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发展脉络复习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诗歌发展脉络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唐代

唐诗的发展概况与特色; 代表诗人的诗风与作品。 一、唐诗发展概况

概况: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歌数量多、质量高,后代难以超越。

数量 立国不到300年,留传下来的诗歌接近5万首,诗人达2200多人。

文体 南朝开始的新体诗,到唐代定型的律诗或绝句已渐完备;汉乐府已发展为新题乐府的叙事诗和长于抒情的七言歌行。

内容 生活背景不同的诗人用生花妙笔反映社会的不同层面。有边塞景观、田园风光、奇异的幻境、残酷的现实。 艺术 诗人辈出,各具风格,创作手法多有创新。 发达的原因:

o 隋唐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唐朝前期的太平盛世为文学创作与鉴赏提供了物质条件。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文化交流频繁,使诗坛呈现多彩的风格与流派。

o 诗歌体制有它的发展规律。四言诗起于周初,五言诗起于汉代,七言诗与诗歌创作音律的理论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到了唐朝律诗、绝句正式登场。

o 国家政策对诗歌的发展大有帮助。科举制度以诗赋为考试内容;唐朝历代君王本身也喜爱写诗,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提高了诗人的社会地位。 体制特点:

o 字数整齐划一:除杂言体外,五言、七言字数严格规定。 o 句法限制不同:绝句四句、律诗八句。

o 对偶要求明确:律诗、绝句两句为一联,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 o 声律要求严格:押韵-每联句尾押韵,须同押一韵,不可随意更换。 平仄-一句中平仄相间,上下句平仄相对。 唐诗的分期

明代诗人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初唐-准备阶段

o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内容充实、格调健康的作品改变文风,但未真正洗尽齐梁浮华委靡风气。

o 陈子昂打着复古的旗号,要求文学作品具有鲜明饱满的感情和朴实有力的语言,在创作理论与实践上给唐诗开创了新风气。

o 沈佺期与宋之问继承了永明体关于音韵声律的研究,使律诗定型,律、绝两种诗体在盛唐得以大放光芒。 盛唐-鼎盛时期

o 初唐时确立的各种诗体,此时已完全成熟。 o 出现两大流派:边塞派-高适、岑参、王昌龄; 田园派-王维、孟浩然。

o 李白与杜甫:各种文体在他们手中都运用到出神入化,李白的七言歌行显现宏伟豪迈的气象,杜甫的乐府叙事诗呈现唐玄宗时代历史转折的真实面貌,把唐诗推向全面繁荣的高峰。 中唐-走向衰落

o 沿袭前代诗风,缺乏新意,呈现不景气。

o 中唐后期40年间,韩愈、柳宗元、孟郊、李贺、贾岛诗风奇异险怪,独具一格;

o 白居易、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重视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语言通俗易懂,深入人心。与韩、孟崇尚险怪的作风大不相同。

晚唐-日渐衰颓

o 诗歌内涵由注重现实人生转向注重个人感受,有较浓厚的感伤气氛; o 表现手法上出现效仿齐梁时代讲究词句华丽的倾向。

o 李商隐的七律充满朦胧的意象美;杜牧的七绝忧郁深沉,清新流丽。

二、唐代著名诗人的诗风及作品 王维

字摩诘,出身官僚家庭,母亲长年吃斋念佛,对王维的思想影响很深,他的字就是取自《维摩诘经》。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律与绝句成就最大。

诗分前后两期:前期充满抱负与理想,关注时局发展,思想较积极,作品具有现实意义。写过不少边塞诗如《陇西行》、《从军行》、《使至塞上》等多慷慨激昂,抒发了边防将士保卫国家的英雄情怀。 后期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如《竹里馆》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有浓郁的佛教禅味,后人称他为“诗佛”。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