日,该地( ) A.正午日影逐渐变长 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日出方位逐渐向南偏移 D.日落方位逐渐向南偏移

解析:第9题,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可知,1日和28日两日都是昼短夜长,28日比1日昼更长,推测出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直射点向北移动,时间为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A正确。第10题,从1日到28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正午日影逐渐变短,日出、日落方位逐渐向北偏移。B正确。

答案:9.A 10.B

(2020·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物候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等规律与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数九”反映了物候的变化。“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地区最先看到桃花开的是( ) A.济南 B.甘肃 C.南京 D.武汉

12.“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A.南半球,且向南移动 C.北半球,且向南移动

B.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D.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解析:第11题,春季升温越快、气温越高的地方桃花越早开放,济南、甘肃两地纬度较高,春季气温低,桃花开花晚,A、B直接排除;南京、武汉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春季气温较高,桃树开花早;由材料可知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南京离海洋近,且纬度比武汉稍高,春季温度比武汉低,所以桃花后开,综上所述,C错、D正确。第12题,先计算“九尽桃花开”时的日期,从冬至12月22日前后往后再加81天,日期为3月1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B正确。

答案:11.D 12.B

(2020·株洲检测)右图是摄影师在某沙漠地区旅游拍摄图片的剪影,图中骆驼向西南方向行进,驼影与前进方向垂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13.拍摄时,太阳位于( ) A.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14.该照片拍摄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5:00 B.9:00 C.15:00 D.19:00

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骆驼前进方向为西南方向,驼影与前进方向垂直,图中显示驼影在前进方向的右侧,因此,驼影朝向西北方向,影子与太阳方向相反,故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选A。第14题,结合上题可知,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应为上午,地方时6时位于正东方位,此时应在6时以后、正午之前,结合选项最可能是B。

答案:13.A 14.B

下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①②③④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16.有关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一年中无极昼、极夜现象 B.②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B.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