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高起专)练习题以及参考答案2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刑法总论》(高起专)练习题以及参考答案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模拟考试(二)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我国刑法对溯及力之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 )。

A. 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2、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揭示了犯罪的阶级本质。他们指出犯罪是( )。

A.穷人反对富人的斗争

B.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斗争 C.争取权利的斗争

D.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 3、复杂客体是指( )。

A.一种犯罪行为侵犯了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一种犯罪行为侵犯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

C.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两个以上的具体犯罪对象 D.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

4、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 )。

A.消极行为 B.静止行为 C.积极行为

D.负有特定法律义务能履行而不履行的行为

5、刑事责任能力是指( )。

A.行为人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

B.行为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C.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D.行为人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6、正当防卫的目的是( )。

A.保护本人的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B.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C.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权益免受侵害

D.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7、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故意杀人行为的( )。 A.构成故意杀人罪,但不负刑事责任

B.构成故意杀人罪且应负刑事责任,但免予刑事处罚 C.不构成犯罪,所以不负刑事责任

D.待其满14周岁后应追究刑事责任,但应从宽处罚 8、误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

A.目标的认识错误 B.手段的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D.行为误差

9、孙某纠集王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龙王”,要王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大龙会创收。”王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3人,劫得财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一次,对孙某应如何处理?( )。 A.对其所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B.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对其指挥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D.对其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10、下列哪一种情况属于法定的一罪( )。

A.想象竞合犯 B.连续犯 C.结合犯 D.牵连犯 二、多项选择题(15分)

1、吴某因伤害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第4年又因盗窃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在此情况下,下列哪些做法对吴某不能适用?( )。 A.假释 B.减刑 C.缓刑 D.暂予监外执行

2、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减刑、假释的做法,不正确的有( )。

A.某甲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悔改表现突出并且有立功表现,法院给予减刑4年 B.某乙被判处无期徒刑,因有重大立功表现,获准减刑,减为15年有期徒刑

C.某丙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因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后被减为18年有期徒刑 D.某丁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在服刑期间悔改表现突出,法院一次给予减刑3年 3、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犯罪中止( )。 A. 行为人在盗得财物后又将其送回

B. 实际没有阻碍因素行为人误以为无法继续进行犯罪而放弃

C. 杀人过程中经人规劝而停止犯罪行为并采取了抢救措施,但仍未挽救受害人性命 D. 认为条件不成熟暂时放弃,以图将来再实施行为

4、下列人员中,( )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以自首论。

A.被依法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B.被告人 C.正在服刑的罪犯

D.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

5、关于罚金的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甲犯两罪,法院依法对其分别判处罚金3000元和5000元,则某甲最终被执行的罚金总额应为8000元

B.某乙犯有数罪,同时被判处罚金和没收全部财产,则某乙应实际被执行没收财产 C.某丙犯有数罪,同时被判处罚金3000元和没收部分财产,则某丙应被实际执行罚金3000元和没收部分财产

D.某丙实施犯罪被判处罚金,但其抚养的近亲属患有重病,需要支付巨额医药费等,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最后酌情予以免除罚金的执行。 三、名词解释(15分) 1、紧急避险

2、过于自信的过失 四、简答题(30分)

1、简述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

2、对“死缓”犯通过考察,有哪几种处理办法?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15分)

犯罪嫌疑人张某,30岁,男,汉族。原系某市某医院膳食科科长,因涉嫌贪污犯罪被检察机关逮捕。在羁押期间,张某除交代自己的贪污犯罪事实之外,又主动交代了其本人由于领导的索贿,向其行贿数万元的事实,但未谋取不正当利益。

问:张某行为是否属于立功?

模拟考试(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D 5、C

6、D 7、C 8、A 9、B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D 3、ABD 4、ABCD 5、ABCD

三、名词解释

1、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害,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2、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四、简答题

1、简述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

根据《刑法》第67条的规定,自首分为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两种。一般自首也称普通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67条第1款的规定,成立一般自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自动投案,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后,在未受到讯问、未被施以强制措施之前,出于本人的意志而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的行为。它是自首的前提条件。

根据这个概念,自动投案,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①自动投案的时间必须发生在犯罪事实发生后,犯罪人尚未被司法机关抓获之前。

②必须是向司法机关自动投案。

③犯罪人在实施了上述自动投案行为后,不得逃跑。如其逃跑就违背了自动投案这一前提条件,不能认定为投案自首。

(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分子自动投案之后,如实交代自己所犯的主要犯罪事实。这是自动投案的事实条件。

这一条件包括下列内容:

①自动供述的事实是其所犯的主要犯罪事实,而不是为了避重就轻,仅供述自己违反道德或一般违法行为的事实;

②投案后供述的是自己所犯的犯罪事实,如果供述的是别人的犯罪事实,不属于自首,而是检举、揭发的主动表现;

③所供述的事实必须是如实的,而不是编造的事实;

④自动如实供述后,不得翻供,翻供则意味着自首人没有提供犯罪事实,不符合自首的条件。

上述两个条件同时具备,自首得以成立。

2、对“死缓”犯通过考察,有哪几种处理办法?

被适用死缓的犯罪分子因其在缓期二年执行期间的表现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

⑴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⑵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⑶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论述题

试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

二者的密切联系表现在:

(1)二者与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并存,都不同程度地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2) 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前提和基础,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的来源并促使犯罪目的的形成。

(3)二者有时表现为直接的联系,即它们所反映的需要是一致的,如出于贪利动机实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犯罪即是如此。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虽然相互联系,但相互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表现在:

(1)内容、性质和作用的不同,犯罪动机说明行为人为什么要犯罪的内心起因,以比较抽象形式反映深层的刺激犯罪的力量,对犯罪实施起着推动作用;犯罪目的则是实施犯罪行为所追求的客观危害结果在主观上的反映,它以比较具体的形式,反映了外在的具体犯罪对象和客体,对犯罪定向、确定目标和侵害程度起着引导、指挥作用。

(2) 形成时间上,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目的之前,是促使犯罪的内心冲动和起因;犯罪目的则是实施犯罪想要达到的结果。

(3)相互联系上的不同,犯罪的目的相同,但犯罪动机则可能有所不同,有时一种犯罪动机,可以导致几种不同的犯罪目的。

(4)反映的需要上,二者有时存在不一致。例如实施煽动分裂国家罪,物质的、经济的需要可能是行为人的动机,精神的、政治的需要可能是行为人的目的。

(5)定罪量刑影响上,犯罪目的的作用偏重于定罪,犯罪动机的作用偏重于量刑。

六、案例分析(15分)

张某的行为可以认定为立功。

理由是张某主动交代其本人向单位领导行贿数万元的事实,系犯罪分子到案后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可以认定为立功。因为立功是指就他人的犯罪行为、事实或线索向司法机关予以检举揭发,使司法机关得以破获该类案件,从而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保护。一般而言,立功不包括自己的犯罪行为的供述,不管司法机关是否已经掌握。

本案中,张某的行为构成立功,张某送钱给领导的行为并非出于自愿,而系被索贿而为,那么张某实际上也是此贿赂案件中的受害人,其本身并无过错。此时张某主动检举、揭发此事,是同索贿犯罪作斗争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立功。

--返回--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