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发展脉络复习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诗歌发展脉络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兴”是起兴,先由别的事物写起,引到所要写的主要对象。如《诗经》的首篇 《关雎》就采用这种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人以河中小岛雌雄和鸣的雎鸠起兴,写一个男子对一位采荇菜的美少女的思念。

o 诗作内容:抒发个人的失意和忧伤;表现军中的厌战思乡之情;男女恋情

o 风格特点:节制婉转,委婉曲折。影响了中国诗歌以含蓄为美的审美精神。

o 体制:四言一句,看似呆板,但用双声如“参差”、叠韵如“窈窕”、象声词如“关关”、叠句如“窈窕淑女”一再出现,使整齐的句式具有变化;反复咏唱的手法,使诗人的情感发挥更透彻,加强了节奏感与感染力。

四、《楚辞》的起源

《楚辞》产生于战国时的楚地。汉朝刘向整理。把战国时楚国人屈原、宋玉以及汉朝贾谊、庄忌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因作者多是楚国人,定名为《楚辞》。

五、《楚辞》内容与形式的特点

《诗经》的作品,作者多是不知名的民间诗人,但《楚辞》里的诗作,多是知名文人。写作时代是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之间,反映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的历史面貌。

《楚辞》产自长江流域,内容具有强烈的文人诗色彩,以抒发个人理想、想象力丰富为主要特征;诗中加进了许多楚地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物习俗,带着浓烈的楚文化色彩以及楚国特有的浪漫悲壮的抒情风格,与《诗经》朴实简约的风格截然不同。

形式上,《楚辞》受散文形式的影响,打破《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以五、六、七言为主要句式,句法灵活多变,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及楚地方言,对后世杂言诗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六、屈原

生平与创作 战国时楚国人,出身贵族,曾任楚怀王的左徒。内政上主张法治,任用贤人;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遭亲秦派反对。屈原的诗篇,主要有《离骚》、《九歌》、《九章》和《天问》。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373句,共2490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前半部是诗人从自己的家庭世系、品格、修养和理想写起,回想协助楚怀王进行政治改革的经过及被人诬陷的遭遇,表明自己在混浊的时代里也绝不同流合污的信念。后半部写的是自己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全诗揭露并谴责楚国政治的黑暗与社会的混浊,充分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热爱国家、疾恶如仇、坚贞不屈的高尚人格。

《离骚》植根现实,极富幻想。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传说,把历史、人间、天界、现实、幻想交织在一起,创造出奇特瑰丽的奇幻境界。整首诗气势宏伟,在抒情之中又有情节的发展。它词汇丰富,多用对偶句,在整齐的句式中有变化。影响 屈原开创了中国诗歌由《诗经》的写实到《楚辞》的浪漫传统。他用楚文化写成的“骚体诗”,完成了一次诗体的革新,为汉赋、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汉代

乐府诗内容、特色。 一、乐府诗的内容

汉武帝时委任音乐家李延年设立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采集整理各地民间音乐与歌词以便在朝廷宴会时呈献,这个机构称为“乐府”。 乐府机关所采集谱曲的民歌,以及由官方聘用的文人所创作的歌诗,叫做乐府诗。

汉代乐府民歌至今只留存四十多首。内容有:

o 揭示战争的残酷,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o 描述婚姻与爱情,如《孔雀东南飞》、《上邪》。

o 刻划社会上贫富悬殊、民间疾苦的现象,如《孤儿行》、《鸡鸣》、《东门行》。 二、乐府诗的特色

汉乐府民歌,叙事诗在诗坛占主要位臵。

体裁上 以五言为主,也有七言与杂言,形式自由,句式参差,篇幅长短不一,有小诗如《江南》,也有长篇如《孔雀东南飞》。

叙事手法上 剪裁方面,有些选取一个场面,有些截取一个情节,有些甚至铺叙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以对话推展情节,表现主题,是普遍采用的手法,代表作《陌上桑》。

铺叙 通过铺写她的衣服、饰物,以及身边的人见到她时的惊艳神态衬托采桑女秦罗敷的娇美。

对话 通过对话表现太守的骄横无耻、罗敷的勇敢坚贞,以及太守下属来回奔跑的神态。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耀自己的丈夫官位高、才貌出众,让太守不敢对她存非分之想。

从《陌上桑》来看,乐府诗具备剪裁适当、对话生动、注意细节描写、善于应用烘托手法、语言朴实的特点。乐府民歌的五言、七言(杂言)体,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诗歌里最重要的形式。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