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习题总汇(2014)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国文学》习题总汇(2014)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具有阳刚之气。

三、问题解答

1.简述豪放词的艺术特点。 豪放词的特点:(1)题材范围:无限宽广。豪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写景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直写胸臆,强烈感情直泻而下,一吐为快。采用比兴手法,大量地运用铺叙,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自己的情怀。(3)语言特征:雄放大气。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给人以“冲口而出”、“杂花生树”的感觉。(4)声韵音律:大胆创造。豪放词作者在对待词与音乐的关系上,不主张歌词依附音乐,而以歌词为主体,试图摆脱“燕乐”情调对歌词的影响,使歌词创作向“诗言志”的传统回归。(5)艺术风格:豪健激昂。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在艺术风格上,摒除了香软恻艳,而以豪放、恢弘、沉郁为主。

2.试谈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1)雄奇恢弘的境界。苏词登临怀古、田园风光、农村生活、歌咏事物,无不展示出大自然的雄奇壮阔,而在对大自然的赞美中,也表现出摆脱自我,使自我融入大自然的雄奇恢弘的境界。(2)旷达飘逸的神韵。以深层次的哲理思考表现人生态度的旷达,以自然山水表现自我情怀的旷达,以农村风俗风光、劳动生活来表现融入自然的旷达,用自然物象来表现自我情怀的旷达。(3)豪中见悲的特点。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 在这些豪放词中,透露出来的悲壮、凄凉、哀婉甚至一丝浅浅的“消极避世”的特征。

3.试谈辛弃疾词的基本特色。 辛弃疾词的基本特色有四:(1)英雄主义基调。辛词表现重大的抗战主题,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构成辛词基调。(2)以文为词倾向。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偏重散文化、议论化,大量使用散文句式;善于化用经史子小说中的语汇入词,大量运用表现力很强的口语、俚语入词。(3)注重比兴象征。善用隐晦曲折的比兴手法,来表达其对朝廷偏安政策的反感和渴望恢复河山的理想。(4)擅长旁征博引。用语典熔铸百家,用事典广博精当。

●华丽蜕变

一、基本常识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期。 2.干宝《搜神记》是最早的志怪小说集。 3.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最早的志人小说集。

4.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5.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和蒋防《霍小玉传》为唐代三大传奇。 6.《虬髯客传》的“风尘三侠”是:虬髯客、李靖和红拂。

7.宋元话本是我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成熟。 二、名词解释 1.唐宋传奇:唐人传奇的出现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飞跃,小说成为文人自觉的文学创作,既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也寄寓作者的希望理想。特点:结构布局严谨宏伟、人物形象丰满典型、故事情节曲折委婉、辞采语言清新畅达。名作: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裴铏《聂隐娘》、杜光庭《虬髯客传》等。地位:标志着中国文言小说成熟。

2.宋元话本:话本是民间“说话”艺人口头演述所依据的书面底本。话本分小说、讲史、

9

说经和合生四家,小说话本大都取材于当时民间故事传说,以爱情、公案两类作品为最多,成就最高。结构精巧,文字通畅、描写细致,情节生动曲折,对话、细节传神。名作如《三国志平话》《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话本是我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并且直接奠定了明清白话短篇小说的基础。

3.拟话本:拟话本是明代兴起的短篇小说的一种创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拟话本不再是说话艺人说唱的底本而是专供人们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与话本相比,题材更加广泛,情节更加曲折,描写更加细腻。名篇:《玉堂春落难寻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拟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宋元以来的讲唱文学已逐渐脱离了口头创作阶段进而发展成为作家的书面文学。

4.“三言”“二拍”:明代著名的拟话本小说。所谓“三言”,是指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这三部拟“话本”集子的简称。“二拍”是指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前者多为世情小说,以摹写世态人情为主;后者多为公案小说,以暴露社会问题为主。警世劝俗为“三言”“二拍”创作主旨。

三、问题解答

1.简述拟话本与话本的异同点。 拟话本与话本的共同点:故事有头有尾,情节离奇曲折而脉络分明,语言通俗生动朴素,善于通过人物对话,行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展开情节等。拟话本与话本的不同点:(1)拟话本篇幅加长,情节曲折;宋元话本篇幅较短,故事也简括平板。(2)拟话本形象丰满,主题集中;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欠丰满,且为突出某一特征而不合情理地夸大。(3)拟话本描写细腻,刻划精审;元话本多为粗笔勾勒,很少精雕细刻。

2.简述“三言”“二拍”的创作内容及特点。

冯梦龙“三言”和凌蒙初“二拍”创作内容:前者主要写世态人情、悲欢离合,以极不平常的事件,说明高度的伦理道德;后者主要写冤狱公案、趣闻逸事,反映明代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两者的意旨都是为了警世劝俗。创作特点:①篇幅较长,情节曲折。②形象丰满,主题集中。③描写细腻,刻划精审。

3.试分析《虬髯客传》中的艺术形象。

虬髯客在作品中是一个心雄万夫的豪侠形象:(1)不拘小节,嫉恶如仇——在旅店,他先是非常无礼地卧看红拂梳妆,而后取天下负心者人头并心肝,并拿心肝与李靖切而食之。(2)豪爽慷慨,善识时务——他本也怀抱着成就帝王霸业的大志,但见到“神气扬扬,貌与常异”的 “真天子”时,毅然决然地放弃前念,转而将百万家私赠与李靖,并嘱托李靖辅佐李世民称雄天下。

●四大奇书

一、基本常识

1.明代白话小说最突出的成就是“四大奇书”的诞生。 2.《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3.“四大奇书”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 二、名词解释

