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及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和知识点

班级: 姓名: 学号:

单元主题:自然、科技

单元语文要素:1.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2.展开奇思妙想,写一些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5 琥珀

一、读拼音,写汉字。

晌午的太阳热làlà( )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shèn( )出厚厚的松zhī( )。一只小苍蝇停在一棵老松树上,拂shì( )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cān( )。 二、形近字组词。

珀( ) 枫( ) 试( ) 扔( ) 柏( ) 飒( ) 拭( ) 仍( ) 三、回答问题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 课文中的这块琥珀的特点是什么?

2. 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科学价值?

1

3. 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下面的推测依据是什么?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教材解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德国著名科普作家柏吉尔所著《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的故事改写而成 的。课文开头就说这是一个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接看,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始力和蜘蛛被包裹在松脂球里以及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然后,介绍了一对父子在海边发现琥珀的过程;最后,简要地写了由琥珀展开的推测。文中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没有进宏科学知识的抽象讲解,而是采用生动的讲故事的形式。这样的形式既贴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第1、2自然段简洁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环境。夏日暖暖的太阳、怒吼的海、飒飒响的树叶,这样的环境是作者根据琥珀形成的条件而进行的合理推测。

第3、4自然段描述了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小苍蝇的活动。“快乐地飞舞”“穿过草 地”“飞进树林”“停在大松树上”“掸掸翅膀”“拂拭脑袋”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细致,为我们勾画出一个轻松、

2

悠闲的苍蝇。故事的开端自然轻松,不知不觉把读者带人了 作者创设的情境中。作者在描写小苍蝇时,不忘提及林中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 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看似闲笔,却铺垫着后面的故事发展,进一步交代了这块琥珀形成的环境。这里作者将科学推测自然地融入故事讲述中。

第5自然段写了另一个主人公--蜘蛛的活动。“慢慢爬过来”“小心地划动”“向下爬”“越来越近”等描述,推动着故事发展。第6自然段又插入了对松树的描写,看似打断了故事的发展,显得突兀。其实不然,因为要有“厚厚的松脂”才会有后文的松脂球。这里的插入描写基于作者的科学推测,也体现了作者文章叙述的精心编排。

第7、8、9自然段写蜘蛛扑苍蝇,松脂刚巧滴落。无巧不成书,松脂、苍蝇、赐外,巧合地汇聚在了一起,松脂继续下滴,最后积成了松脂球。这样的巧合是基于这块琥珀的最终样子而展开的合理推测。

第10、11、12自然段中“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些语句,写出了时间久远,写出了地质变化,这些都是琥珀形成的重要条件。作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进行了简要交代。这是作者根据琥珀形成的一般过程而展开的推测。

课文第13自然段到第17目然段讲的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渔民和赤脚的孩子,这样的角色设定,使琥珀的发现和识别合理化。课文通过孩子的一踩一挖,父亲的一接一看,父子间的一问一答,写出了琥

3

珀的发现、识别。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则简要地介绍了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一、组词

顿( ) 肢( ) 纪( ) 栖( ) 末( ) 冀( ) 钝( ) 枝( ) 记( ) 洒( ) 未( ) 翼( ) 二、我知道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三、课文的不少句子表达很准确,如“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写一写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再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抄下来。

四、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