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对环境的危害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水库对环境的危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水库对环境的危害

摘要:水利设施的迅猛发展发展 ,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水库大坝的兴建,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乃至破坏。

关键词:水库,大坝,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破坏,地震, 洄游,繁殖,生物多样性,濒危。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人类生产力空前提高,人类具有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非常热衷于改造自然,甚至叫嚣征服自然。其中,作为其对环境改造的一个缩影:对天然河流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在河道上建大坝修水库等水利设施的这个方面。诚然,通过建大坝拦水后形成的水库,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为社会提供诸如航运,发电,灌溉,水库养殖等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然而水库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乃至社会所产生的极大负面影响,却是深远而广泛的.

水库的修建对河流而言是人类改造河流环境的过程,是人类——河道——环境系统的自我调整过程。

首先,在一些本身径流量不大的河流,尤其是属于半干旱

或半湿润地区的河流,当上游径流被大坝拦截进入水库进行蓄水后,会让河流下游流量减少甚至断流。如海河,在海河上游山区修建了一系列水库之后,由于上游的拦水,使得海河普遍断流,河床淤积,漫滩几率大大减少,使得河床与河岸两者的物质交换方式彻底改变。河漫滩无法得到含有大量养分的细粒漫滩物质,使其土壤肥力,保水能力和土壤含水率均大大下降,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造成此后果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如埃及修建了阿斯旺水库之后,大量肥沃养料被拦截,使得尼罗河三角洲肥力下降,且沿海地区受到海水侵蚀,海岸线严重倒退。

同时,由于径流量的调节和减少,使得河流近似于人工河,河道过水面积大大减少,河边滩地面积增加,使得滩地上的使用方式发生变化。大量的荒地被开荒,使得

原来本只该用来行洪的滩地成为了具有经济利益的土地,使得潜在的洪涝危险增加,如淮河王家坝水文站下游的蓄洪区,很多都是行洪通道的,但由于淮河水被层层大坝拦截之后,在枯水期露出大片滩地,现在大都已被开荒甚至出现了成规模城镇,但是,一旦淮河防总需要实行保坝护堤的政策之后,决堤防水,蓄洪区一片泽国,人们背井离乡,损失惨重。

另外,虽然水库具有调节洪峰,减轻河道防洪压力的作用,但是任何一座水库都有其保证水位的,当水库遇到高强度特大暴雨,洪水超过了水库承泄能力时,这时水库将是悬在头顶的定时炸弹,一旦溃坝,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如加拿大的Haha湖水库遭受特大暴雨产生的大洪水超过水库的溢洪能力,致使大坝溃坝,据估计,溃坝处的流量达到1260立方米每秒,相当于当地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洪水的十倍。溃口在下游冲出乐一条2千米的新河道,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所以水库的存在具有隐患性,特别是中国境内的水库,中国是世界上水库数量最多的国家,但绝大多数是60年代左右建成的,在建时一般存在材料设计等问题,且运行时间一般超过50年了,目前有四万多座病险水库,他们的存在对库区周边的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更令人担忧的是水库还会诱发地震。由于水库的蓄水量一般都达到亿立方米以上。所以在库区的岩石就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巨大的重量作用于库区底层,使得库区地质结构变得不稳定,易发生岩层错动或崩塌甚至发生地震。如印度的科依纳水库,库区本处于地质结构最稳定的区域即所谓无震区。在没有建水库之前,本地并无地震记录,但当1963年水库建成并开始蓄水之后,小震开始出现,且地震强度和发生频率随着水库蓄水高度的增加而增强和提高。在1967年大坝附近更是出现6.5级强烈地震。这足以证明水库可以诱发地震。阳江1969年发生的6.4级地震,后来也证明了是由于新安江水库诱发的。

更为严重的是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其实质是水库形成后,将淹没江河两岸大片土地和植被深林,从而直接性影响到陆水生动植物所依赖的生存环境。如三峡水库蓄水后将三峡库区特有的荷叶铁丝厥淹没,还有库区大片的生态经济林也同时葬身于水底。另外,对于水生动植物来说,水库的影响直接是要命的。大坝建成后,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这直接影响到其的生长繁殖,甚至对其生存带来威胁。如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珍稀保护

动物,但葛洲坝的出现,阻断了其洄游通道,使其无法到达长江上游产卵,繁殖,使其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

间接影响:水库建成后,引起了局部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变化。抬高了水位,淹没了库区,改变了河流水生生态系统,使其变成了水库湖泊生态系统,破坏了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产卵繁殖所必需的水文条件和生长环境。如丹江口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的拦水,使其春末夏初不再出现涨水过程,使得下游谷城河段家鱼产卵场消失或缩小规模。

投资者为了能让大众同意其修建水库,往往以什么水库可以改善库区乃至大区域的气候环境,可以确保下游XX年不会出现洪水。但建成后,水库并没有显得有此功效。如三峡,在建之初,政府口口声声地说说,三峡大坝形成的水库可以改善大半个中国的气候,例如使得夏季气温下降,冬季气温上升。并写入教科书中。但是建成后并无改善环境之迹象,反而库区极端天气频发。于是科学家又出来了,说三峡对中国气候并无影响,水库所能影响的范围在十公里之内。如此大相径庭,令人咋舌。

所以水库对环境的深远影响不能忽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