1.四大奇书:指明代四部长篇白话小说,即历史演义《三国演义》(罗贯中)、英雄传奇《水浒传》(施耐庵)、神魔小说《西游记》(吴承恩)、人情小说《金瓶梅》(兰陵笑笑生)。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使中国小说进入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

三、问题解答

1.简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概貌。

中国古代小说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魏晋南北朝)为草创时期,魏晋“志怪”(以《搜神记》为代表)、“志人”( 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等为小说雏形。第二阶段

10

(唐宋元)为成熟时期,唐代传奇(以《李娃传》《莺莺传》《虬髯客传》为代表)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宋元话本(以《三国志平话》《碾玉观音》《错斩崔宁》为代表)标志着白话小说的成熟。第三阶段(明清)为繁荣时期,短篇、长篇都产生了巅峰之作。白话短篇如 “三言”、“两拍”;文言短篇如《聊斋志异》;长篇出现了历史演义《三国演义》、英雄传奇《水浒传》、神魔小说《西游记》、人情小说《金瓶梅》和《红楼梦》、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和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试述“四大奇书”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影响。 “四大奇书”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清晰地展示了我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即写作方式由集体编著变为个人独创,题材选择由历史遗事转到现实人生,关注重点由征战兴亡移向家常琐事,形象塑造由豪侠怪杰换成平凡百姓,结构模式由线性流动改为网状交叉,文学语言由半文半白进到口语方言。“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3.试分析《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叙事特点。 “武松打虎”的叙事特点:(1)腾挪变幻,符合逻辑。故事描写以时为序:喝酒——打虎——下山;人虎相搏的过程描绘严整有法。(2)铺垫有力,过渡自然。如惊人酒量的描写显与众不同,山中有虎的告白衬英雄意气。(3)细节真实,妙用道具。如虎攻一“扑”一“掀”一“剪”;人避一连三闪。(4)心理描写,入情入理。作者却多次对武松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从而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感。

●三大高峰

一、基本常识

1.《儒林外史》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2.《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

3.“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聊斋志异》独特的艺术风格。 4.《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二、名词解释

三大高峰:指清代三部成就最高的小说,分别是: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讽刺文学高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人情小说、现实主义文学高峰曹雪芹、高鹗的《红楼梦》。“三大高峰”总结了前代优秀文学的传统,又独辟蹊径,有所创造。它们塑造的形象为近代典型形态,着意再现世纪的风俗画,叙事角度大大丰富起来,这是中国小说艺术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高鹗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大观园为轴心,借写“离合悲欢”(宝黛爱情悲剧)、“兴衰际遇”(贾府家族悲剧),揭露了封建统治的凶残和腐朽,展示了新旧势力的斗争和趋向,表达了带有民主色彩的朦胧理想。小说艺术结构宏伟、完整、严密,人物性格真实、丰富、复杂,小说语言洗练、流畅、自然。《红楼梦》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堪称中国古典小说的辉煌顶峰。

三、问题解答

1.试谈《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艺术成就。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聊斋》的独特艺术成就。传奇:用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的唐代传奇手法。志怪:写神仙异鬼、花妖狐魅的六朝志怪题材。小说所写虽“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近于传统的志怪,但“描写委曲、叙次井然”,全是传奇笔法,因此,“聊斋

11

故事”不仅异常曲折动人,而且有极强的艺术真实感。《聊斋》所写的花妖狐魅,既有浪漫主义的想象,又有现实主义的描写。在这些故事中,天上和地下,人间和幻域,几乎没有什么界限,现实和幻境往往联成一体,不着痕迹,构成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

2.试谈《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创造性和深刻性。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创造性:(1)善于出乖露丑(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 )。(2)善于烛幽索隐(“可以镜人,可以自镜”)。(3)善于矛盾错出(匡超人吹牛撒谎、范进“居丧尽礼”)。《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深刻性:(1)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相结合(“秉持公心,指斥时弊”)。(2)合理的夸张和冷静的解剖相结合(胡屠户的巴掌,严监生的指头)。(3)悲剧性和喜剧性相结合(范进闻喜讯发疯,妻在恭喜声中死去)。

3.试谈《红楼梦》的文化意蕴。

《红楼梦》的意蕴大致可以分析为三个层面。(1)它是一部社会小说。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以大观园为轴心向外辐射,描写了贾府内部和外部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族关系,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极其真实深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2)它是一部爱情小说。“情”是作家美学思想的核心,通过宝黛爱情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红楼梦》是让天下人共来痛哭“情”的悲剧。(3)它是一部诗意小说。作品融入了作家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和叩问,对人生命运的体验和感叹,小说中渗透着对人的有限生命和人的命运的最深层的一种伤感,充满了忧郁的情调,弥漫着浓郁的诗意。

4.试结合《黛玉之死》分析林黛玉形象。

林黛玉——孤标傲世、带有诗人气质的封建叛逆者。 (1)孤高的人品(真)。她自尊自重,自我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强调自己的身子是“干净”的,要紫鹃设法让人将他的尸骨送回去,死去也不与那些浊物同流合污。(2)敏感的性情(善)。她聪明睿智,洞察一切。黛玉内心既有面对死亡的平静,又有行将告别人世之前对世情的敏感,她意识到自己在大观园已是无足轻重,临终之前焚绢毁诗,表达了对贾氏这个大家族的绝望。(3)超逸的诗才(美)。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情操,诗表现了她孤傲不阿的性格,诗亦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临终之前焚绢毁诗,是为了保证曾经有过的那一份真情不被亵渎。(4)生活的弱者(悲)。除了纯真的爱情和杰出的诗才,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更没有独自生存的能力,生活的“炼狱”未能把她炼成钢,却加速了她的“泪枯夭亡”。

●其他

背诵篇目: 《行行重行行》《归园田居》《春江花月夜》《望岳》《长恨歌》《八声甘州》《虞美人》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