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案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图形的运动》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例4,练习七第12 题。 【教材分析】

课本例4 和练习七第12 题是轴对称图形的一个应用拓展,学生从学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拓展到有规律的轴对称图形,是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飞跃,作为低段的学生没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所以教材在处理剪纸这个活动中,先设计剪一个小人,让学生知道沿着对称轴设计剪出来的图案才是完整的,体会对称轴的重要性。接着设计两个小人手拉手的情景,这个图案的设计需要引导学生将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张对折两次,设计图案的时候仍然需要沿着对称轴设计出一半的图形,小人的手一定要延伸到对称轴的另一个边沿,否则不能得到两个小人手拉手的情景。还可以将纸张对折一次,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小人,这样也能剪出两个小人手拉手的情景,体会获得结果的多样性。进而学生按照此种方法对折三次剪出四个小人手拉手。

练习七第12 题的教学,学生在已经获得了剪手拉手的四个小人的经验情况下,引导学生剪出头挨着头,手拉着手的四个小人。这个题目有一定难度,让学生通过尝试、验证等活动,总结经验获得知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这个知识是学生在初步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图形的运动以及旋转的基础上设计的一节实践活动课。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尤其对活动实践课兴致盎然。喜欢折、画、剪这些活动是他们的天性,怎么抓住低学龄儿童这一心理,对教师的课堂把控要求很高,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让学生闹而不乱?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剪出有规律的图形?所以这节课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另外,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操作能力有限,如何设计这节课也要考虑全面。

【教学目标】

1. 根据学生已经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2.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剪一剪、验一验和观察有规律图形的形成过程,探究剪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这一节剪纸活动,感受中国的文化魅力,感受剪纸艺术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在剪纸的过程中,每增加一次对折的次数,剪出的图形的个数就是前一次的2倍,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剪出连续的图案和封闭图形的图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课件出示下列图片,让学生欣赏)

师:你们知道吗?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们要对中国的文化有所了解。你们愿意吗?

师:这些民间剪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民间艺术的美的展示,你们想学剪纸吗?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剪一剪》)

【设计意图:借助中国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导入新课,新鲜而有趣,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能够辨别出轴对称图形,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为设计新课做铺垫。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 回顾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师:上面的这些是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还记得轴对称有什么特点呢?

师:回顾轴对称的特点,能不能用举例说明呢?同学们用手势展示(两只手掌合在一起)。

2. 根据轴对称图形特点,探究剪出四个小人的方法。

师:同学们记得真准确,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怎么剪出我们心仪的图案。

师:这是老师的剪纸作品,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拉手的四个小人)

(追问: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明确: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手的)

师:同学们很棒,找出了它们的特点,这四个小人是并排排列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

3. 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测方法。

师:一下剪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那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猜测剪一个小人的方法:将一张纸对折,在这张纸的半边设计出半个小人,剪出来就是一个小人)

师:是不是这样呢?你们按照自己的设想剪一剪吧。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