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0届高三1月校际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山东省日照市2020届高三1月校际联考物理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物体A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A与小车B的质量之比 (3)小车的最小长度

16如图所示,同一竖直面内的正方形导线框a、b的边长均为l,电阻均为R,质量分别为3m和m。它们分别系在一跨过两个定滑轮的绝缘轻绳两端,在两导线框之间有一宽度为2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竖直面的匀强磁场区域。现将系统由静止释放,当线框b开始进入磁场时,a、b两个线框开始做匀速运动,当线框b刚好完全进入磁场时,线框a刚好开始进入磁场。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系统由静止释放时,线框b上边到磁场下边界的距离

(2)从开始到两线框全部穿过磁场的过程中,共产生的焦耳热Q

17.如图所示,光滑轨道OABC是由水平直轨道OB与一段半径R=62.5m的圆弧BC在B点相切而成。m=1kg的物块P在F=2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紧靠在固定于墙面的轻弹簧右侧A处保持静止,A点与B点相距l=16m。已知物块可视为质点,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N/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cos5°=0.99.现突然撤去力F,求

(1)物块P第一次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对物块的冲量大小 (2)从物块P离开弹簧到再次接触弹簧经过的时间。(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8.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虚线OP与x轴的夹角为30°,OP与y轴之间存在沿着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OP与x轴之间存在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现有一带电的粒子,从y轴上的M点以初速度v0、沿着平行于x轴的方向射入电场,并从边界OP上某点Q(图中未画出)垂直于OP离开电场,恰好没有从x轴离开第一象限。已

知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粒子的重力可忽略。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粒子在第一象限运动的时间

(3)粒子从y轴上离开电场的位置到O点的距离

解析版

1. 【答案】 C

【解析】

解:A、交通法规定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是防止惯性对人产生的伤害,故A错误。 B、运输过程中的震动颠簸,可能会损坏指针、线圈、游丝,短路后,产生感应电流,据楞次定律,产生电磁阻尼,减轻指针、线圈、游丝的摆动,故B错误。

C、野外三条高压输电线上方还有两条导线与大地相连,两者电势差为零,打雷时,对高压线没有危害,构成屏蔽,故C正确。

D、通过发出与噪声相位相反,频率、振幅相同声波与噪声干涉实现相位抵消,故D错误。 故选:C。

系好安全带是防止而不是利用惯性;将电流表的短路后,表头的电磁阻尼变大,可以降低因为震动而导致的表针转动幅度,防止损坏表针;野外高压输电的三条输电线上方设置两条导线,这两条导线要与大地相连接,才能起到屏蔽作用;用声音降低噪音是利用声波干涉而不是衍射。

本题考查了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这种题型知识点广,多以基础为主,只要平时多加积累,难度不大。

2. 【答案】 D

【解析】

解:A、根据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知,波长λ=vT=

=0.4m,PQ=0.6m=1.5λ,故Q点

比P点晚1.5个周期开始振动,故A错误。

B、P、Q两点的平衡位置相关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故两者振动情况完全相反,当Q点的位移最大时,P点的位移也最大,但两者方向相反,故B错误。 C、P、Q两点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故C错误。

D、当Q通过平衡位置时,P点也通过平衡位置,但两者运动方向相反,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波速和频率求得波长,从而得到质点间距离和波长的关系。 相隔半波长的奇数倍的两个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反。

本题考查了波动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得到波长,确定质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3. 【答案】 B

【解析】

解:A、若所施加的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但如果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则可能做曲线运动,但恒力产生加速度,物体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若恒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B正确;

C、质点受到恒力的作用,加速度大小与方向都恒定,若物体做曲线运动,则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所以恒力的方向不可能与速度方向总是垂直,所以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故C错误;

D、抛体运动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显然与该题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正确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与运动的关系,明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明确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外力特点。

本题考查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等基础知识的应用,要注意明确恒力作用下物体可以做曲线运动,但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4. 【答案】 C

【解析】

解:A、出发位置不能做出判断,故A错误;

B、在0到t2的时间内,两车有两次速度相等,并不是相遇,故B错误;

C、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t1到t2时间内的某一时刻,乙图线的斜率和甲图线平行,说明加速度相等,故C正确;

D、在t1到t2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故甲的平均速度一定小于乙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图象是速度-时间图象,不是位移-时间图象,所以无法判断出发位置;在0到t2的时间内,两车有两次速度相等;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然后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可以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

一定要看清楚这是v-t图象,不是x-t图象,所以根据V-t图象无法判断它们的出发位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

5. 【答案】 B

【解析】

解:A、由图可知t=时刻感应电动势最大,此时线圈所在平面与中性面垂直,故A错误;

B、当感应电动势等于零时,穿过线框回路的磁通量最大,且由Em=NBSω得:

,故B正确;

C、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线圈转一周所做的功为转动一周的发热量:

故C错误;

故选:B。

(1)由图可知特殊时刻的电动势,根据电动势的特点,可判处于各个时刻的磁通量;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线框转一周外力所做的功; (3)根据

求平均电动势。

本题关键是记住两个特殊位置:在中性面时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小,电动势方向改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