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发展脉络复习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诗歌发展脉络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在唐代诗人中,王维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佛理,绘画,除了以禅理入诗,他的诗描景状物精细传神,苏东坡赞誉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42岁,唐玄宗下诏李白入京,但只是要他为宫廷写作诗文,不让他过问朝廷政事。他无法施展政治抱负,又因他本性刚直,得罪权贵,便上书辞官。安史之乱爆发,他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朝廷指李璘谋反,李白受牵连流放,途中遇赦。从此过着困苦漂泊的生活,最后在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病逝。

思想-复杂,他既有儒家“兼善天下”的观念,希望建功立业;又有道家的主张,追求绝对自由;还受游侠思想的影响,乐于救危扶弱。 内容-丰富:有表现怀抱远大理想却怀才不遇的《梁甫吟》; 有关心民间疾苦的《丁都护歌》; 有强烈反对侵略战争的《战城南》; 有赞颂祖国壮丽山河的《蜀道难》; 有歌颂纯真友情的《赠汪伦》。

不管是什么题材,李白的诗个性鲜明,有丰富的感染力。

特色-感情热烈奔放,个性鲜明突出。他放任不受拘束的个性使他容易与权贵发生冲突。《将进酒》最能代表他这种豪迈奔放的特色。 -想象奇特丰富,夸张大胆新颖。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不论写景或抒情,李白都将现实变形夸张,手法大胆又新颖。 -语言自然流畅,质朴清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如“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就像平常的日用语;又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李白擅长形式自由的乐府诗和短小精炼的七言绝句。不论是长篇还是短章,李白的诗都倾注了鲜明的个性,铸造出新奇的意象、新颖的语言、创新的技巧。不仅启发了同时代的诗人,也深深影响后世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诗人。 杜甫

字子美,出身官宦家庭,祖父是唐初著名诗人杜审言。

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一生抱着忠君爱国,为国效命的理念,时时刻刻都忧国忧民。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年代,加上求取功名的道路坎坷不平,深深体会到民间的疾苦。他的诗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

苦闷之余,往往紧密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他的诗作,就可以看到安史之乱前后的生活现状与历史面貌,所以后世称他为“诗史”。 安史之乱前,他写的《兵车行》和《丽人行》已让人感受到政治的腐败和潜伏的危机;

安史之乱后写的《三吏》、《三别》、《北征》,体现战火四起,民生困苦的惨痛现实。

晚年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除了呈现自己的贫苦生活外,也贯串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沉郁悲凉的风格。他以时事入诗,把个人的苦难遭遇与国家的命运交融在一起。《登高》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便很传神地体现出深秋里潦倒一生的诗人所处的困境。

讲究创新完美的语言。杜甫说自己“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概括了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产生出人意料、妙不可言的效果。

杜甫说自己的诗“沉郁顿挫”,“沉郁”是指创作风格深沉忧郁,“顿挫”是指声调、词句的停顿转折。表现在作品里就是内容博大深厚,语言刚劲有力、音韵高低起伏、手法曲折多变。他精于各种诗体,无论乐

府歌行、五古、七古,或是律诗、绝句,他都能得心应手,尤其是律诗,既多又好。正因为他的诗博采各家各派的优点,是唐诗的集大成者,有“诗圣”的美誉,使他成为历代诗人学习的最高典范。 白居易

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

讽喻诗-最有价值。白居易写作讽喻诗的目的是通过某些典型事件来揭露社会问题,使政府明白民间疾苦,从而改善社会弊端。如《新丰折臂翁》描写一个老人为了躲避兵役,在深夜“偷将大石捶折臂”的惨痛故事,反映了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之深。这些作品主题明确,形象鲜明,含义深刻,都极符合诗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并起着“补察时政”的作用。

感伤诗-两首名作《长恨歌》与《琵琶行》。《长恨歌》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琵琶行》把卖艺歌女的不幸与诗人被贬后的遭遇连在一起,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怨心声。 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叙事诗中。他写诗不脱谏官本色,希望下情可以上达,具有明确政治功利的目的,所以在语言上采用朴实浅白的口语,让妇女小孩都看得懂。不过,个别篇章因为题材、主题的表现需要,也出现华丽的文字,像《长恨歌》里唐玄宗苦恋杨贵妃的叙述,《琵琶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