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和社会进步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和社会进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与其他学科交叉

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行普及、宣传和教育,武装广大民众头脑,进而将理论融入现实生活之中。因此,这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课题。许多学科联合攻关,互补不足,相互印证,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成果,拓宽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多学科的研究中,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内在规律、实现路径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3.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从本质上讲是实践的,只有让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进行理论指导,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需要通过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反复循环,才能够得到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被更广泛的学习、研究和传播,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掌握和运用,并且作为强大思想武器指导他们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一些新的实践经验经过总结也逐步升华成为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4.提高推进工作者的素质

在大众化中,一方面,理论工作者要采用一定的媒介和方法,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传递给社会大众,引导和促进社会大众按照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投身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另一方面,理论工作者根据社会大众反馈的信息,了解大众化存在的不足,矫正大众化的方法,调整大众化要“化”的内容,使大众化的推进向着大众化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要求每一个人都达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所要求的高度,是不现实的,但是发挥理论工作者的主体性作用,帮助和指导社会大众逐步符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大众化理论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在大众化中体现为主导作用的发挥。主导作用是理论工作者主体的疏通引导、启发开导、教习传导以及选择和导向。主导不是强制压服,也不是任其自然,而是在尊重社会大众主体地位基础上的理论工作者主体性的发挥。在多种价值观面前,理论工作者要反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内容,引导社会大众主体性发展的方向;在面对各种社会大众时,既兼顾广泛性,又注意先进性的引领;注重培养社会大众在茫然若失的情况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正确选择。 四、小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生活的哲学,这就要求让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为大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事实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成果,迫切需要将其“大众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又在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包容了多方面的新成果,这些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哲学思想。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