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美术教案(含法制渗透内容)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美术教案(含法制渗透内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树和山石的画法

2:学会将树和山石的画法融于画面中,提高画面的组织能力. 3: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画树和山石的画法

难点:将树和山石以及其他景物恰当地组织于描绘井冈山的一幅画面上.

教学准备: 课件、中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山石和树木的画法

2:其它同学在台下练习,然后讲评表演作品,先请学生评,再由老师点评。

二;新授

山石和树木息息相关。秃山不美,山、树同在,可显出山的生机,也可显出树的秀美,同时又可显出山的雄伟。

1:课件欣赏范画黄秋园的作品《井冈山》,分析其用笔用墨的方法

2:看井冈山山水风景录像,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寻找自己将要描绘的小景记忆

3:学生思考,再谈构思,教师点评。 三;学生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四:展示优秀作品,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 教后札记:

巩固树和山石的画法学会将树和山石的画法融于画面中,提高画面的组织能力.

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情趣.

五 彩 缤 纷 的 风 筝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常识,进一步了解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

2、使学生尝试风筝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增强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风筝的一些基本知识。

难点:对绘制工艺、风筝的题材内容及利用力学放飞方面的了解。 三、教具:课件、木条、卡纸、颜色等风筝制作工具。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展示、讲解、演示 六、教学过程:

一、 展示课件:有关风筝的历史及图片了解风筝,引起学生兴趣。欣赏、讨论风筝上对称的、五彩缤纷的图案,激发表现美的欲望。

二、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介绍放风筝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去尝试。

(1)简易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a、用小锯在每根木棒的端口处锯一个缺口。请注意,不要使锯对着自己。测量出其中一根木棒的中心,做个记号,并把这个记号放

在另一根木棒的一点上,这个点距这个木棒的一端距离是20厘米(用木胶把交叉的两个木棒粘在一起,用绳子缠绕几下后捆起来。拉直绳子,沿着4个被锯开的小口,缠出一个风筝的外框。把绳子拉紧,然后把绳子的两头系成一个结。在木框的四端被绳子缠过的缺口处,每处都再用绳子用力绕几圈后拴紧。现在,风筝的框架已经完成。

把风筝的框架放在一个塑料薄膜上,以便做出一个样本。横着的木棒应该在下面贴紧塑料面。用粉笔画出样本。要画在沿着风筝框架线周围外2.5厘米处,以便允许多出的边折过来盖住绳子。沿着画好的线,小心地剪出样本。然后把多出来的塑料折上包住绳子,用胶条把它们黏紧。现在,用一根绳子系在横向木棒的一端的缺口处,把这根木棒弄弯曲约10厘米的弯度,然后把绳子的另一端系在横向木棒的另一端。加上马勒套,在大人的帮助下,在两根木棒的交接处的地方弄一个小孔,用一条大约150厘米长的绳子,把这根绳的一端通过小孔拴到木棒交叉处,把马勒套的另一端拴在风筝底部的木棒缺口处。把用于放风筝的绳子系在马勒套上,位置在于使之距离风筝底部缺口处约90厘米和距离你所连接的马勒套到小孔处约60厘米处。不断地上下调节这个套结,以便使风筝平稳。这个风筝不需要尾巴,并且,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飞起来。

请记住,要在比较宽阔的地方放风筝,并避开高压线。 (2)复杂风筝的制作:(给学生参考) (一)、选材

中国风筝的骨架制作以各种竹材为主,辅以苇子,高粱杆等。现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