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宝石学(第二版) - 稀少宝石+有机宝石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系统宝石学(第二版) - 稀少宝石+有机宝石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2)摩氏硬度:6~7。

13)密度:3.68(+0.01,-0.07)g/cm3。

14)放大检查:放大检查中可见明显的后刻面棱线重影及色带。钠沸石、青铝闪石,偶 见两相气液包体。

15)其他:色散强(0.044)。 2.宝石学资料

琢型宝石具有鲜明的外观,但宝石一般很小,极少有重于lct的成品,多用于收藏,在外观上有可能与蓝宝石相混(见蓝宝石一节)。 3.产状与产地

在蛇纹岩中与柱晶石、钠沸石等伴生,产于美国加州圣本尼托县。

(十二) 斧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斧石(Axinite)。

2)化学成分:(Ca,Fe,Mn,Mg)3Al2BSi4O15(OH)。 3)晶系及结晶习性:三斜晶系,呈板状晶体或集合体(见 图3-3-41),常见宽薄的楔形。

4)颜色:常见颜色有褐色、紫褐色、紫色、褐黄色及蓝色, 灰色,无色,黄绿色,黄色,红紫色。 5)光泽及透明度:玻璃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二轴晶,负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折射率为1.678~1.688(±0.005);双折射率为0.010~0.012。 8)多色性:通常具有强三色性,多色性颜色可有紫至粉红、浅黄色、红褐色。美国内华 达州产出的斧石多色性颜色有红褐、黄褐、黄绿或无色,斯里兰卡产出的斧石多色性颜色有 红褐、深紫、无色或灰黄色。

9)荧光:紫外线下通常无荧光。黄色品种在短波紫外线下可具红色荧光。新泽西产出的 斧石在短波紫外线下具红色荧光,长波惰性;坦桑尼亚的斧石在短波紫外线下具暗红色荧光,长波紫外线下具橙红色荧光。

10)吸收光谱:可具412nm、466nm、492nm、512nm吸收线。

11)解理及断口:可具一组{010}中等解理;贝壳状或阶梯状断口,断口为玻璃 光泽。

12)摩氏硬度:6~7。

13)密度:3.29(+0.07,-0,03)g/cm3。

14)放大检查:可见矿物包体、气液包体、色带。 15)其他:在HF溶液中缓慢溶解,慎与盐酸接触。 2.宝石学资料

斧石可琢磨成很美丽的刻面宝石,但容易破损,因此多用于收藏。 3.产状与产地

斧石主要是接触变质作用和交代作用的产物,常与方解石、石英、阳起石等伴生。优质 斧石主要产于法国阿尔卑斯山和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州。

(十三) 蓝柱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蓝柱石(Euclase)。

2)化学成分:BeAlSiO4(OH),可含Fe,Cr等元素。 3)晶系及结晶习性:单斜晶系,晶体多呈短柱状(见图 3-3-42)。长棱柱状,晶体表面或解理面上有平行的条纹(见图 3-3-43)。

4)颜色:通常为浅蓝绿色、浅蓝色、带黄的蓝绿色、无 色、浅绿色。

5)光泽及透明度:玻璃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二轴晶,负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折射率为1.652~1.671(+0.006, -0.002);双折射率为0.019~0.020。

8)多色性:蓝色者为蓝灰、浅蓝;绿色者为灰绿、绿。 9)荧光:紫外线下荧光惰性或具微弱荧光。

10)吸收光谱:可具468nm、455nm吸收线带,绿区、红 区有吸收。

11)解理:可具{010}一组完全解理。 12)摩氏硬度:7~8。

13)密度:3.08(+0.04,-0.08)g/cm3。

14)放大检查:可见红色、蓝色板状包体及环带。 2.宝石学资料

由于蓝柱石有极好的解理,所以在切割琢磨时要倍加小心。可磨制成刻面宝石,一般琢 磨成阶梯型或混合琢型,更多的是作为矿物标本收藏。 3.产状与产地

产于伟晶岩中,与黄色托帕石伴生。主要产地有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原苏联的乌拉 尔山区、坦桑尼亚和哥伦比亚等地。

(十四) 赛黄晶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赛黄晶(Danburite)。 2)化学成分:CaB2Si2O8。

3)晶系及结晶习性:斜方晶系,常呈短柱状(见图3-3-44), 顶端楔形,晶面具纵纹,可形成晶簇(见图3-3-45),集合体呈块 状或粒状。

4)颜色:无色、浅黄色、褐色,偶尔粉红色。

5)光泽及透明度:玻璃光泽一油脂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二轴晶,光性可正可负。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折射率为1.630~1.636(±0.003);双 折射率为0.006。

8)多色性:多色性弱,因颜色而异。

9)荧光:长波紫外线下,荧光强度可从无到强变化,荧光 颜色为浅蓝至蓝绿;短波紫外线下,荧光强度变得较弱,但荧光 颜色与长波下的荧光色相同。

10)吸收光谱:部分样品可见580nm的吸收线。

11)解理及断口:具一组{001)极不完全解理;参差状到贝 壳状断口。

12)摩氏硬度:7。

13)密度:3.00(±0.03)g/cm3。 2.宝石学资料

一般磨制成刻面宝石,很少直接作为珠宝首饰,多用于收藏。 3.产状与产地

在白云石中与微斜长石和正长石共生。产于缅甸、马达加斯加、墨西哥、日本、瑞士

(十五) 绿帘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绿帘石(Epidote)。

2)化学成分:Ca2(Al,Fe)3(SiO4)3(OH)。

3)晶系及结晶习性:单斜晶系,晶体多呈柱状。常呈晶簇(见图3-3-46)出现,有的晶体 可见深的沟状平行条纹。有时呈纤维状(见图3-3-47)、块状或粒状集合体。

4)颜色:浅至深绿色,棕褐色、黄褐色,黑色、灰色、黄、绿。 5)光泽及透明度:玻璃光泽一油脂光泽;透明一半透明。

6)光性:二轴晶,负光性。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折别率为1.729~1.768(+0.012,-0.035) 双折射率为0.019—0.045。

8)多色性:多色性强,同一晶体的三个方向,可见绿色、褐色 黄色三种颜色。

9)荧光:紫外光下表现为荧光惰性。 10)吸收光谱:可见光光谱中可见445nm强吸收带,有时可具 475nm弱吸收线,但不特征。

11)解理及断口:可具一组{100}完全解理,{001}不完全;参 差到贝壳状断口。

12)摩氏硬度:6~7。

13)密度:3.40(+0.10,-0.15)g/cm3。 14)放大检查:可见气液包体,固态包体。 2.宝石学资料

可加工成刻面宝石的绿帘石晶体较少,多用来做收藏。 3.产状与产地

产于变质岩中,主要产地有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意大利、挪威、巴西等。

(十六) 硅孔雀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硅孔雀石(Chrysocolla)。

2)化学成分:(Ca,Al)2H2Si205(OH)4·nH20。

3)晶系及结晶习性:单斜晶系,常呈隐晶质或胶状集合 体出现,块状,球状或肾状(见图3-3-48)。

4)颜色:常见绿色、蓝绿色,含杂质时可呈褐色、黑色。 5)光泽及透明度:玻璃光泽,蜡状光泽及土状光泽;微透 明一不透明。

6)光性:二轴晶,正光性,集合体在正交偏光下具集合 偏光。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折射率为1.461~1.570,点测法可测得1.50左右;双折射率为0.006。

8)多色性:集合体不显示多色性。 9)荧光:一般表现为荧光惰性。 10)吸收光谱:没有特征吸收谱。

11)解理及断口:集合体不体现解理;贝壳状断口。 12)摩氏硬度:2~4。

13)密度:2.0~2.4g/cm3。

2.宝石学资料

主要加工成弧面型宝石。硅孔雀石可浸染石英岩或蛋白石,用这种材料磨制的宝石具有 与宿主矿物相近的特点。另外有一种称为Eilat石的材料,是硅孔雀石、绿松石和其他铜矿的混合物,此种材料具斑点状蓝色和绿色,相对密度比硅孔雀石略大,为2.8~3.2,因产于红海Aqaba湾的Eilat附近而得名。因为与绿松石有较为相似的颜色,常做绿松石的仿制品。

3.产状与产地

硅孔雀石是铜矿物的蚀变产物,产于铜矿床的氧化带,可与孔雀石、蓝铜矿、自然铜等 共生。

主要产地有:智利、美国、墨西哥、前苏联、埃及、扎伊尔、以色列等以及中国的新疆 福建等地。

(十七) 葡萄石

1.矿物学特征

1)矿物名称:葡萄石(Prehnite)。

2)化学成分:Ca2Al(AlSi3O10)(OH)2,可含Fe、Mg、Mn、 Na、K等元素。

3)晶系及结晶习性:呈板(见图3-3-49)、片状、葡萄 状(见图3-3-50)、肾状、放射状集合体。

4)颜色:白色、浅黄、肉红、绿色、无色。

5)光泽及透明度:玻璃光泽;半透明者为主,无色者 透明。

6)光性:二轴晶,正光性。常呈集合体出现,在正交偏 光下具集合偏光。

7)折射率与双折射率:折射率为1.616~1.649(+0.016, -0.031),点测法为1.63;双折射率为0.020~0.035,集合体不可测。

8)多色性:集合体不显示多色性。 9)荧光:紫外线下荧光惰性。

10)解理及断口:单晶体可具一组完全至中等解理,集合体中不显示解理;参差状断口, 11)摩氏硬度:6~6.5。

12)密度:2.80~2.95g/cm3。

13)放大检查:放大检查时常可观察到纤维结构、放射状结构。 14)其他:偶见猫眼效应。 2.宝石学资料

可加工成刻面宝石的葡萄石晶体非常少,块状葡萄石多用于做雕件。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